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513 董其昌 1614年作 苍林白石图 立轴

苍林白石图
拍品信息
LOT号 3513 作品名称 董其昌 1614年作 苍林白石图 立轴
作者 董其昌 尺寸 87×40cm 创作年代 1614年作
估价 3,000,000-5,000,000 成交价 RMB 3,450,000
材质 水墨绢本 形制 立轴
出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三)》,保利艺术博物馆编,2011年5月。
题识:苍林何茸茸,白石亦齿齿。虽为青城客,不入青城市。甲寅新秋,董玄宰画。
边跋:此思翁六十一岁作,意象浑沦,用笔有不尽之势,真耐人咀嚼也。辛巳十二月观画并记。宝熙鉴定。钤印:沈堪审定
钤印:画禅、董其昌
鉴藏印:匋斋所藏书画印、孝禹审定、邦达审定
展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三)”,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5月。
说明:王瓘、端方、宝熙、徐邦达递藏。宝熙题跋。
1.王瓘(1847-?),字孝玉,一字孝禹,号遯庵,四川铜梁人。书法、篆刻家,光绪年间名于时,曾官江苏道员,后参端方幕。
2.端方(1861-1911),号陶斋,满洲正白旗人。历官陆军部尚书、直隶总督。光绪三十三年(1907)创办江南图书馆。收藏彝器瑰物颇丰。着有《陶斋吉金录》、《端忠敏公奏稿》等。
3.宝熙(1871-1942),爱新觉罗氏,字瑞臣、瑞丞,号沈盦,室名独醒盦,满洲正蓝旗人。光绪十八年进士。历任编修、侍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总理禁烟事务大臣等。民国后任总统府顾问、参政院参政。后曾任伪满内务处长等。能诗,书法端庄肃穆。

本幅《苍林白石图》画近景坡石上置杂树几株,分立道路两侧,或枝叶扶疏,或枯木疏枝,道路尽头有一凉亭。中景水面波澜不惊。远景主峰耸立,群山绵延,山多矾头,松秀温润。通幅作品用笔以披麻皴为主。董其昌不仅善于用笔,更长于用墨。此作中,画家主要以淡墨写就,局部以浓墨点醒,浓淡自然相合。既有倪瓒的清疏淡远,又有黄公望的松秀淡雅,而柔润、软秀过之。董其昌极力推崇王维、董源、米芾、黄公望及倪瓒的山水,因他们的山水所营造出的冲淡空寂的境界,符合了董氏的审美品位,也符合了中国绘画美学所崇尚的平淡天真、萧散简远、虚静空灵的意境。
题识中“青城客”表明董其昌道教信徒身份。对董其昌的艺术思想影响最大的是儒、释、道的基本思想和审美情趣。他生活的时代正是“三教合一”盛行之时,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他也定会受到影响。董其昌的山水画所表现出的柔润的笔调,呈现出一种极端静穆、文儒的精神状态,都是儒、释、道所需要的精神状态。
此件《苍林白石图》由王孝禹、宝熙、徐邦达鉴赏并递藏,可谓名家具眼,不可多得。宝熙(1871-1930),满洲正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字瑞臣,号沉盦,室名独醒庵,在清宗室中诗文、书法皆有佳誉。同时,他也是金石书画的收藏家、鉴赏家。王孝禹(1847-?),名瓘,字孝禹(一字孝玉),辛亥后以字行。工篆、隶书,精鉴别,富收藏。宝熙所题边跋“此思翁六十一岁作,意象浑沦,用笔有不尽之势,真耐人咀嚼也”,于此幅《苍林白石图》评价甚高,“意象浑沦,用笔有不尽之势”,从笔墨特点到整体意境给予了完整概括,“耐人寻味”所言书画含蓄蕴藉之美,可以流传千古而令人沉思。此题跋可称一语道尽画中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