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617 14世纪 铜鎏金密集文殊金刚

铜鎏金密集文殊金刚
拍品信息
LOT号 5617 作品名称 14世纪 铜鎏金密集文殊金刚
作者 -- 尺寸 高13.3cm 创作年代 14世纪
估价 1,000,000-1,500,000 成交价 RMB 1,150,000
材质 形制


尼泊尔 马拉王朝

此尊铜鎏金密集文殊金刚,为14世纪马拉王朝成熟时期的作品,铜质坚密沉重,鎏金厚实,镶嵌宝石,熠熠生辉。密集文殊金刚意为“一切如来身语意三金刚秘密一切集会”,属无上瑜伽部,题材少见且重要。其面庞圆润小巧,双目微合下视,静美的脸庞显出浅浅微笑,神态怡然。躯体劲健有力,特别是圆润的肩膀、厚实的胸肌、粗硕的双臂尤其突出,极为写实。三面六臂亦刻画的生动细腻。造像主体袒上身,饰项链、长链、臂钏及手镯,坐姿挺直,全跏趺端坐。主两臂于胸前结说法印,其右上臂持宝剑,宝剑保存完好,象征其斩断烦恼的大力量,为文殊菩萨的标识之一,其余各手亦持箭、弓、莲茎等法物。下承高台座,莲瓣纤长饱满,束腰极深,风格典型。
尼泊尔马拉王朝是内陆山国,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北邻中国,其余三面与印度接壤。其首府加德满都,位于一片长方形的谷地之中,四周被山脉环绕,是马拉王朝的文化、艺术中心,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冈等拥有古老历史的城市都位于谷地内。佛祖释迦牟尼的出生地——蓝毗尼,正位于此处,可知其悠久的佛教历史。
十三世纪到十八世纪是尼泊尔马拉王朝时期。十三世纪,印度帕拉王朝灭亡后,佛教造像的制作传统还继续在尼泊尔流布。同时,从那时起又开始受到西藏喇嘛佛教的影响。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两段,以1482年为界。1482年之前称马拉王朝早期,这一时期的造像延续了前期风格,又加进了新的元素。此时期的造像最为精美,以加德满都谷地为中心,以纽瓦尔人为主要造像者而发生发展的,此件密集文殊金刚造像即为此一时期之作品。
在尼泊尔地区,自古以来从事佛教造像的工匠主要是纽瓦尔人,他们使用铜、木、石等多种材质制造佛教造像,其中铜质造像由于多数体积较小,便于携带,流传下来的最多。这些尼泊尔工匠从公元七世纪起就来到吐蕃,帮助藏人修建佛教寺院,制造佛教造像。尼泊尔造像的风格深刻影响了藏传佛教造像。特别是在十二、十三世纪之后,由于回教徒的入侵,克什米尔和东北印度的佛教遭到毁灭性打击,而尼泊尔很好地保存了它的佛教传统,并为中国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的工匠,一直延续到清代。
纽瓦尔人在制作佛像时,不拘泥常规,大胆渗入本民族审美观念和雕刻技艺,制作的佛像,面带喜色,头大肩宽,胸阔腰圆,工艺精湛,从体型到装饰皆具有典型的纽瓦尔人的人体和审美特色。尼泊尔人对铜有一种特殊的喜爱,视为神圣之物,境内山多地少,矿藏丰富,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喜好。所用铜一般皆为上等的红铜,质软细腻,这一点在此尊密集文殊金刚的材质上亦可得以印证。
尼泊尔造像在国际市场一直享有盛誉。香港佳士得2016年12月2日Lot2902尼泊尔马拉王朝早期鎏金铜释迦牟尼佛立像就以8020万港币的高价成交,可见马拉王朝造像精品在市场上的高度认可。这件释迦牟尼佛立像的开脸可与此件文殊金刚相对比,二者都是马拉王朝所特有的圆润小巧的面庞,五官精致,比例协调,躯体饱满,红铜细腻,包浆莹润,体现了尼泊尔极高的铸造工艺水平,可兹参照。(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