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7376 隋开皇五年五月十一日(585) 观音立像

观音立像
拍品信息
LOT号 7376 作品名称 隋开皇五年五月十一日(585) 观音立像
作者 -- 尺寸 -- 创作年代 隋开皇五年五月十一日(585)
估价 500,000-800,000 成交价 RMB 667,000
材质 形制

铭文[开皇五年五月十一日信都海通敬造观音像一区]
中原
铜鎏金
备注:日本藏家旧藏
此隋铜鎏金观音菩萨立像主尊为一观音立于台座上,高发髻,头戴莲瓣形冠,神态自若,眉目清秀,右手举于胸前呈说法印,左手呈与愿印,内着僧袛志,外披袈裟,采用褒衣博带式。冠巾自脑后自然飘落体侧,飘带垂于体前,下着长裙,裙褶简括流畅,有古朴粗犷之气韵。双足立于圆形台基之上,观音阴刻莲瓣于头光上,背光外圈阴刻忍冬纹,纹路大而流畅,承袭了北魏太和佛背光样式,但舟形更细长,莲花台座与方形台座一体合铸,台座之背及左侧面阴刻年款、造像主及造像缘起【开皇五年五月十一日信都海通敬造观音像一区】,天津市文物公司旧藏之观世音菩萨像同样施造于隋开皇五年,且制式与体量皆相似,可作参考。(图片1)
北魏太和年间出现此类造型的佛像及观音像,一直延续于南北朝至隋唐初年,原日本新田氏旧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吴道兴造观世音立像可作为北魏兴起时期之参考。(图片2)观音像右手常持莲或作说法印,另一手或持净瓶,颈间常佩桃形项饰,以太和时期最盛,造型亦铿锵有力,到六世纪初景明熙平年间仍可见相同器物,但衣纹则有所变化。此佛立像保留有北魏佛立像之背光与纹饰风格,但在原有的基础之上造像更加细瘦,背光顶端尖细,刻画线条细腻,处理亦简约,衣纹大大简化,为北魏分裂之后,东魏承接其风格,进而影响北齐至隋时之区域变化的体现,现存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东魏兴和四年(542)比丘道思造观世音像为东魏时期之代表,而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北齐太宁元年(561)杨氏兄弟造观世音菩萨立像则为入北齐之范式,此尊则因袭前朝之样,为隋时此类金铜造像之精品。(图片3、图片4)至隋唐初年此形制逐渐消逝,北京丰台出土、现藏于首都博物馆的观音菩萨像可作为此制式延续到初唐时期之范例,由北魏到初唐以此为核心样式之各类金铜造像龛的变迁或可作为佛教在中原绵延发展之印证。(图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