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001 艺林堂誌 内印花外玛瑙红清明上河图心斋杯

艺林堂誌 内印花外玛瑙红清明上河图心斋杯
拍品信息
LOT号 0001 作品名称 艺林堂誌 内印花外玛瑙红清明上河图心斋杯
作者 -- 尺寸 直径7.2cm 创作年代 --
估价 180,000-300,000 成交价 RMB 345,000
材质 形制

底款:“艺林堂誌”、“艺林匠心巧思承古”、“癸卯盛年”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存的存世的一副北宋风俗画。全长528.7厘米。张以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制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艺林堂以玛瑙红料重新呈现这幅传承千年的名画。玛瑙红料从珐琅彩体系中而来,如玛瑙宝石般色泽,为含金的彩料,其提取困难、制作成本昂贵,仅原料本身就要耗去大量的人力物力,故为少见且难得的陶瓷工艺。经过800度烧制而成,颜色鲜明艳丽,色彩对比强烈,由于料性特殊,玛瑙红堆积厚度是比较难的,故显轻薄。而我们特殊调配手法加上多年经验,使红料堆积。所以能使画面发色稳重、色阶过渡丰富。主体画面以画卷中段上土桥为中心,另画汴河及两岸风光。桥上车马来往如梭,商贩密集,行人熙攘。路旁的店铺客舍货栈房屋绘制整齐,上覆青瓦。汴河斜向在画面出现,画中巨大的漕运船客船或来往于河上,或已泊岸卸货。一艘满载的大船桅杆顶端伸出纤绳逆水而进。桥上两边摆着小食摊,席棚下拥着众多食客。还有行商的、抬轿骑马拉车推车以及许多看热闹的市民拥挤在一起,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表情,惟妙惟肖。桥上桥下船上岸上汇成一股紧张忙乱的气氛。此画面是全卷最热闹的场面也是全画的中心。
全器通体采用一种玛瑙红料刻画或远或近、或浓或淡,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重新“解构”绘制。陶瓷彩绘与纸绢不同,要符合器物的造型特点,还必须考虑在使用过程中不同角度对画面的把玩欣赏。在小小的瓷面上用玛瑙红,去表现北宋城市的风土人貌是非常不易的。细腻的笔触与柔和的晕染,线条与线条反复多次的叠加,不能有丝毫差错,玛瑙发色纯正,极小细致的房屋界面虽满但不减工,鳞次栉比,错落有序。
艺林堂使用内模印工艺,使器具更添一份细腻和若隐若现的朦胧美感。采“内印模”与“薄胎”两种高难度工艺结合,成品后内印花纹在薄胎迎光的场景下,如云似雾般若隐若现呈现出灵动生机的器质。极致的薄胎修坯是指尖拿捏精准的天作成器,清晰的模印花纹则是靠低使用率的石膏模(一模只用一次),保证了“头模”般的模印质感。薄胎也叫“脱胎器”,自古以来烧造极难。对修坯的刀法、上釉的厚薄、窑位火候的拿捏更是极限苛刻,最终还要看老天爷成不成全。几乎耗尽所有心思,却只能尽力而为。而艺林堂用的就是古法柴窑,先“覆烧”一遍让口沿圆整,而后口沿挂釉进行第二遍“正烧”。哪怕就是这样战战兢兢,最后也只是千窑难出一宝般奇缺珍贵,也是其存世稀少的原因所在。
器形端庄秀美,轮廓线条以明清宫杯造型而来,并用“拉坯模印”工艺,使碗内壁也出现纹饰图案。杯腹较深更能聚集香气,适宜用来品饮香气细腻的茶,如普洱茶、白茶等。
《清明上河图》不再是一幅画,不再是一种美术形式,早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精神向往。其魅力、张力。这一千年文脉的奇迹贯通古今,最大限度地弘扬了中华文明,所浓缩的中华文明给当代中国带来满满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至少可以证明,古典有着强劲的生命力,在当代也是可以活色生香、做大做强的,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