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415 清乾隆 洋彩「苏武牧羊」图瓷板座屏

洋彩「苏武牧羊」图瓷板座屏
拍品信息
LOT号 5415 作品名称 清乾隆 洋彩「苏武牧羊」图瓷板座屏
作者 -- 尺寸 长54.5cm;宽41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1,000,000-1,500,000 成交价 RMB 1,265,000
材质 形制


备注:
· 北京诚轩,2014年11月20日,编号628(封面)
· 亚洲重要私人珍藏

座屏以长方形瓷板为屏心,尺寸较大。以粉彩绘苏武牧羊图,苏武身披羊皮斗篷,持节坐于青石之上,双眼仰望空中盘桓的鸿雁,遥思故土,身后羊群散牧坡间,悠然不知牧羊人之苦情,石边苍松寒梅相互掩映,隐喻苏武高洁的情操。
苏武,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汉武帝天汉元年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威胁利诱,欲迫其投降。十九年毫无返汉希望的穷困放牧中,苏武与羊为伴,与狼为邻,与大雁为友,渴饮雪,饥吞毡,始终手持汉节,坚守自己的信念与操守,于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十九年方获释回汉,留美名于后世。
洋彩是十八世纪清宫与西洋文化交流互动而产生的艺术珍品,它是雍乾时期清宫对运用西洋绘画技法描绘的彩瓷的正式名称,乾隆朝《活计档》、《陈设档》多作「磁胎洋彩」,原配木匣上也皆刻上「洋彩」品名。「洋彩」名称最早出现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所撰之《陶务述略碑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法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微。」该碑据实记载,凭此表明清宫洋彩至少在雍正晚期已被珠山御窑厂成功烧制。唐英在乾隆八年奉谕编撰完成的《陶冶图册》第十七编「圆琢洋采」中明确指出洋彩的最重要特点—与瓷胎画珐琅使用相同的颜料。造办处自炼珐琅料的成功,不仅摆脱了珐琅彩瓷器生产因依靠进口料而可能产生的捉襟见肘的窘态,而且新增加的彩色品种亦可使画珐琅人在表现物像时更加得心应手。
人物故事题材的出现是瓷器绘画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又一次成功深入结合的结果,是文人意蕴于瓷艺上日益增强的标志。在此以前,由于绘画材质、颜料所限,瓷画技法只是有限地借鉴和融入中国传统绘画的部分,界画的引入得益于唐英的努力尝试和倡导。唐英才情四溢,精通书画翰墨之事,榷陶期间力求文人之雅与瓷艺完美结合,相互辉映。本品绘画题材与技法使用皆荡漾出浓厚的文人意蕴,折射出唐英榷陶以后景德镇瓷坛艺术的深刻转变。
乾隆时期的历史人物图瓷板传世甚少,是乾隆御瓷稀有的装饰题材,仅仅集中在乾隆早期唐英榷陶期间所造的高端御瓷之中。本品画面描绘精细,苍松、土坡、羊群的画意,与乾隆时期名品粉彩百鹿尊相似,著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页98、99,图85,颇具异曲同工之妙;羊毛卷曲,与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广绣三阳开泰图裱片相同,著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织绣书画》,页50、51,图20;空中回首的鸿雁,则与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清乾隆珐琅彩题诗芦雁纹茶壶相近,著录于《大英博物馆大维德爵士藏中国陶瓷精选》,页168-171,图48,具有乾隆朝工艺的典型特征,为存世少见的宫廷陈设佳器。还见有龙马负图瓷板例,为庆宽家族旧藏,售出于北京保利,2016年6月6日,编号7410,均可以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