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7403 商晚期 丁饕餮纹尊

丁饕餮纹尊
拍品信息
LOT号 7403 作品名称 商晚期 丁饕餮纹尊
作者 -- 尺寸 高24.5cm;直径35.5cm 创作年代 商晚期
估价 3,500,000-5,5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著录:
1.方浚益,《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卷十七,第十二页, 1935年;
2. 日本石川县立美美术馆,《古美术名品展——金泽美术俱乐部创立50周年纪念》,第21号,1967年;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编号05550,1984年;
4. 何景成,《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第651页B282,2009年;
5.王长丰,《殷周金文族徽研究》,下册编号1708, 2015年
铭文: 丁
备注:
1.晚清通州太守陈霈亭(广绶)旧藏;
2.井上馨(1836-1915)旧藏;
3.纽约佳士得,2012.09.13,Lot1232
现时统称为尊的青铜器,形制上的共同特征是:侈口,腹部粗而鼓张,高圈足,形体较宽。此类器物于铭文中还未见有自名为“尊”者。青铜器铭文中“尊”与“彝”同,为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统称。以尊作为具体的器类名约始于北宋,其作为青铜器专名,就现有资料来看始自王黼编纂《宣和博古图录》,是对一类盛酒器的总称,器形标准还不够严格。容庚在《商周彝器通考》中将“尊”名落实到了现时统称为尊的器类上,最终使“尊”成为青铜器单一器类的专称,学界此后沿袭容庚之说。
自宋以来即定为盛酒器,学界无异议。尊在金文中作“”,属会意字,为双手捧酉之形,酉为酒器,古文字中酒、酉相通,合于尊的用途。据考古发掘数据数据看,尊作为随葬礼器往往与卣或方彝等器相配,可证实其属于酒器,流行于商代前期偏晚至西周中期,西周中期以后鲜见。
丁饕餮纹尊,为晚清通州太守陈广绶旧藏。陈广绶,字霈亭,清代南通州(今江苏南通)人,藏书家,好金石书画,收藏颇富。该器最早著录于方浚益所著《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方氏在陈广绶处手拓本摹收入。方浚益,字子听,一字谦受,又字伯裕,安徽定远。其学问渊博,尤笃吉金文字,“既求得商周两汉彝器百数十种,又收辑嘉道以来及近世海内藏器家拓本千余通” ,着成 《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一书,方着自同治己巳(1869年)裒集拓片,光绪丁丑(1877年)九月初步成编,然方氏认为“其中尚多疑滞,未敢自信者,故不欲遽善定本”,直至光绪己亥(1899年)方氏病逝,前后历时31年仍未修订完毕,可见方氏对是书用力之勤和珍视。在方氏辞世36年之后,《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才于1935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刊行。
在此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殷周金文集成》第五册05550(中华书局1984年版)、何景成的《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第651页B282号(齐鲁出版社2009年)、王长丰着《殷周金文族徽研究》下册1708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均有收录。国内对此器的收录都以方着为本,均未见图像,加之该器随后流入日本,对于国内来说,可谓只闻其名而未见其形也。
流入日本之后,先被井上馨所藏。井上馨(1836-1915年),明治维新元勋,政治家,实业家,以收藏明治时期艺术品数量之多而闻名于世,其对中国古青铜器情有独钟。此器流传至日本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但按照方着成书时间、井上馨去世时间,我们大体可推知其流入日本时间在1915年之前,上限应该去1877年不远,此间井上馨先后担任过日本内阁外务大臣、内务大臣、农商务大臣等政府要职,可谓风云人物。

井上馨之后,此器于1925年11月7-8日出现在了东京美术俱乐部拍卖会上(拍卖编号184)。其后,1966年经杉村勇造的目验观摩,并题字以示纪念。杉村勇造题字于盛放此尊的日本制木盒之上,署忍丘学人款,题字所署时间是昭和丙午年(1936年)夏七月既望。杉村勇造(1900-1978),号忍丘学人,日本著名中国美术学者,曾留学与北京大学,留学期间专修金石学、书志学。1946年回国先后就任东京国立博物馆图书室长,出光美术馆馆长,大东文化大教授。1967年5月13-28日,此器在日本石川县立美术馆为庆祝“金泽美术俱乐部创立50周年”所举办的《古美术名品展》(编号21号)中展出,并被收入展览图册。
在日本几经浮现之后,2012年9月13日,佳士得纽约有限公司举办的秋季拍卖会之“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Ⅰ及Ⅱ)”专场中,此器重新现身,并拍卖成交。在漂泊近百年之后,此尊复归国内,让大家得以一识其“庐山真面目”,可谓一大幸事。
此尊器壁厚重,外观端凝典雅。体分三段,大圆口外侈,短束颈,折肩,圆鼓腹,矮圈足,器口径大于器高,形体格外宽硕,器外底部有十字形加强筋。颈部饰两周弦纹;肩部饰两两相对的夔龙纹,夔龙纹突目,被等距分布的三个浮雕兽首分为三组;肩部兽首与腹上部锯齿纹相结合,形成一个狰狞露齿的兽面形象,此种装饰方法极为罕见;腹部饰三组突目饕餮纹,短扉棱为鼻;饕餮纹之间以两两相背的突目倒夔纹相隔;肩腹部纹饰均以云雷纹衬底;圈足饰勾连云纹一周。此器分别与上海博物馆藏羊首兽面纹尊(《夏商周青铜器研究》,陈佩芬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78、279页)、1952年河南辉县褚丘出土之三鸟尊(《河南出土商周青铜器》(一),文物出版社1981年,第三六二器)形制相近,时代也应该相近。然其颈部较之后两者更短、收束更甚,纹饰更加繁缛精细,圈足上的圆形穿孔更小,这些均表明此尊的时代晚于前两器,前两器时代均为商代晚期,故此器的时代应该确定在商代晚期后段,约相当于帝乙、帝辛时期。
此器内底錾一对首尾相逐的蟠龙纹,一龟纹,一首尾相接的蟠龙纹,依次由外到里分三层环绕着 “丁”二字铭文,该器铭文的装饰风格独特,在商周有铭青铜器中仅见此一例。商周金文中,“”系族徽,可单独作族徽,也多见于其它族徽缀联者; “丁”除可做日干之外,或为先祖日名或为方国名、地名、族长名等,也常见其与一个或多个单独出现的族徽铭文缀联者,此处“丁”也可能为缀联形式的族徽。据笔者粗略统计,目前所见带“”族徽的青铜器除本器外至少有近90件,包括鼎、簋、觚、卣、尊、爵、方彝、觯、觥、罍、壶、盘、钺、戈、刀等器类, “”族铜器数量较多,器类丰富,几乎涵盖青铜器绝大数种类;所见铜器时代从商代中晚期到西周中期,延续时间较长,可见“”族在商周时期是一个显赫的氏族,其世代相替,绵延不衰。
有学者将青铜器内底或者外底所出现的动物形图像称之为图像铭文,认为其兼具纹饰和图形文字的双重特征,是逐渐被神化并长期崇尚的动物神灵。此器铭文之外的龙(蛇)龟纹饰,方浚益认为是象征四方宿名的玄武、青龙,故方氏将该器名之为元武尊。杉村勇造认为蛇、龟同为水陆动物,多见于水器铜盘内,尊作为酒器,酒亦属于水类,故有此图案。至于汉代五行思想流行,以四神配四方,北方配以玄武,玄武者蛇龟之图也,北方者阴阳之阴也,比物即为水,故以蛇龟配之。可见,此尊器内底的图像铭文具有深远的文化底蕴也未可知。
此尊曾名为元武尊、殷饕餮纹尊、饕餮纹三羊首尊等、丁尊等,定名较为混乱。据铭文、纹饰,笔者认为定名为“丁饕餮纹尊”较宜。丁饕餮纹尊器壁厚重,造型雍容,铸造精细,纹饰华丽精美,铸铭装饰特异,且流传有序,为商周时期不可多见的青铜艺术珍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