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020 佚名 山水 团扇

山水
拍品信息
LOT号 2020 作品名称 佚名 山水 团扇
作者 佚名 尺寸 直径24.5cm 创作年代 --
估价 2,200,000-3,500,000 成交价 RMB 2,530,000
材质 设色绢本 形制 团扇
出版:
1.《怀古堂KAIKODO JOURNAL》春季刊,纽约怀古堂,2009年。
2.《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第24页,保利艺术博物馆编,2012年11月。
鉴藏印:愙斋鉴藏书画
展览:“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11月2日-10日。

说明:吴大澂鉴藏。

咫尺写天地之境
——(南宋)佚名《山水》赏析
此件山水团扇为南宋佚名画作,绢本设色,24厘米见方。画中部上方钤有一朱文印,漫漶不辨。右部钤一方形朱文印:“愙斋鉴藏书画”,据此藏印可知,清末时为吴大澂(1835-1902)的收藏。除此之外,此作出版于2009年春季刊纽约怀古堂《KAIKODO JOURNAL》。怀古堂(Kaikodo)是来自纽约最重要的中国古书画画廊,创立者霍华德和玛丽·安·罗杰斯夫妇在二十世纪70年代末于北镰仓为其工作室取的名字。夫妇二人是西方中国艺术研究领域的学者,因兴趣引导开始收藏中国艺术品,尤其以鸦片战争之后买卖流转的珍贵艺术品为主,并扩及日本、韩国的东亚艺术。他们收藏的中国绘画、陶瓷和各种艺术品,其收藏质量之精,种类之稀有,使其迅速为日本以及全世界博物馆专家所熟知。而此件佚名山水团扇则是怀古堂(Kaikodo)的一件重要收藏。此件山水团扇呈现出宋人典型艺术面貌,概述如下:
1.一水两岸式构图:
本幅团扇用一水两岸“三段式”构图。画面近景与远景以留白的江面为衔接,这是南宋山水画常用的处理方式,不似北宋山水一般会对中景有较为详尽的描绘。在宋人小品绘画中,多以远山青翠如屏,山溪江流水势平缓,茅舍周围丛竹新篁,透过竹林间隙可见屋前地势开阔平坦的图样来表现清幽静谧的隐居之处,常见于马远、夏圭的小品画作中,如:夏圭《湖畔幽居》(大阪市立美术馆藏)、《雪堂客话图》(故宫博物院藏)、《梧竹溪堂图》(故宫博物院藏)、马远《月下把酒图》(天津市博物馆藏)。
本作中近景茅屋被一片青翠的竹林掩映,显得清幽森郁。竹林绕石而生,竹身修长,竹叶青翠,河岸边有一小舟闲系台阶旁的小屋旁。拾阶而上,便可直入茅屋中,见鞋子置于榻前,榻上似被褥,主人似卧榻而眠。其后便是山崖巨岩微露半边,中景开阔的湖面,山峰逶迤,在山脚的平缓地带环抱着几处茅舍,树木葱郁茂密,点缀于房舍、山峰与坡麓间,此处松林的画法可参见故宫博物院藏南宋佚名《水村烟霭图》皆是以横点墨夹花青施染。远山用花青轻勾淡染,于朦胧中更增加了画面幽深旷远之感。
2.山石钩勒以柔而有骨的圆润线条体现。
近景的山石以圆润的中锋线条勾勒出山石的轮廓,远景山坡则是以淡线钩成,几与渲染面交融在一起。在宋人小品中,山石棱角分明,刚健坚挺的重线钩勒,然后施以斧披皴,多出现在李唐、马远的画迹上,而用笔圆润,柔而有骨,墨色苍润的线条则以夏圭多用之。此作更多的呈现了夏圭的用线特点。
3. 少用皴擦,主以晕染为主。
全幅少用皴法,以淡石绿、花青为主调,多用“积墨法”来表现近景与远山的层次关系,平坡和水面的虚实映衬,进而体现出清净旷远的湖光山色。如:北京故宫院藏夏圭《山腰楼观图》、《烟岫林居图》即是少用笔皴擦,主以用浓淡墨晕染。北京故宫院藏夏圭的《雪堂客话图》、《雪溪放牧图》远山下的平坡大块留白、墨线钩勒,画法上与本作极其相似。
4.船作渡船式、坡以拖泥带水皴:
马远善于画水,曾作《水图》表现不同状态下的水的动态,其“水图”作品全凭线条勾勒,笔致灵动。本幅团扇中只画一叶扁舟,几道水波,大量的空白,水以淡墨线钩勒,动态十足而富有韵律,这与《水图卷》中的画法颇为近似。舟作渡船式,以重墨线钩勒,在加以施染。在(传)夏圭《捕鱼图》、马远《秋溪钓艇图》、《秋江待渡图》都出现这种样式的刻绘。《捕鱼图》对于水波的刻绘也与本作手法雷同。
碎石:在山和石头的画法上,以水蘸淡墨渲染,然后趁着画纸还没干的时,再用浓墨加以修饰,形成水墨混合的效果,本图中亭下土坡处表现十分明显,这种画法也较多的体现了夏圭拖泥带水皴的用笔特点。
综上所述,此件佚名山水团扇从画面所采用的边角式构图以及山石、物象等用笔特性判断,属南宋小品画中的精心之作,经吴大澂、纽约怀古堂递藏,更见其独特重要性,此作以小见大,笔墨精炼,以微缩营造画面,以浓缩体现画情,读之此作神往,一如老酒之醇,新茶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