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069 孙中山 行书「博爱」 镜心

行书「博爱」
拍品信息
LOT号 0069 作品名称 孙中山 行书「博爱」 镜心
作者 孙中山 尺寸 33×65cm;木50×82cm 创作年代 --
估价 500,000-1,000,000 成交价 RMB 575,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镜心

【题识】博爱。孙文。
【印文】孙文之印
【背板题字】支那孙文氏「博爱」二字扁额。
孙公书体显胸襟
中山先生遗墨,向来为世人所重。而「博爱」二字,亦是中山先生平生最为喜爱的题词内容之一。据刘望龄教授所编《孙中山题词遗墨汇编》一书整理可发现,其中收入最多的题词内容即为「博爱」,共计66件。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在一次演讲中回忆道:「民国元年,国父让总统后,在即将离京的前一晚上,大家围着国父要求其写给一些东西作为纪念……及至国父拈起笔来,就是‘天下为公’,再来一个,还是‘天下为公’,再抢上来,就是‘博爱’,我也得了一个‘博爱’。」而这也正如刘望龄教授所言:「孙中山题写‘博爱’、‘天下为公’条幅较多,但也并不因其雷同而失去其伟大光辉,反而证明孙中山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每件间距都有特定的意蕴和深义。」孙中山幼年学书于私塾,始习颜体,日渐功底扎实。又早年投身革命,东奔西走,更是无暇于书道。至民国初年,毛笔仍为主要手书工具,在闲暇之时孙公仍坚持研习书体,后又以苏东坡书体及北碑为师法的典范。尽管「总理孙先生,自谓生平未尝习书。」(见李仙根《岭南书风》)但因长年挥毫,孜孜不倦攻研诸家之精髓,吸收诸家之长,使其书法技法日渐纯熟,独具个人风貌。孙中山一生手书多见于书信手札、著述手稿、题字几种,书体也以楷行两体见长,篆、隶、草三者未见于其中。此幅《博爱》以楷体书之,「博爱」是孙中山平生最为喜爱的题字内容之一,刘望龄教授所言:「孙中山题写‘博爱’、‘天下为公’条辐较多,但也并不因其雷同而失去其伟大光辉,反而证明孙中山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每件字幅都有特定的意蕴和深义」。「博爱二字」用笔开阔、字字独立、沈着厚重,毫无拘谨之意;其章法简明、结体严谨,有气脉雄浑、大义凌然之势;又得颜苏精髓,体格端庄、略带行书意味,刚柔相济,更显儒雅风范。从其笔力中也可见其人博大的胸襟和不凡的气度,恰与「博爱」二字的精神相得益彰。正如民国书家谭延闿所说:「故时贤谓总理之书,深得唐人气韵,流美自然,非力学所能工。至其矜慎厚重,不诡不随,又适如其人焉。」又说:「其书不但似苏东坡,而往往有唐人写经笔意,正直雍和如其人,真天资聪明,凡夫须学而不能也。」
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了旨在武装讨袁、再造民国的中华革命党。不久后兴办中华革命党航空学校,培养航空人才参加反袁斗争。1916年3月至5月,学员进行飞行训练,不久即奉命编入华侨义勇团飞行队,回国参加讨袁斗争。三年后,在加拿大萨克其万省的萨斯卡通市(Saskatoon,Saskatchewan)忽然建立起一座中国航空学校—强华航空(KENG WAH AVIATION),召训来自中国及美、加两国的中国青年。其时,当地报纸称:幕后支持者为中国之「同盟会」,其目的系为侨居加拿大欲从事航空事业之中国青年,提供一训练基地。
对于强华航校经费之来源,当时报纸的说明:强华航校,查系由在中、加两国拥有两百万党员之中国国民党所支援,今冬将对航空机械员扩大招生,并将再增加飞机两架,整个训练及设备之投资,将达加币五万元。
远隔重洋与中国相距数千里的萨城北郊的这座航校,竟在中国历史上扮演过小小的角色。其时,在中国北京,一项震惊全球的学生运动正在展开——五四运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在国内一呼百应,在北美洲的筹款工作,亦赢得中外人士的支持。
强华航校开办的消息不久传到孙中山耳中,1919年底,一幅他的亲笔书法从上海寄来萨城,收件人为萨城之中国国民党:「一德同心」,意在鼓励强华航校为中国团结而奋斗。
孙中山生平手迹留下的最多的是书信、手令、手札,其次是著述手稿,但最具有书法创作味道的则是为友人及社会各界名流的题词。他是一位终生以革命为己任的政治家,他的题词与一般骚人墨客不同,往往蕴涵着他的政治主张,寄托着他的伟大情怀,显现他的思想倾向。此幅「一德同心」即是他为鼓励华侨在国内国外创办的航空学校,乃至心系全球领导抗日救国运动留下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