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 首页 >
  • 重要通知 >
  • 两代人的青春记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枫》连环画原稿特展10月19日开幕

两代人的青春记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枫》连环画原稿特展10月19日开幕

发布时间:2015-10-20 新闻


开幕式后嘉宾合影


10月19日下午三点,由保利艺术博物馆主办、北京保利拍卖国际有限公司协办的“两代人的青春记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枫》连环画原稿特展”在新保利大厦云楼六层隆重开幕。


中国美协油画学会副主席、油画艺委会副主任、闻一多之子闻立鹏接受媒体专访


除了展览主办方保利艺术博物馆馆长万利群外,出席本次展览开幕式的有中国美协油画学会副主席、油画艺委会副主任、闻一多先生之子闻立鹏,著名连环画家、连环画艺委会委员陈玉先,原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报》编辑部主任关景宇,《连环画报》编辑部主任何玉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毅进家属冯聪英及著名艺术家洪涛先生,《枫》的作者李斌,以及其他资深连环画专业人士。



中国保利集团徐念沙董事长、保利文化集团董事长蒋迎春陪同原文化部部长蔡武观看展览


此外,原文化部部长蔡武、中国保利集团董事长徐念沙、保利文化集团董事长蒋迎春一行已于今日上午开幕前参观了展览。



蔡武、徐念沙、蒋迎春游览展品



保利拍卖书画季拍部总经理罗汉松先生向徐念沙董事长介绍展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遭际。


对于建国后成长起来的人们来说,最难忘的大概是争相传阅原苏联的几部小说,比如《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尤其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许多人至今仍张口即能背诵保尔的名句:“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毅进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连环画原稿

镜心 水墨纸本

出版: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连环画单行本,195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下)连环画单行本,196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下)连环画单行本,197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下)连环画单行本,198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

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下)连环画单行本,200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

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连环画上下册合订单行本,200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

说明:

1、原稿共440帧,由家属提供。

2、人民美术出版社旧藏。


这部由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的自传性长篇小说,连同它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度成为那个没有普及电视机、没有网络、没有手机、只有出版物和电影以及燃烧的激情的年代最经典的文化符号,这从其后以连环画形式对这部小说进行多次改编、再版无数次即可窥一斑。其中最有名的版本即毅进(原名冯增春)耗费四年心血绘制的,堪称完美再现原著。


1957年,出生于河北束鹿的聋哑人连环画艺术家毅进接受上级任务,连夜开始赶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连环画。上册224开1958年完成,次年5月即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按60开规格出版,发行11万册。“当代保尔绘保尔”的传奇故事就此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和社会事件。1962年底,下册220开绘制完成,人民美术出版社遂将上下册以单行本48开本出版,发行了25.5万册。此后,在1972年、1982年两次再版,直到2000年和2008年分别再版,毅进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总计发行超过200万册,每次都激起社会的强烈反响。


在1963年举行的首届全国连环画艺术评奖中,“当代保尔”毅进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举获得绘画三等奖。




李斌 《枫》连环画原稿

镜框  布面油彩

出版:

1、《连环画报》2010年第一期。

2、《枫·一部著名连环画的文献》,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3月。

说明:本部作品共计34幅,尺寸不一。


而对于身历过文革的知青们来说,最难忘的大概是他们在和平年代经历的血与火的考验。1979年8月,《连环画报》发表了由上海知青画家陈宜明、刘宇廉和李斌合作绘制的水彩连环画《枫》。它是根据郑义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描绘了卢丹枫和李洪刚的爱情纠葛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变异和变态。作品刚发表,立即引起社会从上到下强烈的地震。出版社收到停售禁令;几乎所有文化艺术界人士叶浅予、顾炳鑫、栗宪庭、陈丹青等均对此发声;编辑部每天收到全国各地来信两大麻袋,并连续为此组织召开了数次座谈会;…………


《枫》以其激起的巨大社会反响成为当时社会标志性事件,并因此被视为“伤痕美术”的里程碑,是文革以后艺术史不可绕过的重镇。但遗憾的是,除了9幅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外,剩下的23幅却在哈尔滨神秘失窃。当年的作者之一李斌甚至因此立下“遗嘱”:“我在将来的遗嘱中一定会将这两套画稿(即《枫》23幅和《伤痕》46幅)捐给中国美术馆。请各位读者帮帮忙,特别是比我更长寿的朋友们,密切注意着,若在国内外画廊或拍卖场出现这两套画稿,马上转告中国美术馆前往追讨。”


为了弥补遗憾,李斌花了两年时间用油画的形式“复制”了水彩连环画《枫》,并在某些地方做了必须的修正,比如将水彩连环画其中一帧出镜的男主人公(原模特是李的一位学生)修改成路人甲,又增加了两幅,使故事更丰满和立体。这套连环画随后发表在《连环画报》2010年1月。


谁也没想到,过了整整三十年,前后两部连环画《枫》引起的社会反响却惊人地类似。先是出版社接到通知,禁止使用《枫》的任何作品做封面——不由得不让人感慨艺术的力量之巨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前后两代人的青春,数代人的记忆,浓缩在这两部画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