微信分享图

0502 刘墉 行草册 册页 (十二开)

行草册
拍品信息
LOT号 0502 作品名称 刘墉 行草册 册页 (十二开)
作者 刘墉 尺寸 27.5×34cm×12 创作年代 --
估价 无底价 成交价 RMB 207,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册页

题签:刘文清公草行眇迹。瓶斋秘箧。熙。熙定为七十后所书。洞门童子印,文清八十后常用之。此册冻墨柔翰,与旧藏甲子书卷子笔意略同,必八十后作也。己巳长至雪晴大冷展玩记此。瓶翁。钤印:曾熙之印、髯公
题识:
1.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东坡居士。坡公草书胜山谷远甚,山谷事事求工,转落第二义。坡公无心发之,乃最上乘也。
2.桓山颂献之铭。潘师旦刻此书,目为大令笔,又云为元子纪功,诚如所言,正尔珍妙。而书家鉴论,或未之肯也,其书固佳。大字无过瘗鹤铭,若此六字,亦当为作大字之师,且无蝤蛑江珧之累尔。石庵试蟠桃利涉砚。
3.次韵酬宋玘二首。洗雨吹风一月春,山红漫漫绿纷纷。褰裳远野谁从我,散策空陂忽见君。青眼坐倾新岁酒,白头追诵少年文。因嗟涉世终无补,久使高材雍上闻。
4.山斋。虽愧荷锄叟,朝来亦不闲。自剪墙角树,尽纳溪西山。经行天下半,送老此窗间。日暮烟生岭,离离飞鸟还。
5.散发。百年如寄亦何为,散发清狂未足非。南涧题诗风满面,东桥行药露霑衣。松花照夏山无暑,桂树留人吾岂归。藜杖不当轩盖用,稳扶居士莫相违。
6.次韵回山人。一杯领意不须沽,六字持身已有余。痴子未知天上乐,先生今解世间书。
7.绝句。芒鞵竹杖最关身,散发披衣不待人。三两作邻比共话,五千插架未言贫。
8.孤山隐居书壁。山水未深猿鸟少,此生犹擬别移居。直过天竺溪流上,独树为桥小结庐。
9.秋江写望。易从师山亭。林表秋山白鸟飞,此中幽致亦还稀。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10.题老杜集。秋江写望。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最爱芦花经雨夜,一蓬烟火泛鱼船。
11.自定林过西庵。题老杜集。七月鸱鸮乃至此,语言闳大复瑰奇。直侔造物并包体,不作诸家细碎诗。吏部徒能叹光焰,翰林何敢望藩篱。读罢还看有余味,令人心服是吾师。
12.自定林过西庵。午鸡声不到禅林,柏子烟中静拥衾。忽忆西岩道人语,杖藜乘兴得幽寻。
13.出郊。川原一片绿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风日有情无处著,初回光景到桑麻。
14.竹里。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得王元章画梅砚书,此册试之。石庵居士。
说明:曾熙(1861-1930),初字嗣元,更字子缉、季子,号俟园、瓶斋,晚号农髯,又署老髯、髯翁,斋号戏海楼。湖南衡阳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工诗文、书法为一代大家。张大千曾师从曾熙,并改名为蝯。

此册刘墉《行草书妙迹册》依次为《东坡居士语并论其书》、《试蟠桃利沙砚书大令六字》,节录《次韵酬宋玘二首》、《山斋》、《散发》、《次韵回山人》、《绝句四首》、《孤山隐居书壁》、《易从师山亭》、《秋江写望》、《题老杜集》、《自定林过西庵》、《出郊》、《竹里》。前二页可视为第一部分即“试蟠桃利沙砚”所书,余者为试“王元章画梅砚”所书。刘墉嗜砚,所藏藏名砚众多,英和经常在刘墉家中,得以观赏他收藏的砚台,《座主刘石庵先生斋中观砚》句云:夫子书通神,嗜砚有奇癖。“洞门童子”一印可参见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刘墉书《洞庭春色赋卷》之用印,此印为刘墉好友瑛梦禅所镌刻。刘墉学佛,“洞门童子”意为佛家守护洞门的童子。章乃炜、王蔼人编《清宫述闻》(初·续编合编本):“嘉庆甲子岁,公(刘墉)年八十五矣。腊月二十二日,儤直南书房,适和(英和)在懋勤殿作书。公呼至,告以雍正至乾隆初南斋旧事,复理前作传语,且云昨已属瑛梦禅镌印记曰:洞门童子,以发息壤。今为期已迫,岂展限耶。既行,复还坐,纵谈良久。起曰:吾劳矣,毋忘。是月二十四日晨兴,饮啖如常,至未申间端坐而逝”。所以,此书二页或为刘墉离世前所作,同时,页中小楷书题跋也体现了其对苏东坡、黄庭坚以及王献之、瘗鹤铭等书作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