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7 齐白石 三秋图 立轴
LOT号 | 2517 | 作品名称 | 齐白石 三秋图 立轴 | ||
作者 | 齐白石 | 尺寸 | 108.5×41.5cm | 创作年代 | -- |
估价 | 1,200,000-1,30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设色纸本 | 形制 | 立轴 | ||
【题识】三秋图。三百石印富翁齐璜画意。 【印文】齐大 【注】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是作《三秋》,齐白石欣然以菊花、海棠、蟋蟀表现,有人至黄昏,老而弥坚,灿若晚霞之叹。 纵观全幅,整丛的「菊花」林立于画面上半部分,喻示年高而体健。菊花先以色笔勾出外轮廓和花瓣,再通过线的迭压、 排列表现出花朵的生长态势,复以色染,凸出形体感。叶片以逸笔为之,先以花青、藤黄点染,再以重墨写出叶的 筋脉,疏密有致,层迭的叶片仿佛正在西风的吹拂下沙沙作响,颇具诗情。在构图上,欹斜的井字形竹架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斜簪的海棠穿起一串烂漫鲜艳的洋红。一对工笔蟋蟀掩于叶下,均用精工的细笔绘制,唧唧有声,生动逼真,灵动活现。整幅工写结合,两种笔法都各极其妙,各种元素依照物象组织,强调虚实和墨色干湿的变化,笔圆墨润,形圆意真,挥洒随意而又讲究法度,重点突出而又藴藉含蓄,堪称齐白石花鸟画之全面写照,为真实了解齐白石该时期的绘画创作提供了一个鲜活的画本。 这件作品既有文人艺术的高妙,又有民间 艺术的朴素。花鸟草虫,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东西,可是它们在齐白石的画里面却都有撼人的气魄。虽是写秋天,但在老先生的笔下却洋溢着健康、有趣、自足和蓬勃的生命力:流露出画家对日常生活情景的热爱和朴实深厚的人生体验,通过水墨和色彩把自己真垫的情感,质朴无华地溶铸于笔端! 窗前容易又秋声,小院墙根蟋蟀鸣。 稚子隔窗问爷道,今朝红叶昨朝青。 ——齐白石 伤春悲秋,是中国传统士人文化的重要主题。从最早的《诗经》开始,这一主题贯穿士人文化始终。尽管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在于以「春」「秋」寄意抒情,或发抒对于宇宙亘古、时间易逝之叹息,或直写对于人生失意、旅途羁绊之伤感,其中名篇如宋子渊《九辨》庾等子山《哀江南》欧阳永叔《秋声赋》等,不胜枚举;而郁达夫名作《故都的秋》则一篇冠绝现代文坛,成为绝唱。 齐白石写秋色,喜欢以枫叶、菊花、海棠、寒蝉、雁来红、蟋蟀、蚂蚱等他儿时常见之物来描绘,设色以洋红、藤黄为主,赭石、青绿并施的形式来表现秋天的颜色,写意花卉与工笔草虫在同一个画面中互相配合,虽然季节与冬天临近,但生机无限,活力动人。 其中,最令人称赞的是他笔下栩栩如生的草虫。从《白石老人自述》:「那时(1931年)令弟仲葛、仲麦,还不到二十岁。暑假放假,常常陪伴着我,活泼可爱。我看他们扑蝴蝶、捉蜻蜓,扑捉到了,都给我作了绘画的标本。清晨和傍晚,又同他们观察草丛中虫豸跳跃,池塘里鱼虾游动,种种姿态,也都成我笔下资料。」中可以看到:虽然这些草虫在湘潭是寻常可见的微小之物,但齐白石在很早就对这些很难被人重视的生命给予了关注。 除了关注,齐白石还对它们给予高度尊重。齐白石有诗云:「窗前容易又秋声,小院墙根蟋蟀鸣。稚子隔窗问爷道,今朝红叶昨朝青。」引口语入诗,极朴素又极有味「窗前容易又秋声」,齐白石的感叹没有悲凉,秋风起了,秋虫叫了,菊花黄了,生命流动着,颜色鲜艳的,表达的语气是平淡,但意绪确实悠远绵长的。 草虫在白石笔下有两种写法:写意与工笔。尤以工笔最胜。黎锦熙《齐白石年谱》1902年的按语中如此写道:辛丑(1901)以前,白石的画以工笔为主,草虫早就传神。因为他家一直养草虫——纺织娘、蚱蜢、蝗虫之类,还有其他生物,他时常注视其特点,做直接写生的练习,历时既久,自然传神。 因为自然传神,求工笔草虫画者,络绎不绝,这一点在齐白石的《庚申日记》(1920年)五月十九条记:「余十八年前为虫写照,得七八只,今年带来京师,请樊樊山先生题记。由此人皆见之,所求者无不求画此数虫。」得到印证。直至今天的艺术品市场,白石老人的工笔草虫画,依然备受追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