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853 黄一山 2015年作 碗柜

碗柜
拍品信息
LOT号 2853 作品名称 黄一山 2015年作 碗柜
作者 黄一山 尺寸 100×80cm 创作年代 2015年作
估价 150,000-250,000 成交价 RMB 391,000
材质 布面综合材料 形制
出版
《半开的门》 P48 新氧艺2016年版
签名:Huang Yishan 2015
展出
2016年 黄一山个人项目 “半开的门” Art Central /香港

在某种程度上我的作品源自关于这条夹缝的思考,调动日常经验、记忆、以及习惯,打乱而重组它们存在的关系。其中叙事性,演绎的却是逻辑的失误。这里的逻辑,并不是要推断出一个什么确切地结果,也不是要告知某一类真相,而是在寻求感知与现实的一个平衡点。所以我选用了最为“工匠”的做法,消除在作画过程中的表现性,并且用类似于模型制作的方法去生成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其实是一个非常繁琐且枯燥的一个过程,但是可以比较的“不多不少”,减免在作画过程中过于抒情而产生的不必要联想。
作画过程所使用的材料,事实上它源于古代宗教壁画中描绘圣人光环的一种技法,使底子凸起然后在上面贴金箔,其实是描绘光一种很“接地气”的做法。这是我研究生班上一个研究丹培拉技法的同学教我的,后来我通过演变这种技法,使得它几乎可以去模仿我看到的“大部分”物体。这种还原实物的做法的体验刚好与我小时候酷爱模型的经验有关,对于 “真实”性的念想,贯穿在整个过程。现实当中,我们使用的很多物品的形态,都跟它的工序有关,瓷砖的缝隙是用手指把白水泥填补进去,再擦拭掉多余的部分,所以瓷砖缝隙轻微的凹陷跟手指头的形态有关;水磨石用一种特殊的办法把五颜六色的石头镶嵌于彩色水泥当中,然后再打磨出光滑的切面,很类似漆画的做法。我在画布上仿制了这样一个过程去绘制物体,其实是很土工匠的一种做法,用材料“不择手段”地去替代。如果依旧把它看成一种绘画,那么可以把绘画拉到一个比较“低”的状态来进行,它是一种在过程中可以尽量消除情绪的语言,当最后完成的时候,很像是一种意念化的产物。
平行透视的观看方法与这种物质性的绘画手法不谋而合,因为平行视点的推移本就是施工图纸的画法,今天称为轴测图。也跟当时在阅读一些宋画有关,通过游走式的观看方法去描绘每个事物的细节。它没有消失点,如果画布足够大,空间是可以无限推移的,以至于我必须在空间的后面设置一面墙壁,形成一个舞台,不让地板延伸至画布的上边缘。这样的空间结构下,背景墙壁就是画中世界能够到达的最远端,而最远端的物质也是触手可及的,因为它们在画布之上。 这是对空间绘画的一种考量,也是对空间绘画的一种消解。
空间结构、叙事逻辑以及对材料的思辨,在作品中持续被关注和探讨。而每个阶段它们在画布上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对于完整性和真实性的思考,在作品中不断地被拆分和组合。在较早作品中的“伤害”、被切割的伤口和物品上的血迹,扮演了对世界感知困局与好奇。我今天把他们视为完整性的缺陷。这种缺陷在某些情况下表现为对事物或者典故的误读。在近期的作品中,这种缺陷则更多是由画布上物质材料逻辑关系上的“不合理”来呈现。这些对绘画语言结构的变更,对于不确定性的度量,恰好是我打开认识世界的一种思考方式。好比当我们身体某个局部被划开了一道小小的伤口,在使用过程中的不便,你就会知道它原来在你生活中的重要性。
——黄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