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7416 清乾隆 白玉交龙钮宝玺「八征耄念之宝」

白玉交龙钮宝玺「八征耄念之宝」
拍品信息
LOT号 7416 作品名称 清乾隆 白玉交龙钮宝玺「八征耄念之宝」
作者 -- 尺寸 长7.5cm;宽7.5cm 高6.2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咨询价 成交价 RMB 41,975,000
材质 形制
著录:故宫博物院编《清代帝后玺印谱》第六册,乾隆卷二,页一四二,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估价待询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备注:
1.法国贵族旧藏;
2.1970年代购于法国拍卖公司;
3.美国藏家旧藏
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恰逢乾隆皇帝八十大寿,这位25岁登基的皇帝至此已执政55个年头了。乾隆践祚之初,曾表示如果天假其年,他执政满60年即告退位,不超过其祖父康熙在位61年。而此时,乾隆帝身体依旧硬朗,国泰民安,本朝纪元五十五年又逢八秩大寿,理应大庆特庆。庆贺活动中镌刻皇帝之宝为重中之重,印文由乾隆亲自审定,取自《尚书·九畴》中第八“念用庶征”,乾隆帝解释说:“一日未息肩,万民恒在怀。庶征之八,可不念乎?念庶征即所以念万民。”乾隆自觉身心康健,未形智衰,钦定印文“八征耄念之宝”,交清宫造办处用上等和阗玉镌刻。随后,乾隆曾钤盖于画上,及乾隆八十一岁题写的御题诗之后,寓意吉祥。
此宝玺白玉质,交龙纽,印面以极为精美的柳叶篆镌刻阳文“八征耄念之宝”六字,极富宫廷法度。印面7.5厘米见方。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乾隆宝薮》中有明确著录。所用玉材质地上佳,交龙钮雕琢细致,龙身形遒劲,鳞片齐整,头部刻画细致,双目平视前方,神态威猛张扬,雕琢抛光一丝不苟,平面打磨平滑如镜,正是典型的乾隆一朝独有风格。将实物与《宝薮》对比,无论是印材的质地、大小,还是印文的篆法、布局都与该书中的著录相符合,可以确定为乾隆时期的真品。从乾隆帝在《八征耄念之宝联句》序言中“佩押纽以交龙”的描述看,正与此方“八征耄念之宝”组宝的交龙纽形制相符,乾隆五十五年新正重华宫联句之时乾隆皇帝着意描述的组宝的原型很有可能就是此玺所组成的一套。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对乾隆皇帝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将要迎来他的八十寿辰。按照乾隆自己的惯例,每到纪年逢五,即所谓的“正寿”之年,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典。在乾隆皇帝看来,登基五十五年又恰逢自己八十整寿,实与天地之数自然会合,是昊苍眷佑的结果,值得大庆特庆。正如其在御制文《八征耄念之宝记》中得意所言:“夫汉唐以来,古稀天子只得六,六之中至八旬者只得三。而三帝之中惟元世祖可称贤,其二则余所鄙也。”后又注:“六帝中惟梁武帝、宋高宗、元世祖年登八十……惟元世祖乃创业大有为君……但计其世次,讫顺帝不过四传,亦不能如今五世同堂之盛。是则予之仰荷天眷至为深厚,不特云稀,且自古所未有如是。”因此,早在乾隆五十四年的中秋,乾隆帝就开始了对庆典活动的筹划,包括御殿受贺的地点、规模、各地及藩属国万寿贡品等等。而制作相应的宝玺则是活动筹划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此白玉交龙纽“八征耄念之宝”玺就是为庆祝乾隆帝即将到来的八旬万寿而特别制作的。
乾隆帝圣寿七十时,用杜甫句刻“古稀天子之宝”和副章“犹日孜孜”玺,在纪念圣寿的同时,也表明自己不敢怠政的想法。而今八旬,乾隆帝将视线落在了儒家经典《尚书》“洪范”篇上。
《尚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处于源头发端和至高无上的地位,是被中国历代统治者倍加推崇的至上之书,被奉为儒家《五经》之一。在《尚书》的所有篇目中,于《洪范·九畴》中提出的治理国家必须遵循的九条大法。《尚书》“洪范”篇记载,是周武王十三年(前1122)灭殷后,殷遗臣箕子与周武王论述天人关系时提到的。文曰:“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又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飨用五福,威用六极。”其中第八条“念用庶征”,就是通过雨、晴、暖、寒、风等的气候变化以判断年景和收成。乾隆认为箕子所陈洪范九畴是“万世帝王制治之源……无一不关于为君者之一身一心”。帝王用心体察各种自然气候特征,并加以判断和应对,从天人感应,进而更好地体察庶民的情况,以利君王治理国家。而九畴中的第八“念用庶征”即通过各种征兆体察万物万民,与乾隆当时的想法正相一致,于是以“八征”刻为印文,拟定“八征耄念之宝”的宝文,并以之自勉。
乾隆帝自己在《八征耄念之宝记》中是这样解释的:“思有所以副八旬开袠之庆,镌诸玺,以殿诸御笔,盖莫若《洪范》‘八征’之念。且予夙立愿八十有五,满乾隆六十之数,即当归政。今虽八十,逮归政之岁尚有六年。一日未息肩,万民恒在怀。庶征之八,可不念乎?念庶征即所以念万民。《曲礼》‘八十曰耄’,老而智衰之谓。兹逮八十,幸赖天佑,身体康强,一日万机,未形智衰,不可不自勉也”。可见,八征耄念之宝的刻制既是乾隆对八十万寿的纪念,也是对自己的戒勉。
在以后的几个月中,“八征耄念之宝”成为乾隆君臣间经常性的话题,与乾隆八旬万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备受瞩目。以至于乾隆五十五年新正在重华宫举行的大型茶宴上,乾隆帝与廷臣及内廷翰林之间的联句就是以“八征耄念之宝”为题的。乾隆帝自己也屡次提及八征耄念之宝的制作情况。“予因来岁八旬正寿,镌八征耄念之宝,冬仲即已镌成,于立春吉日遂行钤用”。“予于上年长至月,因开岁寿跻八袠,思复镌玺以资钤用,宜莫若洪范八征之念,命选和阗良玉,刻为八征耄念之宝。盖予仰荷天庥,康强犹昔,而勤政爱民,固不敢一日不自勉也”。可知最早的“八征耄念之宝”刻制于乾隆五十四年冬天,质地为和阗玉,并于第二年的立春日开始钤用。
目前发现钤盖有此方玉玺的,有美国史密森尼博物研究院亚洲艺术馆所藏的传为宋代李公麟绘《蜀川胜概图》卷的引首处,钤有此方“八征耄念之宝”玉玺,与“干人天寿”方印相组,上下排列。此《蜀川胜概图》曾与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同传为宋李公麟《潇湘卧游图》及《九歌图》,在明代即被董其昌称为“四名卷”,传至清朝为乾隆帝所爱,将其俱入内府,并欣然在建福宫花园静怡轩辟专室名“四美具”收藏,不幸的是在动荡岁月里,四美皆流失出宫。
众所周知,乾隆帝是个数字控,在《蜀川胜概图》的玉池处题有“八一道人书”署款,乾隆帝观之便于其旁赋诗一首,问道“八一道人定谁氏?奇珍同我玩三余”,并在《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中注有:“……惟此卷为李伯时名迹,而予今年恰八旬有一。几余展完,尤觉兴会相值也。”八旬之后得此佳作,钤盖新制的“八征耄念之宝”玉玺,又是在自己八十一岁时看到“八一道人”,在乾隆帝看来这绝对是极为有趣的缘分。
乾隆帝艺术收藏的巅峰:“三希堂”与“四美具”
在清宫收藏中,“三希堂”与“四美具”有着标志性的意义。王羲之的名迹《快雪时晴帖》原放在乾清宫,王献之的《中秋帖》则置于御书房,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得到王珣的《伯远帖》后,遂在养心殿辟专室存放这三件晋人名迹,并名之为“三希堂”。他为此写有《三希堂记》,认为这三件书迹不仅是中国书法的稀世之珍,而且是分别经过宋、金、元诸代的皇室收藏的内府秘籍,三帖的重聚因此就有着非凡的意义:“今其墨迹经数千逾年治乱兴衰、存亡离合之余,适然荟萃于一堂,虽丰城之剑、合浦之珠无以逾此。子墨有灵,能不畅然蹈抃而愉快也。”
“四美具”,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所谓“四美”,即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和传为宋李公麟的《潇湘卧游图》、《蜀川胜概图》、《九歌图》。这四件画作,明代为上海人顾从义所收藏,他能书善画、好古精鉴,嘉靖年间以善画选直文华殿,后授中书舍人。这四件国之瑰宝,在明代即被董其昌称为“四名卷”,并对此四件巨迹散佚后自己只能得其一而感慨不已。乾隆年间,这四件名品相继进入清宫,至乾隆十一年(1746年)夏,“四美”重新团聚。
乾隆皇帝认为“千古法宝,不期而会”实为不可思议,御题《蜀川概胜》有“乃今四美具一室,赏心乐事无伦比”诗句。特在建福宫花园静怡轩辟出专室存放“四美”,并命名曰“四美具”。又命董邦达绘《四美具合幅》,并御题《“四美具”赞》:“虎头三绝,妙极丹青,桓元巧偷,自诧通灵。有宋公麟,名冠士夫,海岳避舍,顾陆为徒。潇湘澹远,蜀江清峻,九歌瑰奇,奕奕神隽。中舍鉴藏,名迹归重,剑合珠还,雅置清供。”与“三希”重聚的感慨一样,也将“四美”重聚比作春秋时期的干将、莫邪雌雄双剑在西晋永平年间重现,以及东汉顺帝时期合浦珍珠在吏治腐败时避迁交趾、吏治清明时重到合浦的传说,足见乾隆皇帝的志得意满及其收藏的千古之盛。
关于白玉交龙纽「八征耄念之宝」
(撰文/郭福祥)
乾隆五十五年(1790),对乾隆皇帝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不仅其在位已经五十五年。而且将要迎来他的八十寿辰。按照乾隆自己的惯例,每到纪年逢五,即是所谓的「正寿」年,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典。在乾隆皇帝看来,登基五十五年又恰逢自己八十整寿,实与天地之数自然会合。是吴苍眷佑的结果,值得大庆特庆。因此,时在乾隆五十四年的中秋,乾隆帝就开始了对庆典活动的筹划,包括御殿受贺的地点、规模。各地及藩属国万寿贡品等等。而制作相应的宝玺则是活动筹划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此方白玉交龙纽八征耄念之宝就是为庆祝乾隆帝即将到来的八旬万寿而特别制作的。
此宝白玉质,交龙纽。印而镌刻阳文「八征耄念之宝」六字,印面7.5厘米见方。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乾隆宝薮》中有明确著录。将实物与《宝薮》对比。无论是印材的质地、大小,还是印文的篆法,布局都与该书中的著录相符合,可以确定为乾隆时期的真品,根据著录和文献,此宝原是三方一组套印中的一方。与其相配的另外两方分别为压脚章「自强不息」和引首章「向用五福」,这里将此玺制作的历史背景略作交待,以便更好地认识其价值。
如前所述,乾隆五十五年对乾隆帝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依例刻制相应的宝玺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十年以前乾隆帝对寿七十时,用杜甫句刻「古稀天子之宝」和副章「犹日孜孜」玺,在纪念对寿的同时,也表明自己不敢怠慢的想法。而现在整整十个年头过去了,乾隆帝会有怎样的想法,选择什么样的的玺文呢?这一次,乾隆帝将视线落在了《尚书》「洪范」篇上。据《尚书》「洪范」篇记载,武王克商后,向箕子请教天道之义,箕子使以洪范九畴相告,这洪范九畴分别为: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用五纪、闪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爻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用五福,威用六极」。乾隆认为箕子所陈洪范九畴是「万世帝王制治之源……无一不关于为君者之一身一心」。而九畴中的第八「念用庶征」与乾隆当时想法正相一致,于是,据此拟定「八征耄念之宝」的宝文。关于为什么要用「八征耄念之宝」这几个字刻制宝玺,乾隆帝自己在《八征耄念之宝记》中是这样解释的:「思有所以副八旬开裘之庆,镌诸玺,以殿诸御笔,盖莫若《洪范》‘八征’之念,且予夙立愿八十有五,满乾隆六十之数,即当归政,今虽八十,逮归政之岁尚有六年。一日未息肩,万民恒在怀。庶征之八,可不念乎?念庶征即所以念万民,《曲礼》八十日耄,老而智衰,不可不自勉也,可以说,八征耄念之宝的刻制既是乾隆对八十万寿的纪念,也是对自己的戒勉。」
在以后的几个月中,「八征耄念之宝」成为乾隆君臣间经常性的话题,与乾隆八旬万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备受瞩目。以至于乾隆五十五年新正在重华宫举行的大型茶宴上,乾隆帝与廷臣及内廷翰林之间的联句就是「八征耄念之宝」为题的,乾隆帝自己也屡次提及八征耄念之宝的制作情况。「予因来岁八旬正寿,镌八征耄念之宝,冬仲即已镌成,于立春古日遂行钤用」,「予于上年长至月,因开岁寿跻八征,思复镌玺以资钤用,宜莫若洪范八征之念,命选和阗良玉,刻为八征耄念之宝。盖予仰荷天麻,康强犹昔,而勤政爱民,固不敢一日不自勉也」。可知最早的「八征耄念之宝」刻制于乾隆五十四年冬天,质地为和阗玉,并于第二年的立春日开始钤用。
「八征耄念之宝」只是一方主宝,除主宝之外,乾隆帝还同时选取了「息强不息」的宝文,刻制成副宝,与主宝相配。按「自强不息」语源《周易》「干卦」:「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乾隆帝为什么要选择「自强不息」作为「八征耄念之宝」的副宝呢?按照他自己解释就是:「向有自强不息宝,以殿御书,庚子年镌古稀天子之宝,副以犹日孜孜。兹以寿跻八旬。镌八征耄念之宝,仍副以自强不息。盖经书中自征之语虽多,而易象首干,法天行健。至为切要者,无踰于此语。」选取「自强不息」作为副宝,就是要表明他在归政之前不敢稍存懈怠,以天下百姓为念,孜孜求治,勤于政事的意旨。
乾隆帝于乾隆五十四年拟定了「八征耄念之宝」和副宝「自强不息」之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新宝玺的制作。这种以「八征耄念之宝」为核心宝玺的制作一直持续到乾隆五十九(1794)年。通观这一时段内与「「八征耄念」有关的宝玺制作情况,最令人瞩目的是一组主宝「八征耄念之宝」、副宝「自强不息」与引首宝「用五福」组成的固定搭配。形成三方一套的组宝。这种组宝要求三方宝的质地、颜色、大小都一样,共装于同一匣中以备应用,这种组合同样应该是出于乾隆帝自己意愿,因为乾隆帝在《八征耄念之宝联句》序言中特别谈到了这三方宝玺的关系;「得寿偕宣鼓这成,计字协义爻之画,引之向用,副以健行。佩押纽以交龙,座侑觞而称兕。」并特别注明副章曰「自强不息」,引首曰「向用五福」,而「向用五福」则同样取自洪范九畴中的第九「向用五福,威用六极」,乾隆帝之所以要选取「向用五福」四字与主,副宝组成固定搭配,表达的是同样的得意而又自我鞭策的心境。这种固定的组合只在乾隆五十四年冬至乾隆五十五年初有过比较集中的制作,数量有十几套之多。此方「八征耄念之宝」所在的组宝就是其中的一套。从前述乾隆帝在《八征耄念之宝联句》序言中「佩押纽以交龙」的描述看,正与此方「八征耄念之宝」组宝的交龙纽形制相符,乾隆五十五年新正重华宫联句之时乾隆皇帝着意描述的组宝的原型很有可能就是这组宝玺。
综上所述,此宝体现出乾隆皇帝一贯的行为方式,同时也反映出他作为八十岁老人尤其是八十岁皇帝的真实心理状态,是值得关注的。
此方「八征耄念之宝」所用玉材质地上佳,交龙钮雕琢细致,龙身形道劲,鳞片齐整,头部刻意画细致,双目平视前方,神态威猛张扬,雕琢抛光一丝不苟,平面打磨平滑如镜,正是典型的乾隆一朝独有风格。需要说明的是,与此方白玉交龙纽「八征耄念之宝」同为一组的副章白玉交龙纽「自强不息」宝。该「自强不息」宝与此「八征耄念之宝」 宝一副一主,印面尺寸同为7.5厘米见方,恰恰印证了乾隆皇帝对组宝要求质地、颜色一致的历史记录,可以想见昔日共装一匣中以备应用的实况。 而此白玉交龙纽「八征耄念之宝」作为主宝,毫无疑问最以直接体现乾隆本人意图性情。碰触到年迈的乾隆皇帝其内心所在,在八十圣寿之际刻「八征耄念之宝」以自警自励,并向父亲雍正生前为他留下的圣训——「敬天、法祖、勤政、亲贤」的目标作最后努力。
此玺为法国贵族旧藏,由美国藏家于1970年代购于法国格伦迪宁拍卖公司。与此方白玉交龙纽“八征耄念之宝”同为一组的副宝白玉交龙纽“自强不息”宝。该“自强不息”宝与此“八征耄念之宝”宝一副一主,应出自同一玉料,印面尺寸同为7.5厘米见方,恰恰印证了乾隆皇帝对组宝要求质地、颜色一致的历史记录,可以想见昔日共装一匣中以备应用的实况。此两玺所属的一套原藏于保存清朝历代皇帝画像和玺印的北京景山寿皇殿,后散出至法国。
“自强不息”源自《周易·象传》对《干卦》的解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隆自言:“向有自强不息宝,以殿御书。庚子年镌古稀天子之宝,副以犹日孜孜。兹以寿跻八旬,镌八征耄念之宝,仍副以自强不息。盖经书中自儆之语虽多,而易象首干,法天行健,至为切要者,无逾于此语。”“予既镌八征耄念之宝,复副以自强不息,亦犹七旬时刻古稀天子之宝,副以犹日孜孜,皆铭干惕之志也。”天子乾隆以“敬天”为毕生追求,以“干”命名年号,以“干卦”图像为玺印、徽号,故“自强不息”作为对“天”和“干”的经典和根本性解释,成为乾隆毕生的座右铭之一。
选取“自强不息”作为“八征耄念之宝”的副宝,就是要表明他在归政之前不敢稍存懈怠,以天下百姓为念,孜孜求治,勤于政事的意旨。在乾隆帝看来,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康强,一日万机,未形智衰”,作为统治天下的帝王,怎敢有丝毫的倦怠心理呢? “一日未息肩,万民恒在怀”,自己一定要体天爱民,诚心勤政,做到“坛庙之祀,不可不躬亲;雨旸之时,不可不常验;中外之政,不可不日勤;民物之养,不可不心存。”从中不难得知,乾隆帝在为自己寿跻八旬深感得意的时候,同样隐隐流露出内心深处那种不自觉的忧患意识。而“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忧患意识的反映,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也是对儒家“君子”人格孜孜不倦的追求。
乾隆皇帝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拟定了“八征耄念之宝”和副宝“自强不息”之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新宝玺的制作。这种以“八征耄念之宝”为核心宝玺的制作从乾隆五十四年冬天一直持续到乾隆五十九年,从没有间断过,制作总量超过一百四十方。
通观这一时段内与“八征耄念”有关的宝玺制作情况,最令人瞩目的是一组主宝“八征耄念之宝”、副宝“自强不息”与引首宝“向用五福”组成的固定搭配,形成三方一套的组宝。这种组宝要求三方宝的质地、颜色一致,共装于同一匣中以备应用。这种组合同样应该是出于乾隆帝自己的意愿。因为乾隆帝在《八征耄念之宝联句》序言中特别谈到了这三方宝玺的关系:“得寿偕宣鼓之成,计字协羲爻之画。引之向用,副以健行。佩押纽以交龙,座侑觞而称兕。”并特别注明副章曰“自强不息”,引首曰“向用五福”。而“向用五福”则同样取自洪范九畴中的第九“向用五福,威用六极”。乾隆帝之所以要选取“向用五福”四字与主、副宝组成固定搭配,表达的是同样的得意而又自我鞭策的心境。这种固定的组合只在乾隆五十四年冬至乾隆五十五年初有过比较集中的制作,数量有十几套之多。
乾隆不同印文的名章、闲章有500余方, 如果加上相同印文的不同印章, 多达1000余方。乾隆晚年执政不同时段和归政以后主次章的搭配关系、钤盖次序非常规律,晚年的心态一目了然。七十岁以前, 只钤盖“干”“隆” 名章,七十正寿之庆开始钤盖“ 古稀天子之宝” , 另刻一方“犹日孜孜” 作为副章, 以申其年虽古稀, 仍“慎终如始”;八十岁以后用“八征耄念之宝” , 其后一定要钤上“自强不息” ,以明心志。嘉庆元年(1796年)开始用“太上皇帝”, 副章“归政仍训政” , 表明其虽已传位, 仍握实权的政治地位。通观乾隆皇帝八旬后用玺,以“八征耄念”为主,“自强不息”为副的组合几乎随处可见,根据《乾隆宝薮》整理,乾隆帝“八征耄念”及“八征耄念之宝”有63 方,“自强不息”45 方,与两印组成的宫殿成套印有28 套, 其中有的同一宫殿名有多套。毫无疑问,这两方“印文”最能直接体现乾隆本人意图性情,碰触到年迈的乾隆皇帝其内心所在:在八十圣寿之际刻 “八征耄念”以自警,“自强不息”以自励,向父亲雍正生前为他留下的圣训——“敬天、法祖、勤政、亲贤”的目标作最后努力。
乾隆皇帝拥有很多更为文人书气的闲章,如“齐物”、“泼墨”、“写心”、“笔端造化”、“半榻琴书”、“秀色入窗虚”、“掬水月在手”等,而他八旬寿辰制玺的主宝文字,选择儒学经典《尚书》“洪范”篇,拟定具儒家主流价值意味的“八征耄念之宝”的宝文,其中“入世”的含义不言自明。乾隆帝在宁寿宫各殿及花园建筑名称中强调他的归政思想,但他实际根本就没有去住,他对隐逸生活是克制的。乾隆在禊赏亭对面修建了抑斋,表示自己不会沉湎于江湖之中。乾隆《遂初堂有咏》诗中有“周书称初服,勤政要始终”句,表明他的“遂初”和“倦勤”与文人隐士的归隐有本质区别。查阅乾隆的御制咏物题景诗文,早期的诗多是对景、物的细致描摹,晚期的诗却往往是对景物轻描淡写,通过比拟政治理想,最后归结到皇帝的职责——勤政爱民。统观乾隆皇帝登基以来的宝玺印文,以三十五岁壮年“乾隆宸翰、机暇临池、奉三无私”的澎湃激情开头,以七十“古稀天子”“犹日孜孜”和八十“八征耄念”、“自强不息”的恒心不懈结束,一个与年龄赛跑的要强皇帝形象跃然而出。
地宫内布满了精美的佛教题材的雕刻:三世佛、五方佛、八大菩萨、四大天王、二十四佛、五欲供、狮子、八宝、法器、佛花以及三万多字的藏文、梵文经咒,雕法娴熟精湛,线条流畅细腻,造型生动传神,布局严谨有序,堪称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
摄于乾隆裕陵地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