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516 明末清初 黄花梨攒曲尺围子四柱架子床

黄花梨攒曲尺围子四柱架子床
拍品信息
LOT号 5516 作品名称 明末清初 黄花梨攒曲尺围子四柱架子床
作者 -- 尺寸 长210cm;宽146cm;高213cm 创作年代 明末清初
估价 8,000,000-12,000,000 成交价 RMB 14,375,000
材质 形制


【备注】
1. 嘉木堂旧藏;
2. John and Celeste Fleming伉俪旧藏;
3. 纽约邦瀚斯,2016年9月12日,Lot 6020。

【展览】
1996年-2016年,展陈于美国丹佛艺术博物馆,编号Loan 227.1996。(The Denver Art Museum, 1996-2016)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此床尺寸硕大,四柱而顶面喷出如屋檐,下有横枨如梁枋,座面立帮,腿足粗壮而内兜,兼以玲珑围子,整体浑然一体,气势雄强,风格高古,从一众架子床中脱颖而出。
床顶又名仰尘,其形若帽,遮盖床体,具阻挡灰尘等作用。得益于下方如同梁枋般的结构,床顶悬挑甚多,更觉俨然。下方纵向和横向直枨拉结四柱端头,并出头悬挑,做榫卯互相咬合,与古建柱头和箍头枋结合处相近,可见小木作家具对大木作建筑的模仿,亦侧面反应其所具备的高古气息,一般这种结构在家具中除架子床外也见于高古风格的经柜。床顶半尺许又设横枨,间隔以矮老,看面皆素混面,之间装绦环板,组成挂檐,如同建筑的横楣子。绦环板上开鱼门洞,为长梭形,至两端翻如意头,沿边起阳线,简洁大方,装饰得体。四柱下方设垫木,如同建筑的柱础。
三面通长围子,看面皆做成素混面,即所谓泥鳅背、指甲圆,其内以横竖短材攒接为曲尺纹,因其勾连变化,又可组成俯仰山字纹、亚字纹、回纹等纹样,屈曲变化,朴中见巧,实空间与虚空间皆可观,疏朗通透,与整体落落大方的造型相契。这种攒格样式,在明计成《园冶》所录花窗式样中见有类似者,用在架子床上者甚为少见。
床座用料甚奢,采用立帮活屉做法,边框厚拙。一般情况下,立帮延续了宋元制式,在早期床榻中多有所见,其侧面亦做成冰盘沿式,下方敛入后兜进,设压边平线,因其尺寸之硕,转折变化从容不迫,保持大气样式。面下束腰,为与边框一木斫挖而成,亦甚罕见,历来过目床榻,边框与束腰一木制者,不过二三例而已。当然,亦取得了更加稳固大气的效果。鼓腿膨牙,牙板阔厚,饱满鼓出,背后有燕尾销将加固其与面框的连接,沿边起宽皮条线,落落大方,与腿足柔婉相接。腿足大料斫挖而成,底端内弯后兜回,两侧相会于尖角处,往内翘起,整体气势贯通。
足下垫圆球承足,应非原制,原或有榫眼,下设托泥,一般情况下托泥为软木或铁梨木等材料制成,方便随时更换,为床榻配件。立帮前后设杉木直枨三根,皮壳老辣,显为原制,起拉结作用。活屉为老柞榛料补配而成。
此床造型大气优美,明风浓郁,数年来所见黄花梨架子床中,堪称一流。令人过目难忘。

黄花梨攒曲尺围子四柱架子床
于德华
此黄花梨架子床尺寸阔大,选材精良,纹理流畅疏朗,且纹理一致,当选用黄花梨大材,且一木一器而制。此为四柱架子床,四角柱安于床面四角,不设门围。两侧及后面三面围子采用攒斗做法,攒成二方连续的工字锦地,向两侧延伸。攒斗是攒接和斗簇两种做法的合称。攒接是用横竖斜直的短材,通过榫卯连接,形成各种透空图案的做法;而斗簇则是用大小木头经过锼镂雕刻,斗合成透空图案。此三面围子就是结合攒接和斗簇的做法,做成二方连续的工字纹,其连接严丝合缝,精益求精。锦地上竖向丁字连接构件因为受力更多,细心地使用竹钉固定连接处。斗簇工艺在中国古建中由来已久,主要应用于建筑栏杆(图1)、格子门(图2)、窗棂等,甚至是建筑彩画纹饰上。宋李诫《营造法式》、元薛景石《梓人遗制》中的格子门都有这种工艺的使用,相信古建的这些应用必定影响了中国传统家具,才形成了家具里独具韵味的攒斗工艺。
角柱方形混面,与床面连接处安柱础,柱础方形倒圆,增加角柱与床面的承接面积,以加强柱基的承压力,又可以作为家具独特的装饰细节,与古建中的柱础功用相当。四角柱上承床顶,床顶安两穿带以加固。床顶略挑出檐,以呼应角柱顶部与横向构件榫接时的出头做法。床顶下看面和侧面的两横向构件在角柱顶端以十字相交,上下各切去一半,合于角柱开出的十字卯眼之内,然后各出头,出头部分略作曲线处理。此出头做法与中国古建上枋与柱在尽头或转交部位连接时使用的箍头榫(见图3)相似,且为垂直搭交箍头枋与柱子的连接,看面和侧面的两箍头枋垂直交叉,穿过柱子向外各伸出箍头。此架子床床顶下看面和侧面的两横向构件相当于古建里的箍头枋,出头相当于古建里的箍头,其出头的曲线处理也与古建里的霸王拳箍头颇为相似,为简化处理。此种榫卯既可以对角柱有很强的拉结力,又有出头部分保护柱头,形成稳定坚固的榫卯结合。架子床四根角柱下有柱础,上出头的做法,实受中国古建影响的细节处理,在黄花梨这样的硬木架子床中比较少见。床顶下安挂檐,看面挂檐以两矮老界分出三绦环板,侧面挂檐以一矮老界分出两绦环板,绦环板上开鱼门洞,边缘起阳线,两端又翻出如意云头。此绦环板开光上起的阳线是有规律的,在前面和两侧面的绦环板上,是朝外的一面起阳线,朝内的一面不起阳线,后面的绦环板上都不起阳线,可以很明显感受到此架子床的正反有别的处理细节。
床四边攒框,边框立帮做法,木料宽的一面用于看面,使得边框显得更厚重,优美的黄花梨纹理也能更多展现。冰盘沿舒敛较小,枭混线趋于竖向,使得边框视觉上稳定持重,与下面的通长素牙条相呼应。立帮做法的床面一般用活屉,此件架子床也不例外。两大边之间装三穿带,穿带微弯,以承接活屉。腿足之上亦留出正方形台面以承接活屉。活屉已失,用榨榛材料复原,置于其中,活屉并未做旧处理。
床面下安束腰和素牙子,束腰和牙子一木连做,是考究的做法。束腰矮素,收于边框和牙子之间,以增加看面的错落层次。在一木连做的束腰和牙子的里皮,均匀地开剔槽口(大边方向剔四道槽口,抹头方向剔三道槽口),用截面为燕尾形的长销穿过,出榫头,插入边框底面的卯眼中,以加固束腰和牙子。
牙子两侧与内翻腿足以抱肩榫连接,鼓腿彭牙,边缘起宽皮条线,腿足大挖,内翻马蹄兜转有力,却轻巧灵秀。这得益于腿足内翻曲线的独特处理,曲线并非常规的内翻马蹄内折再下收,以平面落地,而是腿足的四条轮廓曲线先向外向下伸展,再以流畅的C形大曲率曲线内收并上扬,聚于一点,使马蹄轻扬,勾勒出轻松轻快的腿足轮廓曲线,迥异于常,真可谓“艺不按常,匠心独妙”。此架子床的腿足设计乃整件作品的点睛之笔,精工之作,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明万历间增编本《鲁班经》中“藤床式”条中载:“下带床方一尺九寸五分高,长五尺七寸零八分,阔三尺一寸五分半。上柱子四尺一寸高,半屏一尺八寸四分高。床岭三尺阔,五尺六寸长。框一寸三分厚。床方五寸二分大,一寸二分厚,起一字线好穿藤。踏板一尺二寸大,四寸高。或上框做一寸二分后。脚二寸六分大,一寸三分厚,半合角记。”藤床式即是描述架子床,其中床面、立柱、床围、床顶、脚踏等架子床构件皆一一记录尺寸。书中亦有架子床的插图(见图4),与现存世架子床无异。
架子床是南方地区主要的卧具之一,其设计制作与中国古建有着紧密的联系,架子床、拔步床犹如小建筑,使用在南方古建中的卧房,作为晚上睡觉用的卧具,在明清古代版画中经常出现(见图5,图6),一般搭配床帐使用。架子床有四柱、六柱之别,王世襄先生指出:“从明清版画可以看到,凡是不带门围子的架子床,帐子一般挂在顶架外面,把顶架一并罩起来。凡是带门围子的架子床,帐子一般挂在顶架之内,使门围子的装饰图案被帐子衬托出来 。”床帐将架子床围合在床帐之内,形成类似建筑围合的内空间,这是架子床常见的用法。而王先生也明确指出这是一般情况,可见其治学严谨。实际上在明清版画中床帐和架子床之间的包含关系除常见的以上做法之外,变化还是很丰富的,与床帐和架子床各自的设计规划紧密相关,甚至还会涉及到架子床主人的功能需求和喜好等。
此架子床选材精良,比例舒适大气,注重细节工艺,只做适当装饰,并不刻意修饰,有别于秾华之风,具文人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