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7137 明 鲍天成作犀角雕张骞泛槎

鲍天成作犀角雕张骞泛槎
拍品信息
LOT号 7137 作品名称 明 鲍天成作犀角雕张骞泛槎
作者 -- 尺寸 长28cm 创作年代
估价 12,000,000-22,000,000 成交价 RMB 16,100,000
材质 形制

“鲍天成”款
来源:英国A.J. Speelman藏
展览出版:“A&J Speelman曁海外藏家犀角象牙雕刻珍品特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此件张骞泛槎杯实为犀角杯中之上品,其题材出自汉代“中郎将”张骞乘槎寻河源的典故,雕刻层次分明,主题突出。作品为长形,浅栗色,因材施艺,采用圆雕、浮雕等技法,将犀角斜切,顺犀角之势而成一具水天之际的仙槎。槎身的宽敞处为杯,旁侧有圆洞与槎端的吸孔相通,虽然此器依旧保存了酒杯的形式,实则已成为案头清玩,而不再是实用之具。无论平视、俯瞰均甚是精美,独具立体空间感,倘若注酒入内,可以从船头一端吸饮,或称“酒船”。
整器以槎为整体造型,舱后端坐一长须老者,即为汉代名臣张骞,其人神态安详自若,身着长衫,头戴素巾,手执灵芝如意,翻读书卷,旁置花果围绕。槎下江潮滔滔,杯外侧及底部均刻有水波纹饰,富有动态,使人顿生此船正在水上泛波之感。作者将张骞如醉如痴的怡然神情把握得恰到好处,表情刻划生动。槎下水波翻涌成漩,似在激流中航行,水波纹层次分明,细致入微,雕工十分精细。“仙人乘槎”这一题材古老有趣,本出晋代张华《博物志》,至迟在宋代与张骞问河源故事相混合。元明时期,张骞泛槎已是熟典,如博望槎、汉使槎等,均此类也。因此无论元朱碧山之银槎杯或明清时期种种犀角雕槎杯,其上仙人均可以张骞目之。张骞出使西域时遇河阻碍,虽溯河而上欲寻源头,未料却达仙境,遇牛郎织女,并赠织布机上压布石条一块。后世以“仙人乘槎”喻“一帆风顺”、“平步青云”,反映了先民成仙升天的美好愿望和奇思遐想。人物主题之犀杯中,槎形器相较于一般犀杯在造型设计上受原材角形的限制更大,其盛行于元、明、清三代,多用玉、犀、象、木、竹等材料制作,其中犀角制品堪为翘楚,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馆等处均有收藏此类犀角器。
槎身一侧刻有一方印款,减地阳文书 “鲍天成”。鲍天成,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身兼多技,是明代末期江苏一带著名雕刻家。他能用犀角、象牙、各种硬木、香料等材料,雕刻奇巧精美的杯、盒、扇坠及发簪、印章之类,设计奇巧,工细绝伦,与苏州的琢玉名手陆子冈齐名,在江南很负盛名。本槎杯造型别致,用刀犀利,打磨精细,雕工流畅,通过作者细腻的刻画,将张骞虽是险水行舟,但胸有成竹,犹如闲庭信步的神态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不愧出自于犀角雕名家鲍天成之手,堪称珍品。存世犀角雕槎杯不过二十件左右,与已发表的其余几件槎杯相较,此杯在槎型、人槎比例及人物之造型、开相、衣纹上都颇为精美,古雅纤丽,不愧为古代名家手泽。
参阅:
1、元代,朱碧山制银槎杯,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着录于国立故宫博物院《古色——十六至十八世纪艺术的仿古风》,页七六;
2、明末清初,尤通雕犀角槎杯,故宫博物院藏,故宫博物院《故宫雕刻珍萃》,页二五四、页二五五;
3、清前期,尤通雕犀角槎杯,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着录于国立故宫博物院《匠心与仙工:明清雕刻展——象牙犀角篇》,页一二七。
重338.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