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973 吴冠中 1987年作 海滨石

海滨石
拍品信息
LOT号 2973 作品名称 吴冠中 1987年作 海滨石
作者 吴冠中 尺寸 96×125cm 创作年代 1987年作
估价 5,500,000-8,500,000 成交价 RMB 12,650,000
材质 设色 纸本 形制
出版:《吴冠中画集》P15 荣宝斋1987年6月《吴冠中画展》P40 新加坡国家博物馆 1988年2月
《吴冠中画集》P108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0年1月
《中国近代名家书画全集——吴冠中·故城》P82-83 香港翰墨轩 1997年4月
《论吴冠中——吴冠中研究文选》P158 广西美术出版社 1999年10月
《吴冠中作品收藏集Ⅱ》P106-107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年9月
《吴冠中全集6》P128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7年8月
《吴冠中作品集》艺·凯旋艺术空间 2010年
钤印:八十年代、吴冠中印
展览:1988年2月 吴冠中画展 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主办
2010年 风筝不断线——缅怀吴冠中先生经典作品收藏大展 保利艺术博物馆
2010年 吴冠中作品展 艺·凯旋艺术空间
2011年 纪念吴冠中先生逝世一周年精品展 保利艺术博物馆
《海滨石》与点线面
文/丁亚雷
点、线、面是构成视觉图像的基本形式元素,也是承载艺术家内心情感的重要载体,对此,西方抽象艺术之父康定斯基曾有专论。在中国近百年以来的艺术家中,吴冠中是对点线面语言理解最为透彻的艺术大师,更重要的是,他将西方人在形式研究中的观念和成果注入到了中国绘画的血脉中,并且用中国画的材料和语言更充分释放出了点、线、面的生命张力。
一如《海滨石》所现,整幅画面不就像是由水墨的点线面交错构成形式赞歌吗?吴冠中曾经谈到:“我的画是将西画的优点表现在中国画之中。我画的点和线,每一笔都包括了体面的结构关系。画中的点和线,不管是大点小点、长线短线,在运用上是严格的,都不是随便乱摆上去的,有时一点不能多也不能少,点子多了对画面无补,我都想办法将他遮掉。对线的长短也是如此,都不是随便画上去的,要恰到好处。”《海滨石》中的巨石如一面屏障立于画面,隔开了远处的海与近处的树,而树的枝杈攀崖向上,像是要伸着脖子一探海的奥韵,深入海的碧波中。它也好像要表明艺术家摆脱客观物象的束缚,摆脱内容的掣肘,正准备进入纯形式的世界中的决心。
吴冠中后来还在文字中借用海滨的盘石表述过他对于摆脱内容束缚,释放形式语言表现力的观点。他写道:“有一次在海滨看退潮,潮退得特别远,遥远的海底的礁石群显露出来了,人们像发现了什么古代城池似的赶前去看。那黑沉沉的、湿漉漉的、圆通通的石头或卧或伏,像海龟、像海盗,流沙绕着它们转,那是静中流露着动的美,那是‘奔流’与‘冲击’的形象记录。它们突兀,然而和谐,因为浪的规律的运动拍击那群突兀的怪石,万万年来它们之间有了协调的节奏,这运动中的力与美雕凿了具象的痕迹,这是抽象美术品!然而这种节奏感、韵律感、丰富的抽象美并不是易于凭空想象和创造出来的,捕捉住其要素,可能为某一内容,某一构图要求起形象主角的大作用。画家要丰富形式积累……如果画家只遵循内容决定形式的法则,他的形式从何而来?”
吴冠中用他的作品回答了形式美的问题,他用简单的笔墨成功的采集了构成形式美的点、线、面的构成要件,提取出了那海滨石与海之间存在着的波涛起伏、重重叠叠或一色苍苍的美感的相似点,营造出了一种“盘石入海”的意蕴。如此逸笔草草的画面,其实处处都凝聚着画家的心血和构思。就如吴冠中所说:“我们这些美术手艺人,我们工作的主要方面是形式,我们的苦难也在形式之中。不是说不要思想,不要内容,不要意境,我们的思想、内容、意境……是结合在自己形式的骨髓之中的,是随着形式的诞生而诞生的,也随着形式的被破坏而消失,那不同于为之作注脚的文字的内容。”
其实,抛开所有笔墨技巧,我们还发现,他传递给我们的,还有更为深刻隽永的东西,那就是一个“情”。在这点线面的飞舞之间,不是处处都充满了画家飞逸缭绕的艺术情愫吗!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现当代艺术部,近现代书画部工作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