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565 清乾隆 「龙香」御墨 (一套共十方)

「龙香」御墨
拍品信息
LOT号 5565 作品名称 清乾隆 「龙香」御墨 (一套共十方)
作者 -- 尺寸 尺寸不一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9,000,000-12,000,000 成交价 RMB 10,350,000
材质 形制
出版:
• 保利艺术研究院编,《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下)》,编号548,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 保利艺术博物馆,保利艺术研究院编,《弘历的世界(全二册)》,编号97,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
「乾隆乙未年重装」(漆盒)、「大清乾隆年制」(御墨)款
备注:
• 刘汉麟先生(1920-2006)“有容堂”旧藏
• 北京保利拍卖,2015年06月06日,编号6302

展览:
• 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弘历的世界——乾隆御制诗文稿、兰亭图帖缂丝卷暨重要宫廷艺术特展”,北京,2021年04月23日-05月10日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龙香御墨”以八音命名,分别为“匏、土、革、木、金、石、丝、竹”。现藏于台北故宫的“龙香御墨”,为上函的“匏、土、革、木”四匣,本品为下函中的“石”匣,是目前所知唯一流通于世的一匣,与之原为一套。
在中国,墨的使用历史十分悠久,据考古发现所知,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使用天然石墨及器物烧烤留下的炭黑作颜料的痕迹。各色之中,无论书写、亦或绘画,唯墨是两者皆离不开的,自唐代张彦远于其著作中提出“运墨而五色具”后,更是提高了墨在书划界的重要性。
玩墨赏墨,视为雅事,历来备受文人所喜,此风盛于清代,制墨名家辈出,以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最负盛名。墨的样式愈加丰富,除却实用墨之外,还出现了观赏墨、礼品墨和集锦墨等,使之更趋向于可以独立赏玩的精美工艺品。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代文人赋予了墨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值得珍之藏之的宝物。
墨之收藏尤为重要,因其材质易脆易碎,其包装要在美观的同时更重安全性,如同本套御墨,随形挖槽的锦盒之外,再套黑漆描金匣,造型精巧,安全稳妥且便于保存,这里便涉及到清宫精致华美的“包装艺术”。
人类从事包装活动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中以清代宫廷的包装最为考究精美,且大多寓有吉祥美好的内涵,几乎可以视为独立的、精美的工艺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了一篇“买椟还珠”的故事,讲的是买下作为包装的匣子,而退还了内盛的宝珠,再读之下,便可见匣子包装制作的精巧,令人不由留盒去珠。
虽然“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但自包装成为一种艺术,即除却实用性之余,又赋予了包装物及被包装物特殊的审美含义。自清代康熙年间以来,由于政局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财富随之大量积累,这为宫廷内务府造办处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且康、乾两朝帝王精益求精,使得此时期各类工艺品在品种、数量及制作工艺等各方面均达到了至善至美的极高水准。从现存的清宫藏品来看,其包装无论材料的选择,还是包装物的造型设计、工艺技术等,可谓集各类工艺之大成,处处体现出皇权思想,极具皇家气派。如清宫旧藏的一套御制月令七十二候诗集锦墨,提匣内置多层抽屉,每层抽屉挖槽随形放置不同颜色的御墨,提匣以黑漆描金之法装饰,不仅开启方便,取用后保证物归原处,而且结构巧妙,装潢精美,可视为一件独立的工艺品。
墨为葵花形,通体漆皮,为了防止墨受潮开裂加漆皮。面上填金书「御墨」及「山水清音」,下钤:「朝日辉」朱文印,一侧楷书「大清乾隆年制」、另一层为「渊映斋珍藏」,具为阳识。背镂「山水清音」图,湖山相叠,清溪环绕,亦诗亦画,意境深远。山水清音是传统山水的绘画题材,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曾作一图,为其佳作。
渊映斋位于含经堂东,含经堂在乾隆时代是长春园的中心区,也是长春园中规模最大的、地位十分重要的一组寝宫型建筑景群。长春园始建于乾隆十年,至乾隆十六年基本建成,并正式设置管园总领。「长春园」之名,是因为在乾隆当太子时,被其父皇赐居圆明园「长春仙馆」以及赐号「长春居士」而命名。乾隆皇帝营建长春园是打算在归政退位之后,将这里作为「息肩娱老」的「颐养」之地。长春园在功能上,不同于圆明园和后来兴修的绮春园,是为了庞杂的政治活动和祀典等内容,而是以满足皇帝游幸、赏玩为主要目的。
含经堂位居长春园的中心区,早在长春园正式建成之前,已于乾隆十二年建成。它是一座七槛重檐大殿,堂前建有宫门五槛,南向,在宫门外东、西、南三面各建琉璃牌坊一座。至乾隆三十五年,在含经堂添建后殿淳化轩。含经堂东为霞翥楼、渊映斋;堂西为梵香楼、涵光室。含经堂这一景区,是乾隆帝读书、赋诗、赏画、休闲娱老的场所。
墨呈十二边形,一面填金书「御墨」及「七香图」墨名,下为方形「至味寓澹泊」印文。另一面浅浮雕山石花卉,满布水仙、竹、栀子、梅、菊花、桂花、茉莉,此其中花卉合称为七香图。墨一侧阳文楷书「大清乾隆年制」、另一侧为「景福宫珍藏」款识。此墨体形硕大,质精坚细。背面模刻精绝,可见乾隆时代墨业的昌盛。景福宫原为康熙孝惠皇太后所居,后重建以待提防归政后宴憩之用。
景福宫位于紫禁城内廷外东路甯寿宫区东北部,始建于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1689年),是康熙朝的仁宪皇太后 (顺治帝孝惠皇后) 所居。乾隆三十七年 (1772年) 仿照建福宫后面的静怡轩重建,以待乾隆帝归政之后宴憩使用。嘉庆七年 (1802年)、光绪十七年 (1891年) 重修。
墨呈圆饼形,似铜镜,墨色黝黑,质地均匀细腻。宽边,正面模印出云龙纹图案,以繁密云纹为地,一龙盘绕其间,风格一如清代云龙纹图样。另一面平滑,上端嵌烫金篆书“御墨”二字,字体工整浑厚,其下镌刻篆书“云行雨施,万国咸宁”,字体清秀雅丽,一层阳文楷书“大清乾隆年制”款。云龙墨,明代已创制,一面有“云龙”二字,一面有“飞龙在天,万国咸宁”八字,皆箸篆书,后清代有仿,形制又有差异。
墨呈圆饼形,似铜镜,墨色黝黑,质地均匀细腻。宽边,正面平滑,阳文篆书“云行雨施,万国咸宁”,上额阴文填金篆书“御墨”,字体工整浑厚;侧面阳文楷书“大清乾隆年制”。背面阳识云龙图,腾龙矫健,麟角须爪,巧穷毫发,流云飞卷,连绵不绝。整器设计精致,构图巧妙,备见用心,乃皇帝御用之墨,具有富丽堂皇的尊贵气息。云龙墨,明代已创制,一面有“云龙”二字,一面有“飞龙在天,万国咸宁”八字,皆箸篆书,后清代有仿,形制又有差异。《清墨谈丛》:“御墨一般出于内务府造办处墨作所制,以情理言,凡皇帝皆宜有专用之墨,为流传于世者,只见有康熙、乾隆两朝墨。”(请参阅前文《瞻麓斋藏文人器玩》)
御墨“国宝”
长8.2cm,宽8.2cm,厚2.9cm,重238g
印文:云行雨施,万国咸宁
此双龙玉玺墨刻钮、纹饰、形制都类似清廷玉玺。造型为宽边朱文叠篆玺式,出模精致,奏刀稳健。墨面镌刻描金双龙,淩空奔腾,气势磅礴,腾翔于云海之中;背面阳文篆书“云行雨施,万国咸宁”八字,此语出自周易中《彖传》。组字方正苍劲,直角硬折,曲转多姿,印体四边为浮雕夔凤纹。
顶上有一行小字:“大清乾隆年制”,为乾隆御用之物,属内府御用墨。安徽省博物馆藏有相同样式的双龙玉玺墨,共三铤,同装一锦盒内。据考应是汪惟高于乾隆六年(1741年)应征到清宫御书处教习制墨时所制。
墨为长方形,圆肩,通体漆衣。正面上方篆书横书“御墨”,中隶书“归昌叶瑞”,下镌“几暇临池”方印,具阴识涂金。背面模印凤凰高飞,梧桐挺立,流水奔于楼阁之下,流云飘荡天地之间,一侧面楷书阳识“大清乾隆年制”,另一侧为“旭辉庭珍藏”款。“归昌”,意指凤凰汇集鸣叫。《诗经·大雅·卷阿》曰:“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后世以凤凰飞鸣、梧桐叶茂,比喻吉祥昌瑞之意。
旭辉庭,位于北京外东路甯寿宫花园内第一进院落的西侧,贴墙随山势而建,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因座西面东,且高居于堆山之上,可迎日出,遂得乾隆御笔“旭辉”。
墨呈长方形,顶微圆,卷草纹边,通体漆衣。墨面浅浮雕五老临江而立,指点江山,神采飞扬。背面雕楷书题字,上端描金楷书“御墨”两字,下端“五老游河”并钤印“取益在广永”。墨一侧阳识楷书“大清乾隆年制”,另一侧阳文“颐和轩珍藏”款。此墨墨质厚重,入手润滑,墨香怡人、保存较好。
颐和轩为紫禁城东北隅甯寿宫后区中路建筑之一,南有乐寿堂,北为景祺阁,轩与阁之间有穿廊相连,形成工字殿。颐和轩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嘉庆七年(1802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两次重修。
墨呈扁舌形,一面填金刻书“御墨”,下为“凌云向日”墨名,并钤“笔端造化”方印;另一面雕镂竹石图,雕之精美,模印之精确,非普通可比拟。一侧阳文楷书“大清乾隆年制”、另一侧书“玉粹轩珍藏”款。
玉粹轩,位于北京甯寿宫花园第四进院落,西倚宫墙,东与符望阁相望。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建福宫花园凝晖堂而建。
御墨“艳友”
长8.7cm,宽2.9cm,厚1.1cm,重43g
墨呈长方形,墨通体漆衣,油润欲滴,晶莹若黑玉,一面描金“乾隆御墨”,并朱文“几暇”、白文“怡情”一圆一方两枚篆书印。另一面模印芍药初开图,所雕芍药婀娜摇曳,饶有风姿,左上题阳文小楷书“艳友”铭。芍药,夏初开花、鲜艳富丽,类似牡丹,称为“艳友”。乾隆帝好吟诗咏花,有“名花十友”,艳友芍药居于其一。
御墨“玉珩”
长9.9cm,宽2.8cm,厚1cm,重37g
墨呈弧形片状,仿西周玉饰之玉珩样式,两面均工,浅雕回纹锦底,一端填金书“御墨”,一侧阴刻填金楷书“大清乾隆年制”。
“珩”是我国最古老的玉饰之一,是成组佩饰中最重要的组件,起着平衡成套佩饰的作用。因《礼记》中有:“君子比德于玉焉”,而《周书》中,亦曾以“光彩朗润”形容石质自然散发出来的光泽。乾隆皇帝颂扬玉器,常以“玉德恒温润”来歌颂玉的君子之德。本品以玉器样式做模子制墨,可谓用心。
御墨“鱼珮”
长8.2cm,宽3cm,厚0.8cm,重27g
墨取鱼形,两面均工,对称浮雕纹饰。鱼为圆目,张口分开,鳞片规整,鱼鳍对称均一,鱼尾分开。整器做工精细,鱼鳞片片,排列有序,鳞次栉比。顶部金漆书“御墨”,一侧落“大清乾隆年制”款。

本套御墨的包装当为清廷的宫廷造办处所制,其黑漆描金云龙纹匣盒可谓漆器工艺品中的精品,而漆盒内的函匣又以贴锦装饰,各种工艺门类的交织合作,可谓匠心独具,蕴含着一个时代特有的内涵,使观者领略到其艺术魅力,值得珍藏永久。
清宫用织造类装裱材料的品种繁多,其中丝织品、棉织品因兼有质地坚韧、外表美观的特性,因此广泛使用于经书、古籍、册页等书衣,或墨品、纸品等保护匣盒之上,如北京、沈阳以及台北三地的故宫博物院所藏,所用织物有缂丝、妆花、绫、绸、缎、锦。其中如本品所用的香色双龙盘绦纹二色锦,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之《西清续鉴》、《“帝学”手写袖珍本》等的书皮所用织锦纹饰相同,为典型清宫所用之物,清初所见,至嘉庆渐少。
《六书故》有:“织彩为文曰锦”,可知在古代凡织之成纹的多彩织物,都可称为锦。花纹华丽的丝织物,须由重经或多纬才能织成,所以织锦又有经线起花与纬线起花两大类,称为经锦和纬锦,明清两代宫廷用锦则常见纬锦。如本品细观之下,可见其多纬,锦面平滑,花纹线条流畅,有明显的凹纹边线,晕色效果好。
宫廷用锦多为三大名锦,即因时代命名的“宋锦”、因产地命名的“蜀锦”和因纹饰命名的“云锦”。明清两代,苏州采用宋代纹饰织锦,华美绚丽,为人称道,被称为“宋式锦”或“仿宋锦”、“明代宋锦”,多为宫廷装裱所用,清宫旧藏的“宋锦”多为此类。其中大量被用作装裱材料的织锦,是宋锦中的细锦、匣锦和部分云锦。本品所用的即为细锦中的二色锦,其用丝细而相对稀疏,薄厚适中,手感柔软,实用性强。其正反面互为花纹,经纬均无捻,织造时不用短跑梭,花纹密集,耐磨性能好,适于装裱书籍经卷、囊匣锦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