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860 嵨本昭三 2010年作  无题

无题
拍品信息
LOT号 6860 作品名称 嵨本昭三 2010年作  无题
作者 嵨本昭三 尺寸 149×123.3cm 创作年代 2010年作 
估价 1,000,000-1,500,000 成交价 RMB 1,150,000
材质 布面亚克力、碎玻璃 形制

签名:s.shimamoto
来源:亚洲藏家购自White Stone Gallery (白石画廊)
附作品保证书
注:此件作品的交接地点为中国香港,具体信息请联系保利拍卖现当代艺术部工作人员

嵨本昭三
1928年 生于日本大坂
1947年 师从日本具体派美术协会创立者,具体派之父吉原治良
1950年 毕业于日本关西大学
1954年 成为具体派美术协会的创立会员
1970年 在日本大坂举行的世界博览会祭祀广场上策划了1000位新娘的艺术项目
1998年 在美国MOCA举办的“Out of Actions: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the Object, 1949-1979”展览中与Jackson Pollock, John Cage和 Lucio Fontana共同评选为世界4大艺术家之一
2004-2011年,主要在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各国游历
2013年 1月25日逝世,享年85岁
2014年在日本东京Whitestone Gallery 举办嶋本昭三回顾展

把画“画坏”这一看似十分自相矛盾的行为,实则洽洽会让你创作出那种跟完全不同于平常的作品……通过持续的“坏画”实践,很可能就会创造出一种丑陋的、私有的、独一无二的风格。这也就是新艺术最有趣的地方所在,同时它也正是创造力开始体现的时刻。
—嵨本昭三

嶋本昭三1928 年生于大阪。1954 年,他和老师吉原治良一道,在关西地区的芦屋市成立了“具体艺术协会”(Gutai Bishutsu Segen),开创了对战后日本乃至世界前卫艺术影响弥深的“具体派”。
作为协会名称,“具体(Gutai)”一词表达了其成员对当时流行的现代主义抽象绘画的反对,强调材料本身的特质,并将“创造前所未有之事物”作为艺术的最高准则。“具体派”的艺术观念反映了日本战后的社会精神现实——民众情绪焦躁不安、精神迷茫,一切权威都受到质疑,自我认同也随之动摇,这促使一部分艺术家从内心需要摒弃一切旧事物,进行创新革命,并在寻求新的自我定位同时,更在国际艺术格局中为日本艺术寻找新位置。在这样的精神指导下,“具体派”早期举办了“挑战仲夏骄阳的户外现代艺术实验展”、“户外具体美术展”等展览,并通过嶋本昭三的活动,吸纳了已经聚集一批艺术家的艺术团体“零社”,增加了白发雄一、田中敦子等重要成员。《具体艺术宣言》明确阐释了其艺术理念:“具体艺术并不尝试改变材料的本质,也不扭曲它们的特性,而是希望创作者与材料共同升华。”
嶋本昭三不仅是具体派的创建人,更是具体派艺术观念最具代表性的实践者。他探索画面材料的丰富可能性,尝试各种办法来进行创作。嶋本的作品往往带有偶发性色彩和行动绘画的特征,强调“物理性”和“材料性”。 1956 年,嶋本昭三开始尝试一种“颜料炸弹”创作方式,即将颜料注入4 米长的容器中,然后用乙炔气体进行爆破,让颜料喷洒在地面上的PVC 胶片上而形成独特的画面。随后他又对这一方法进行改进——在画布中央摆上石头,用力地将装有颜料的玻璃瓶扔向石头,颜料伴随破碎的玻璃炸裂开来,在画布上形成爆炸一般的效果,那些玻璃碎片也一同留在了作品中。
这种方法创造出来的作品效果令人震撼,充分表现出色彩的速度感与运动张力。
从此幅创作于2010 年的《无题》中,可以看到艺术家多种开创性的创作手法,颜料的喷射状形态,沾满画布的玻璃碎片,以及不同浓度的颜料之间的融合,都是“掷瓶”这一独特创作方式的痕迹。画面中颜料浓淡交相辉映,色彩节奏此起彼伏,彷佛演奏着一曲激昂的交响乐,澎湃的激情与热烈的表现欲望喷薄而出。在作品中,颜料的物质属性被深度挖掘,以丰富多变的姿态和质感来表现自身,印证了了1957 年嶋本为自己定下的目标:“让颜料彻底脱离画笔的束缚”。“掷瓶”已成为嶋本昭三的代表性创作方式,并以表演的方式出现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如1993 年的第四十五届威尼斯双年展,以及2006 年他在意大利从高空进行放大版的“掷瓶”演出,自1999 年起,“具体派”诞生地日本兵库县更特意为他而举行“掷瓶”仪式。但嶋本昭三本人并不满足于媒体和公众只关注于他的创作过程而忽略其作品。事实上,他的创作手段和内涵都远不止如此,嶋本在其创作生涯中,对材料的探索从未间断,通过迭加、层层渲染、皴擦等手段来拓展颜料的“语言”,这些探索令他的作品具有日本文化所特有的禅意,表现出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
虽然一直以来“具体派”被同时期的美国战后艺术掩埋了名声,但其影响是深远且广泛的。其后日本国内的物派,以及偶发艺术、极简艺术、大地艺术、关系美学等艺术流派或思潮,都可以在具体派中找到其先例,在不同程度上继承了具体派的革新成果。伴随着对战后艺术史的重新反思,具体派的意义与重要性得到了重新评估,他们的许多创见与革新被重新认识,相应的研究及展览层出不穷。1994 年纽约古根海姆的“1945 年以后的日本艺术:向天空吶喊”、2009 年威尼斯双年展是其先声,而近年来如2012 年日本国立新美术馆的“具体—日本前卫18 年的轨迹”、纽约现代美术馆的“东京1955-1970:新前卫”,以及2013 年纽约古根海姆的“具体派:灿烂的乐园”等展览,使更多人认识到具体派艺术实践的艺术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