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513 徐悲鸿 1942年作 奔马 镜心

奔马
拍品信息
LOT号 3513 作品名称 徐悲鸿 1942年作 奔马 镜心
作者 徐悲鸿 尺寸 58×42cm 创作年代 1942年作
估价 1,000,000-1,500,000 成交价 RMB 1,437,5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镜心

【题识】卅一年冬至,悲鸿渝州遣兴。
【印文】悲鸿
【说明】李佩恩收藏,其后由其子女继承。
李佩恩(Lillian Chu Finnerty, 1920-2010),上海人。早年生活经历或缺,抗战期间在重庆,并于1946年加入陈纳德将军与魏豪尔(Whiting Willauer)合资成立的「民用航空公司」,担任魏豪尔的行政秘书。战后与友人在香港成立进出口公司。五十年代末移居美国加州,先后在卡布瑞罗学院及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教授中国书画和中文课程。李氏雅好文艺,五十年代在港期间举凡中国家具、书画等皆有购藏。据藏家女儿回忆,其母尝言战时曾随名师习画,以李氏现存画作来看,推断其于重庆时曾受教于徐悲鸿。

徐悲鸿于1942年在云南保山、昆明举办画展。又至重庆,继续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在重庆盘溪筹备成立中国美术学院。冬天,徐悲鸿应欧阳予倩邀请,观看抗日小节目,初识廖静文。
此幅《奔马》作于1942年冬至,画中的奔马从远处疾驰而来,奋蹄如飞,意气风发,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这种威武的马形象实际上也是徐悲鸿自己的精神象征。徐悲鸿探索出大写意马的笔法,驾轻就熟,信笔挥洒,准确地勾勒出骨胳、肌肉的关键部位,用重墨突出刻画头部、四肢、肩、胸、足等传神之处,造型精卓,用笔洗练,体积感、质量感、空间感都意到笔随地显现在墨色之中。焦墨写就的马鬃衬托这留白的额头和鼻骨,散开的马尾是画面产生优美潇洒的运动感。
徐悲鸿一生致力于中西融合,以传统笔墨技法传达西方写实主义造型规律。一如此例,以浓淡水墨率笔勾勒加大写意渲染造型,而精确的解剖结构和透视技法则体现了其扎实的写实功底;惟横扫出的鬃毛及马尾相对飞动,应是画家主观视角之呈现。在战火连绵的年代,悲鸿先生为筹款四处奔走。他笔下的奔马,笔墨酣畅淋漓,尽抒胸臆,疾风劲草,无疆不羁,令人观之振奋,以唤起民众顽强拼搏,坚韧不拔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