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7374 14世纪 金刚法钩

金刚法钩
拍品信息
LOT号 7374 作品名称 14世纪 金刚法钩
作者 -- 尺寸 长24cm 创作年代 14世纪
估价 300,000-500,000 成交价 RMB 690,000
材质 形制
出版:《海外回流西藏文物精萃》,一西,文物出版社,2012年

西藏
天铁錽金银
来源:Rossi&Rossi旧藏
展览:西藏博物馆“海外回流西藏文物展”2012年7月
此金刚钩,体感硕大,用手持之分量深沈,其材质为天铁混锻而成,铁质精纯而细密,整体采用减地浮雕和浅浮雕制作,整个钩体自摩羯嘴中吐出,摩羯幻化为龙形,龙首錽(减)金,局部錽(减)银制作,龙长吻反卷高耸呈卷云,颔下有须,腮部饰细密鬣发。上唇龇出利齿与碎齿,龙齿錽银。龙颊遍布鱼籽地,额头高耸,龙眉粗壮浓密呈火焰形,眼睛细小而有神,龙角粗壮反曲至耳根,鬣发与脑后呈螺髻状。钩体黑铁色,阴刻四条小龙,身段流畅,如游龙戏凤般灵活自然。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龙嘴处镶嵌红珊瑚,钩召之法中,观想时特别注重从深渊或贪欲中钩取失去之智慧,故钩体中小龙为接引运通之神物,另珊瑚为赤宝,可抵御黑色贪欲,其镶嵌即为法度使然,亦可装饰之用,如点睛之笔。与龙颈相接之多面体装饰四叶花,边缘皆錽(减)银装饰。整体来看,整个工艺繁复,铁錽金银工艺自元代始即为皇室器物中装饰工艺,可见这件金刚钩的出身不凡。
【时期】
此钩应为元、明交界之物,龙首做法几乎完全承袭宋、元之制,较之明代龙首更为粗野豪壮,其造型与天津博物馆宋玉雕龙首格局几乎一致,表现细节的手法亦相同。(图片1)从图形比较可以看出,龙的上唇长于下颌也是早期龙纹的重点表现特征。龙睛细小而突出正是元代龙纹重要特点,自宣德以后龙睛日益增大,至晚清已呈无神之态。开孔多面体之四叶花为元代常用之纹样,后世应用不多,应为典型十四世纪法器。
【制式】
历年来国内外拍卖市场和各大博物馆常见的金刚钩,一般为清代制式,现藏于布达拉宫的金刚钩可作为此一时期之参考,其为格鲁派修行四业所用。(图片2)
但是,元明时期金刚钩因修法方式不同,其钩为活动式样,因其所修之法为上密,故其完整形态迄今为止只存于典籍,而未见实物。而此件金刚钩却有别于目前普遍所见的明清制式,造型古拙厚重,尤其是这钩子前面的大钮中空,应为穿环而用。同时,此金刚钩外形非圆形钩体,其弯钩角度按照“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之态仿真北斗,略成直角之形,显得十分刚劲有力,有别于清朝的圆弧之形,金刚钩法本源自不空成就如来,其在金刚界大曼荼罗中在北方,这件金刚钩的这种特殊制式,暗合了唐密典籍记载和密法仪轨,与后世所修金刚钩法中金刚钩体有极大不同。
【宗教仪轨】
金刚钩来源极早,从密教诞生之日起,就将金刚钩修行密咒加以记录。唐密典籍《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所载:“至如遵众生界入六度门,则从一切如来体性海四智之中,而生金刚钩、金刚索、金刚锁、金刚铃等四摄菩萨焉,以能召请、引持、坚留、欢喜之事”。四摄菩萨之座则位在金刚界曼荼罗中的塔婆的四门,此乃从大日如来之下专门,将一切众生引入曼荼罗,表示此等诸尊住于自内证之德,同时出四门、显现化他之德。四摄菩萨中的金刚钩菩萨,梵名Vajra-nkusah(藏名Rdo-rje lcags-kyu) ,其位居曼荼罗第一重门,密号普集金刚、召集金刚、钩引金刚。此尊以坚固猛利之菩提心,拔引众生出离恶趣,犹如渔夫以钩捕鱼,司掌摄取众生之德,并召集一切贤圣降临道场,表示摄取众生之德。
另据《宋高僧传.唐洛阳广福寺金刚智传》和永乐御制《神僧传》卷七中记载,唐密三大士之一的金刚智大士,在开元八年奉玄宗皇帝之命,修七具胝菩萨不空金刚钩法,观想“黑色铁钩”,右手持钩反复自下而上挥舞,犹如渔夫钓鱼,捉一条大龙,为大旱的洛阳求雨成功,现神通和神迹。
金刚智大士所修不空金刚钩法,也就是“钩召法”,其修法时所持的主要法器就是金刚钩,可见金刚钩密法自古就为佛教中较为特殊的法器,其秘密意义广大深远,对应“息、怀、增、诛”四种事业,好比在四种不同领域内期许的“目标”,为所欲之事,而“钩召”之法,意为“手段”与“方法”。
在四种事业修行中,都会使用“钩召法”。息灾:必须钩召魔障,然后予以财施、法施、无畏施等平和的手段对治之。怀摄:大部分同于增益法,所不同的,是怀摄法有时会钩召有情众生。增益:法会上,会看到主法上师右手拿着彩箭(一支箭,尾端绑着五色绸布、铜镜、宝石等)来回舞动着,此时多在行“钩召法”。修长寿法时,钩召寿元、五大精华等。修财神法时,钩召财富、运气等。诛法:须钩召敌障,以猛烈的手段对治之。另外在其他一些密法仪轨中,也要用到“钩召法”,如:修持本尊法时,召请本尊;除障时,要钩召魔障,然后施行种种对治法;超渡时,要钩召亡魂,然后施予种种加持。
因此,本金刚钩则为元末明初金刚钩存世之孤例,填补了元明时期金刚钩实物的空白,十分难得。与金刚杵、金刚铃等法器相比,金刚钩本就良品存世极少,纵观苏富比、佳士得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各场喜马拉雅古美术艺术品专场拍卖,从无此硕大尺寸和如此精美工艺的金刚钩出现,同时各大国内外博物馆也几乎未见。主要是因为修行金刚钩秘法较为特殊,非一般上师可为,故各寺庙存世少,此钩为现存最古老金刚钩样式,其意义非同寻常,孤品现世,极为殊胜。“喻佛法修证,通融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