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185 范曾 1979年作 女娲补天 镜心

女娲补天
拍品信息
LOT号 0185 作品名称 范曾 1979年作 女娲补天 镜心
作者 范曾 尺寸 70×136cm 创作年代 1979年作
估价 800,000-1,000,000 成交价 RMB 92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题识】补天图。岁在己未江东范曾作于北京雄风楼头。 印文:范曾之印、家住长江尾
【自题】弹指三十年,十翼范曾复见之,有昔日沙鸥之叹,乃于女娲座下补一巨石,其纵横跌宕固非年轻时可拟者矣。岁丁亥十翼抱冲斋主范曾。印文:范曾长寿
【说明】附画家本人合影照片。

范曾说过:「中国画打破一时一际之身观局限,‘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不以描摹物象为终极目标,而缘物寄情,物我两忘,以超然的意匠,飞凌于万象之上,在主客观交感之中产生深邃的境界,这就是中国画能侧身于世界艺术之林而历千秋不衰的根本。」故范曾喜欢用笔底雄风写民魂。泽畔行吟的屈原,深思出关的老子,把酒临江的曹操,仰观天象的一行,面壁邃悟的达摩;还有补天女娲、玩潮神童、缁衣钟馗、说梦庄周…无不在范曾笔下化作生动形象,呈现出来。
此幅范曾创作于1979年的四尺整纸作品《女娲补天》,并于2007年再次题跋,并与之合影。画面中短促有力的线条化作一片富有节奏的音符,如乐章一样在画面中流淌出来。上古之时,世界支柱不周山被撞,致使天塌陷,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女娲后来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支柱的象征,化作各种形式广为流传。范曾爱画女娲,并且把女娲画的美之至极,充分表现出他对这位女神的仰慕敬爱之情。观此幅,构图奇特,女娲身裹红袍,长发披肩,侧坐坡石之上,姿态优美高贵,与画面上方的巨大的五彩石构成V字型构图,增加了画面稳定感。女娲旁边画有一只神龟,用笔竭尽神奇变幻。画法上,女娲的面部、手臂等局部细笔出之。范先生中锋运笔勾勒轮廓,施色淡然,略带皴擦,人物造型生动准确,设色优雅,色墨相映,格调古雅,生机盎然。此作充分体现出他的以线赋形,强调骨法用笔和笔墨表现的创作观念。也就是范老的这种实践打破了写实主义对现代中国人物画创作的绝对笼罩,将现代人物画由写实向写意推进了一大步。
「女娲补天」虽属自然的神话,而「补天」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了社会的意义。所谓「补天」,乃是平息灾难、拯救氏族灭亡的寓言。辛弃疾曾词云:「袖里珍奇光五彩,他年可补天西北。」这里的「补天」也就成为了象征平息民族灾难的寓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