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055 清乾隆 白玉云龙纽「自强不息」玺

白玉云龙纽「自强不息」玺
拍品信息
LOT号 6055 作品名称 清乾隆 白玉云龙纽「自强不息」玺
作者 -- 尺寸 长4cm;宽4cm;高4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咨询价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备注:欧洲重要私人旧藏;伦敦Bonhams,2010.11.11,Lot55
“自强不息”玺,4厘米立方,白玉质,云龙纽,印面正方形,阴文篆书“自强不息”四字。除了主宝“八徴耄念之宝”、副宝“自强不息”与引首宝“嚮用五福” 组成的套玺外,“八徴耄念”与“自强不息”亦有另外的搭配。此宝的另外两方则是“延春阁”玺和“八徴耄念”玺。使用时此方“自强不息”玺作为压脚章钤用于御笔作品之上。此玺和与之配套的另外两方玺印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乾隆宝薮》中都有明确着录,将其与《宝薮》对比,无论是印材的质地、大小,还是印文的篆法、布局都与书中的著录相符合。其云龙纽雕制十分精细,印文刻制中规中矩,严谨规范,体现出当时苏州玉工的制玉技术水准。
根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记载:乾隆五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太监梅进宝来说,总管张进喜交:……白玉引首宝一分,计三方,内引首上贴延春阁本文、宝一方上贴八徴耄念本文、宝一方上贴自强不息本文,……传旨:交苏州照本文刻字送来,钦此。……于五十八年七月初二日苏州送到刻字延春阁白玉引首宝一分,……呈进,各交原处摆讫。”这条档案至少为我们提供了认识此玺的三个方面的资讯:第一,此方“自强不息”玺刻制的确切时间。刻制此玺文字的指令是在乾隆五十七(1793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由内廷发出的,考虑到北京与苏州之间的距离,运输尚需时日,因此,玺文在苏州刻制的时间应该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的上半年。第二,此方“自强不息”玺原是三方一组套印中的一方。这是乾隆晚年制作与他八十寿辰有关的印玺时经常采用的组合方式。而且档案明确记载此方玺的质地为“白玉”。第三,提供了此方“自强不息”玺最初存放地的资讯。与此玺配套的引首章“延春阁”明确了此套玺印是专门为延春阁制作的,由苏州的玉匠刻制完成后送回北京宫廷,放置在延春阁内。此方“自强不息”玺最初就收藏在这里。嘉庆皇帝亲政后(1799年),按照成例对乾隆皇帝的宝玺进行整理,将散存于各处的乾隆皇帝御用玺印收存起来统一保存。这套玺印极有可能在那个时候从延春阁取出,统一存放于乾隆皇帝的大宝箱中。至于何时流出宫廷,成为欧洲重要私人收藏,则不得而知。
延春阁建于乾隆七年(1742年),是位于北京紫禁城内西侧的建福宫花园中的主体建筑之一,也是建福宫花园的制高点。其为原乾西五所中之四、五所所在地。乾隆自小深受康熙皇帝的喜爱,命养在宫中,朝夕接受康熙教诲,“当年诸孙行,惟我承恩最。赐居亭畔室,虬枝森一带。盛夏如秋深,日夕静相对。”雍正五年,成婚后的弘历搬出毓庆宫东所,却并没有像其他皇子那样离开皇宫,而是移居至西五所中。这里便成了乾隆皇帝的“龙潜”之地。
此外,乾隆帝本人的名字就是“弘历”, 长辈赋予他这个名字, 就是希望“天人感应” 的神秘力量能够庇佑于他。也许正是在自己名字的心理暗示作用之下,乾隆对于时间的意义有着特殊的认识,隐约与历法所象征的神秘力量联系起来, 从而使岁时尤其是春季具有了更深层的意识形态价值。在其一生中,重要的事情大多选择在春季举行,正如建福宫花园的修建,新制宝玺立春日开始钤用等等,其中自有深意。春天草木萌生, 万象更新——皇帝对春天的重视, 也就是对民生和国运的重视, 具有正面的政治意味。每年春节, 他都会题写“某年春帖子词”,作一幅《岁朝图》轴, 内容包括钟馗、瓶梅、盆石、水仙等, 具有鲜明的春节风俗特色。这在其他帝王身上未有所见, 当出于乾隆帝本人的创意。晚年乾隆的行为更具仪式感和象征性。他将“八徴耄念”、“自强不息”,搭配“延春阁”三宝组成一套,足可见延春阁在乾隆帝心目中的地位。虽已八旬高龄,他还在“自强不息”,少年时的龙潜之地,物候的欣欣向荣, 与他个人的生命力、也与国家的运程紧密联系在一起。
深怀对龙潜之地的感激之情,乾隆为建福宫花园的修建倾注了大量心血,从花园的布局、建筑的设置、花木的种植以及建筑的题名莫不亲力亲为,精益求精,其本人独特的审美意趣和造园见解都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呈现。建成后其特作《建福宫赋》以赞咏,并经常来此游玩休憩,赏花观景,并即兴写下不少诗,如乾隆三十一年御制《延春阁牡丹诗》等。在自己最为喜爱的御花园,乾隆皇帝将许多珍奇文物收藏于此,并作为他晚年营造宁寿宫花园的样板。嘉庆时,下令将其全部封存,成了名副其实的宝库。1923年6月27日,园内一场大火将整座花园连同无数珍宝一夜化为灰烬,令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