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604 清乾隆 《御制平定苗疆战图十六咏》版画 (一套十六开)

《御制平定苗疆战图十六咏》版画
拍品信息
LOT号 5604 作品名称 清乾隆 《御制平定苗疆战图十六咏》版画 (一套十六开)
作者 -- 尺寸 51×87cm×16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1,200,000-1,800,000 成交价 RMB 1,610,000
材质 形制


展览:
• 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弘历的世界II——郎世宁绘《纯惠皇贵妃油画像》暨18世纪盛清宫廷艺术的西洋风”,北京,2021年10月15日-11月02日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湖南、贵州的苗民在石三堡、石柳邓、吴半生等人的率领下起义。清政府先后派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等出兵镇压。
此件《平定苗疆得胜图》亦称《湖南战役图》,即是以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平定四川、贵州苗民起义这一历史事件中的几次重大战役为题材创作而成。一套十六开,为乾隆晚期中国画家学习并模仿郎世宁的构图所制作。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郎世宁起稿 《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格登山斫营图》,为乾隆三十四年巴黎蚀刻铜板正式本。本品的的构图布局与表现手法,与《格登山斫营图》一脉相传。作者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皴法刻画纹理和峭立的山势,并以细腻的刻画手法及娴熟的线条运用很好地勾勒出物象的立体效果和质感。展现出壮美景色和战争场面的气势恢宏,人物造型则受中国传统木版画的影响,是西洋版画和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的完美结合。
《平定苗疆得胜图》,为清乾隆六十年至嘉庆三年(1795—1797)内府铜版印本。册页装1函,图版16幅。图上端有乾隆皇帝御题诗文。作者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皴法刻画山石麻皮状的纹理和峭立的山势,并以细腻的刻画手法及娴熟的线条运用较好地勾勒出物象的质感。战争场面气势恢宏,人物造型受中国传统木版画的影响,呈头大身小的特点,古朴稚拙。全套作品完成于嘉庆三年(公元1797年)由擅长建筑风景及人物肖像的宫廷画家冯宁绘制,内务府造办处镌刻铜版印制。每幅图上端皆有乾隆皇帝为每一次战役所题的御制诗文。
“战争铜版画”可追溯至 18 世纪下半叶的铜版雕刻版画。它们是遵照清朝(1644-1911 年)乾隆皇帝(1735-1796 年在位)的旨令制作而成,描绘了其在位期间中国内陆省份和边疆的军事战役场景。这些版画的主要插图由当时供奉于朝廷的欧洲传教士艺术家绘制,包括意大利耶稣会会士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 年)、法国耶稣会会士王致诚(Jean-Denis Attiret,1702–68年)等。第一组的16幅图画的雕刻版画是在巴黎完成的,当时巴黎的工匠对这项技术最为精通。乾隆皇帝甚至下令这些版画必须依照他所熟知的奥格斯堡铜版雕刻家格奥尔格•菲利普•卢根达斯(Georg Philipp Rugendas,1666-1742 年)的风格完成。郎世宁及其在北京的同僚先绘制小尺寸的画作底稿送至法国,然后转刻在铜版上并进行印制,再与铜版和版画一起送回中国。后面几组雕刻版画由这些传教士在北京的学徒制作完成。
乾隆时期战争铜版画是满族皇帝记录其镇压地区战役的方式之一,旨在颂扬其统治并从意识形态上控制中国编史工作。在中国艺术史上,铜版雕刻版画只是一个插曲。从当时的政治背景来看,乾隆时期的版画代表了一个独特的绘画流派,是其好大喜功的典型例证。
这十六幅图依次为:《兴师图》《剿捕秀山苗匪》《攻克暴木山》《攻解松桃之围》《大剿土空寨苗匪解永绥城围》《攻克兰草坪滚牛坡》《攻克黄瓜寨剿贼》《攻克苏麻寨》《攻得茶它柳夯等处贼巢》《攻克高多寨生擒逆首吴半生》《攻克廖家冲生擒首逆石三保》《收复乾州》《攻克强虎哨》《攻克平陇贼巢》《捷来图》《攻克石隆苗寨》。
在这组字画中,乾隆直接提及吴天半(吴半生)的有三幅,乾隆诗中出现了这样的词句:
“兹经询明居首者,实吴半生称吴王;所余三逆虽称首,服其管束同为殃;但获巨臂余自易,苏麻巢穴深潜藏;宿将五者领军驻,牵制贼势据大梁”,足见战争中期吴天半在清军中的影响力以及苏麻寨一战之惨烈。
按乾隆乙卯,即乾隆60年,公元1795年。翌年,乾隆退位当“太上皇”。丙辰,公元1796年。丁巳,即公元1977。乾隆丙戌,即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时乾隆已退位。翌年,乾隆帝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