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7131 明 犀角雕仙人泛槎小杯

犀角雕仙人泛槎小杯
拍品信息
LOT号 7131 作品名称 明 犀角雕仙人泛槎小杯
作者 -- 尺寸 长11.5cm 创作年代
估价 700,000-900,000 成交价 RMB 1,610,000
材质 形制


来源:英国A.J. Speelman藏
展览出版:“A&J Speelman曁海外藏家犀角象牙雕刻珍品特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整器以亚洲犀角为材,色如蜜蜡,采用圆雕、浮雕等技法,将犀角制成近方圆形小杯,其内中空,底心琢刻出回旋水波纹,外壁瘿节累累,下部浮雕水波浪花,翻涌成漩,似在激流中航行。杯身两侧巧琢山石崖壁,一位长髯老者,身着长衫,头戴素巾,手持经卷,面带微笑倚坐其旁。此件槎杯设计巧妙,刻工简洁精练,人物神情自然生动,悠然自得,胡须飘然,探头张望似在探问银河。
仙人乘槎为流传悠久的故事,晋代张华《博物志》中记载云:传说天上的银河与大海是相通的,每年八月都有槎往来其间,曾有人好奇乘槎而去,发现一处世外桃源。织女与牛郎于其间悠闲自在,怡然自乐,一派田园气象。后来人们又常常将“张骞穷河源”的故事与之混同,但都被寄予了升仙的美好愿望。
“南方之美,灵聚兕觥”——海外藏犀角雕刻珍品
本专场的犀角雕艺术品,按其水准,堪称近年来之最,以来自英国著名的Speelman家族收藏为主,其材之美、工之巧、艺之精,夺人珠目,实为难得。数十件珍品涉及题材颇为丰富,生动形象地向世人展现了犀角等雕技艺的博大精深。诸如人物题材中的仙人泛槎、童子婴戏、文人雅士、刘海戏蟾、童子观音;自然主题的玉兰荷叶、梅花瘿木、灵芝花果、海水八怪、雄鹰仙鹿;还有工简意深的素身杯。
犀角艺术品因其自身材质的希珍及雕琢工艺的精美,自古便是既高雅又稀有的品种,殊特于工艺美术品之林,被誉为中国古代器物中的奇珍异宝,为达官贵人和皇室贵族用来炫耀财富的一种标志。然犀角雕刻之美实则发自内在,各式名品尽有情,清赏雅玩指掌间。故可谓角亦角,亦非角,一切凡尘皆无物,悠闲自得在心中,赏玩品鉴不流于其表,心领神受,自得其乐。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有角雕工艺,其为用兽角雕刻和磨制的工艺品,汉代时陆路交通的畅通,使犀牛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由外国使节作为礼品进献给帝王。尔后虽历经唐宋各代,却并未得到广泛传播,这是由于早期原料得之不易,故犀角雕刻工艺并未真正成形,更未形成一种专门的工艺美术门类。于明清时,犀角雕刻工艺才真正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尤以明末清初为甚,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峰,精湛的艺术品纷至沓来,脱颖于雕刻工艺之林,目前所见传世品多为此时雕作。
明代杰出的方志史学家何乔远在其《闽书》中引《尔雅》云:“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虽然中国本土的犀牛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即已绝迹,现今传世的犀角大多产自非洲、印度、爪哇和马来半岛,但从《尔雅》之句可知,犀角器之美自古便为世人所赏,珍之爱之。数百年来,犀角雕刻制品因其独具的药用价值,又韵有深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内涵,加之做工精湛、美不胜收,故而一直被奉为中国古代工艺品的主角,上乘之作犹如凤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
翻阅古今文献着录可知,尽管犀角制品的使用历史悠久,但随着犀角资源的稀缺,其使用权一直被皇戚贵族控制着,早在商周、汉朝时期,犀角已是进贡皇帝的宝物,明朝时更是将其列入珍宝类艺术品,甚至被统治者用作等级制度的象征。近些年随着犀牛被列为世界珍稀保护野生动物,犀角制品日益稀缺,加之收藏作为人们的一种高雅的消遣和投资理财活动已日趋普遍,业馀收藏爱好者数量不断扩大,其收藏的品种和门类也在不断增多,包括角雕在内的一些过去十分难得一见的高贵工艺美术品,现在终于有人敢于问津,故而愈显犀角雕刻艺术的瑰丽之妍。
本专场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那些题材较为罕见的作品,如明代犀角雕百子图杯便是一例。此器取天然亚洲犀角为材,整雕而成,精工细雕,敞口敛足,自然的弧度尽展犀角之原美。通体采用深浅浮雕、镂雕技法雕刻出“百子嬉戏图”,众孩童在山林幽壑间嬉闹追逐,其憨状可掬,神情栩栩如生,此题材寄寓了人们对百子千孙的愿望,更体现了儒家诗礼传家的传统思想。而另一件犀角雕鲍天成作张骞泛槎器不仅雕工精美,亦有名家款识,器表包浆润厚,保存至今仍品相完好,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台北故宫博物院均有同类器物收藏可作参照。除此之外,佳作琳琅,尚有灵动非凡的犀角雕海水八怪杯、稀罕的“尤”字款饮中八仙杯、刻工精致的山水楼阁人物杯等等,营造出自然珍禽、诗书画意、童稚雅趣等不同意境,令人不由称奇。
(李莹)
重154.8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