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579 吴昌硕 1917年作 南极仙翁 立轴

南极仙翁
拍品信息
LOT号 3579 作品名称 吴昌硕 1917年作 南极仙翁 立轴
作者 吴昌硕 尺寸 129×40cm 创作年代 1917年作
估价 1,800,000-2,500,000 成交价 RMB 2,415,000
材质 设色绫本 形制 立轴
【出版】《锦上华彩—吴昌硕绫本书画集》第80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年。
【题识】
1.南极寿星,拱手何祝。既得其寿,岂求其禄。九如再赓,洪范预卜。享寿由天,享健为独。蓬莱古仙,胡不相逐。乘风跨龙,戴笠骑鹿。金母木公,相看刮目。福任汾阳,富由金谷。丁巳三月,吴昌硕时年七十有四。印文:吴俊之印、吴昌石、古鄣
2.南极老人应寿昌。英青主人雅属。丁巳初夏,并录杜少陵句于癖斯堂,老缶。印文:缶、仓硕
【说明】日本英青堂上款。英青堂[近代],英青堂为近代日本著名铸铁作坊,因其质量高、产量少而闻名。吴昌硕曾为英青堂题写匾额。

吴昌硕绘画师从清未画坛「海派四杰」之一的任伯年.他与任伯年的关系亦师亦友。吴昌硕主要以他的大写意花卉标榜真个近现代中国花坛,其人物画并不多见,但从大量的文献和出版物上不难发现,吴昌硕的人物画在清末画坛中一改流弊,其人物画形象自出新意、独树一格。
他的人物画大致分来两类,一类为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另一种则是以表现特定寓意或特定人物的图像,本幅《南极寿翁》即属于此类。
综观吴昌硕的人物画,不难发现其人物画的画法大致有如下三种:其一人物只勾衣纹不渲染;其二,只渲染不勾衣纹;其三,勾纹也渲染。凡勾衣纹者,其线条一定可以窥见吴昌硕的书法用笔,不同时期的风格还存在一定的变化:即中年运笔多为篆籀,尤显古拙凝重之意;晚年下笔则多用草篆,更显粗狂苍劲之感。
总体来说,吴昌硕的人物画有如下几个特点:其一,其人物画多师法古人。吴昌硕学画期间,曾在陆心源、顾文彬、吴云等处观赏了不少名人名迹,这对他的人物画的创作起到了奠基作用。再者,其人物画创作也借鉴了前辈画家的画法,如任伯年、徐渭、朱耷、扬州八怪等。第三,吴昌硕人物画题材多是佛教人物,如观音、达摩、布袋和尚、钟馗等,这是大师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追求所致。
本幅《南极寿翁》作于1917年,时值于吴昌硕晚年高峰期。纵观全画,中心人物为南极寿星,在画法上既勾勒衣纹又施渲染,在吴昌硕人物中不多见,衣纹线条沈著有力,墨色浓淡有致,以赭石色渲染出寿翁头部,使得人物形象生动有趣,细笔描绘的胡须,精细不失金石之味。左右两侧一长一短的两处题款,左侧长题「南极寿星,拱手何祝。既得其寿,岂求其禄。九如再赓,洪范预卜。享寿由天,享健为独。蓬莱古仙,胡不相逐。乘风跨龙,戴笠骑鹿。金母木公,相看刮目。福任汾阳,富由金谷。丁巳三月,吴昌硕时年七十有四。」用笔老辣,结字独特,有力度,有厚度,有灵活度,字字有入木三分之感,字字彰显著拙朴,厚重,大气磅礡之势!犹如长江黄河一泻千里,势如破竹而不可挡,劲如强弩而穿钢甲之!右上再题布局特别,先以篆书「南极老人应寿昌」点题(老人寿昌:出自晋书:「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常以秋分之旦见于丙,秋分之夕没于丁。见则治平,主寿昌」),再以行书「英青主人雅属。丁巳初夏,并录杜少陵句于癖斯堂,老缶。」表明此件用心之作赠与其日本友人「英青堂主人」以表达对上款人平野稚契象南极寿星长泰永昌的美好祝愿。

一代宗师
吴昌硕专辑
先生讳俊卿,字昌硕。晚以字行,姓吴氏。世居浙江安吉鄣吴村。明弘治中,分置孝丰县、村隶之,而仍旧籍。文学行义,箸闻先世。世 曾祖讳芳南,国学生。祖讳,渊举人,浙江海盐县学教谕。祖妣严恭人。考讳辛甲,举人,截取知县。妣万恭人。先生以道光二十四年八 月一日生。自幼颖异,服长上之训,严恭人钟爱之。迨就传,经史而外,益研讨形声故训之学。性不好弄,独好刻印,诵习余暇,辄砻石 从牖侧无人处鉴之,束干程课不敢竟学。弱岁值洪杨之乱,广德既陷,进犯孝丰。村之族数千死亡,流离无算。先生展转穷谷中,岁又大 饥,濒死者数矣。乱平,仅奉知县公还。知县公续娶杨恭人,未久而殇。先生哀恸惨怛,益念严恭人、万恭人殉难事,中夜仿徨饮泣,不得成寐。壮岁服官江苏,由佐贰叙劳累转至直隶州知州。生平忠爱,根于天性,每值时变,辄咨嗟扼腕,若有促迫于其后者。甲午中日之 役,吴中丞大澄出师榆关,奉调先生赞划军事,先生被命即行,亲友沮厄,不以自馁。曾任安东县知县,一月谢去。盖先生自成诸生,即 倦意进取,为贫而仕,非其志也。居恒肆力文艺书画刻石,皆自辟户牖,而隐合于古。师友往还,有杨岘见山、施浴升旭臣、谭献仲修、 吴云平斋、吴大澄清卿、潘祖荫伯寅、任颐伯年诸先生。证向探索,学日益进,顾绝不以此自多,与人语则曰:「我无好,我无能也。」
夙昔不治生产,自解组归,寒素犹昔。端居杜门,日与配施恭人摩挲金石,以为娱乐,盎无见粮弗问也。辛亥而后,伏处海滨,籍鬻艺自 赡给,年已七十矣,后十载,上颁「福寿」二字赐之先生感念时局,益托于歌诗以抒悲愤。性故淡退,穷达得丧,从不措意。独其伤时忧 国,危疑耿耿之意,虽老矣犹无能一日以释也。晚病重听,不复与闻世事。故人弟子,朝夕过从,往往语蝉不倦。七十后名益盛,书画流 传,遍于国内外。日本士大夫至辇金求之,东瀛三岛,得先生单缣片纸,珍若璆璧。尝为先生范金铸像,置之西湖孤山。先生天性最挚, 厚于待人。鬻艺所得,贫交亲属,时时得被沾溉。杨见山先生后嗣凌夷,则为修理其墓道。沈石友先生瑾死,则为刻其遗诗;其笃亲不遗 故旧,大率类此。人谓先生书过于画,诗过于书,篆刻过于诗,德性尤过于篆刻,盖有五绝焉。识者以为实录云。春秋八十有四,以丁卯十一月六日卒。门弟子上私谥曰「贞逸先生」。所箸曰《缶庐诗》若干卷,《缶庐别存》一卷,《削觚庐印存》若干卷。初聘于章,未娶,殉粤寇难,先生迎其柩归。配施恭人,前先生十年卒。恭人生男子子三:育、涵、迈。先生两兄皆殉难,先生命以育、涵分后之。育早卒,先生命立涵之子志洪为之子。涵前先生五月卒。女子子一,适归安丘培涵。孙一志源。章施二恭人前葬鄣吴村之凤麟山,以道路之僻左,将为先生别营兆葬焉。贤事先生有年,知先生最详,不揆梼昧,辄为撰次行义如右。文儒巨子,幸垂鉴焉,门弟子王贤谨述。
—王个簃

吴昌硕绫本作品考略
—潘嘉来
吴昌硕研究是书画篆刻界的一门显学,多年来发表的有关著作、论文和画册汗牛充栋,几乎没有给后来者留出多少再发现的可能性。近年来,通过拍卖等途径从日本回流了不少吴昌硕的书画作品,它们的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均为绫本,这引起了学术界和收藏界的关注,为吴昌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独特视域。
中国是蚕丝的故乡,早在一九二六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夏县西阴村发掘到仰韶文化(西元前五○○○年至前三○○○年)时期的长约一·三六厘米,幅宽约一·○四厘米的半个蚕茧,据昆虫学家刘崇乐先生的研究,断定为桑蚕茧。一九五八年,在浙江湖州南郊的钱山漾出土了一批距今四七○○多年的丝线、丝带和没有碳化的绢片,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蚕丝制品实物。近年,在湖南贾湖遗址中又检测到了蚕丝蛋白的残留物,根据遗址中发现的骨针等编织工具分析表明,距今八五○○多年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居民已经有能力使用蚕丝纤维制作丝织品了。
丝织物品类繁多,常见的有绫、罗、绸、缎、绢等,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经纬线组织形态的差异,是由经纱与纬纱相互交错和彼此浮沈的不同关系决定的。丝织物的基本组织形态有三种:平纹组织、斜纹组织和缎纹组织,称为三原组织。例如绢为平纹组织,绫为斜纹组织,缎为缎纹组织。在三原组织的基础上还可以分化出变化组织、联合组织和提花组织等。绫织物出现较早,盛产于唐代。白居易有《杭州春望》诗:『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唐代著名绫产地及品种有:豫州鸂双丝绫、兖州镜花绫、青州仙文绫、荆州方縠绫、园州重莲绫、润州方棋水波绫、湋州龟子绫、遂州樗蒲绫和仙滑二州方纹绫。越州(绍兴地区)被列入贡品的有:白编绫、交绫、十样绫和花纹绫等。
丝织物用作绘画的载体可以追溯到商周。考古发现有如一九四九年二月出土于湖南长沙郊外陈家大山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和一九七三年在长沙子弹库一号墓出土的战国帛画《人物御龙图》,是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帛画作品实物。帛为丝织品的总称,『帛画』由蔡季襄先生于一九四九年发表的《晚周帛画的报告》一文中首先提出。《中国画学全史》称:『古画本多用绢,宋以后兼用纸,明人又继以绫。』绫经过炼熟炼制,与绢和纸相比不易变色,适合长久保存,受到皇家和上层士大夫的青睐。
明代晚期以后,以徐渭、王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张瑞图为代表的『明清调』,开启了以绫本作书作画的风气,以为质优的绫子更能体现笔墨的精髓,激发创作热情。王潜刚先生称王铎:『书纸不如书绫绢,书绫绢不如书薄绸,墨彩极妙,盖愈难用墨愈经意也。』董其昌为追求笔精墨妙,专门定制用于书画的绫子,人称『董绫』。现存『明清调』绫本实物有上海博物馆藏明代葛征奇《水阁听泉图轴》、明代陈淳《双清图》、明代沈周《祝寿图》、清代王原祁《仿子久山水图》等。
近代以来,随着『明清调』风格在日本掀起收藏热潮,绫本书画精品逐渐引起日本收藏界的关注。绫本书画作品在日本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是日本自古盛行的屏风绘。日本建筑和装饰风格自然、简洁,室内装饰的重点是金屏风,屏风通常用纸本金地或用绢,由名家绘制而成。在重要的社交场合,如香道会、琴会、茶会等处,屏风制作更是极尽奢华,绘手多为大名家。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说:『金色的屏风会捕捉到远处的光线,反射出静谧的苍茫金翳。』绫本书画散发出的柔和、高贵光泽,恰与日本人的审美意趣和装饰风格相契合。除屏风外,日本几乎每家每户都建有『画龛』,高度、宽度正好适合悬挂四尺条幅,这也是输日绫本书画多为四尺条幅的原因。
二十世纪初,吴昌硕篆刻、书画作品的艺术造诣和成就被日本人士发现被日本人追捧。缶翁与日方的交集地有上海的六三园和日本的高岛屋。日本人白石六三郎一九○○年前后在沪上开设了六三亭旅馆、新六三和六三园。其中六三园为日式园林,是吴昌硕与日本人来往的主要场所。吴昌硕诗存中留有不少与六三园相关的篇章,如《白石招饮六三园遇大风雨》《六三园和笙伯》《大谷是空招饮六三园》等。王一亭还不时在六三园为吴昌硕举办篆刻、书画作品展览,编印画册,同时接受日方的订单。高岛屋一八三一年创立于京都,是日本历史悠久的著名百货连锁公司,一家百年老店,二○○七年营业收入位居全日本百货公司之首,这家百货公司的特别之处是成立有美术部——高岛屋美术部。高岛屋创始人饭田家族是热衷于中国艺术品收藏的大家族,在近代日本关西财界掀起中国书画收藏风潮时,通过罗振玉等人收藏了不少中国名家书画作品。一九二二年,高岛屋美术馆为吴昌硕举办首次个人展览,轰动日本艺术和收藏界,获得巨大成功。此后日本实业家、政界要员和文化名人,前来求购缶翁作品的摩肩接踵、络绎不絶,高岛屋成为日本接收吴昌硕订单的重要据点。彼时,吴昌硕在日本声名鹊起,长尾甲在《缶翁墨戏》序中写道:『……我邦人游彼土者,必以一见先生为荣,获其书画断简零墨,争相矜夸……』时人形容来自日本的订单『如漫天飞雪』。据不完全统计,输入日本的吴昌硕作品有数千幅之巨,而最能展现缶翁笔墨功力,同时又符合日本人审美习惯的绫本书画,更是被东瀛藏家奉为至宝,趋之若鹜。
吴昌硕为一代宗师,其画作笔意连绵,援书入画,追求金石意味,笔法、墨法精絶,熔诗书画印于一炉。以酣畅笔墨横扫甜俗积习之态,使画坛重现了古拙豪迈的阳刚之美,开创了引领时代的大写意画风,被誉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其中,缶翁的绫本书画是其精品中的佳作和杰出代表。
近十年来,吴昌硕绫本作品不时出现在国内拍卖场中,受到独具慧眼者的追捧,然而奇货可居,物以稀为贵。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嘉德、保利、匡时和西泠诸家上拍吴昌硕绫本作品不足百幅,相同题材、相同尺幅的画作,绫本的成交价比纸本要高出二成左右。绫本作为吴昌硕作品精品中的精品,已经成为收藏家追逐的对象。
吴昌硕绫本作品的专题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谨以此文抛砖引玉,期望能有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出现。
(文 / 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