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023 吴昌硕 1899年作 行书题《海隅三丐图》寄闵泳翊 立轴

行书题《海隅三丐图》寄闵泳翊
拍品信息
LOT号 1023 作品名称 吴昌硕 1899年作 行书题《海隅三丐图》寄闵泳翊 立轴
作者 吴昌硕 尺寸 105.5×46cm 创作年代 1899年作
估价 400,000-600,000 成交价 RMB 667,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立轴
【著录】《吴昌硕纪念馆吴昌硕研究丛书:吴昌硕年谱长编》,第169-170页,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
【题识】臣昧死请臣去疾,书丐罕抱金石阙。印丐束肚忘臣饥,三年得宝亦臣斯,两丐相见长相依(邕之得二十九字旧拓本,名其楼曰泰山残石。予得析津华氏藏本,楮墨俱古,名吾堂曰癖斯)。三韩云气吐光怪,地老天荒出兰丐。兰丐姓名谁得知,薄官不为况官大。画兰画土任意行,使笔如刀剔萧艾。萧艾剔除兰气馥,书丐旁添千个竹。生疏屈强味涵羞,鹤铭水拓临池熟。印丐梅花能亦丑,置之兰竹瞠乎后。草篆狂擎垩壁帚,那许石鼓刊杨柳。三丐乐未央,仰视天苍苍。共出看囊钱,满酌天瓢浆。兰性芳、竹性坚,风雪恣赏梅边天。势利于吾空云烟,剩尔空山老鹤同高眠。兰丐,朝鲜大官,以彼国内乱,弃职浪游闽粤、吴越间,善写兰,自号兰丐。伸楮泼墨,奇气拂拂出指端,盖其郁勃之兴,幽忧之思一于兰发之。近世以纤腻之笔谬托风韵者,不敢望其肩背。青藤、白石其流亚耶。邕之久称书丐,予以印丐自居,好事者绘《海隅三丐图》,秦邦舟次,有怀故人,拉杂题之,即寄兰丐,为他日相见一咲之资云尔。己亥深秋,安吉吴俊卿。
【印文】吴俊卿印、昌硕
【说明】上款人兰丐即为闵泳翊。闵泳翊(1860-1914),字遇鸿、子相,号园丁、芸楣、石尊者、石韫、薮石亭长等,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闵妃(明成皇后)唯一的侄子,也是闵氏外戚势力中最具实权的政治人物之一。纵观闵泳翊前半生的宦途履历,可谓少年得志,一路腾达,然而他的后半生却异常的坎坷,充满血泪与辛酸。

十九世纪后期,「甲申政变」中,闵泳翊的父亲闵台镐遇害,他本人也被砍成重伤。多年以后,闵泳翊曾请吴昌硕刻「甲申十月园丁再生」一印,即为了纪念这段大难不死的经历。一八九五年十月,闵妃在「乙未事变」中被日本人杀害,闵泳翊自此失去了在政治上的最后靠山,此后便长年流亡上海,并在沪上筑千寻竹斋,以书画自娱。

吴昌硕与朝鲜流亡贵族闵泳翊的患难友情
吴昌硕行书《题海隅三丐图诗翰》轴,作于一八九九年秋,即吴昌硕赴任安东县令前夕。所谓「海隅三丐」,指吴昌硕、高邕、闵泳翊三人,因吴昌硕自称印丐,高邕称书丐,闵泳翊称兰丐,当时就有人戏作《海隅三丐图》,并请吴昌硕题诗。吴昌硕在诗后的小跋中云:「兰丐,朝鲜大官。以彼国内乱,弃职浪游闽粤吴越间。善写兰,自号兰丐。伸楮泼墨,奇气拂拂出指端。盖其郁勃之兴,幽忧之思,一于兰发之。近世以纤腻之笔谬风韵者,不敢望其肩背,青藤白石其流亚耶!」对闵氏兰画可谓褒赞有加。
闵泳翊笃嗜吴昌硕一路篆刻风格,据吴昌硕《挽兰丐》一诗小序所言,两人相识三十余载,他总共为闵泳翊「奏刀三百余石」。1993年,由韩国东方研书会编辑出版的《缶庐刻芸楣印集》收录有其中二百四十一方。其中,时间最早的是1895年,吴昌硕五十二岁时所刻「千寻竹斋」二方,最晚是1914年2月间刻的「兰阜」,尤其是1904年,仅半年多时间里,竟刻了六十多方。
据印章边款内容所记,闵泳翊在向吴昌硕索印时,显得毫不生外,有时一次索刻数印,由上可知,二人交谊之契,感情之深。
浙江省博物馆收藏有其中七方印章的原石,分别为:「薮石亭」朱文印、「园丁生于梅洞长于竹洞」朱文印、「园丁墨戏」白文印、「闵泳翊一字园丁」白文印、「石韫盦主」朱文印、「薮石亭长」白文印、「泳翊之印」白文印,在吴昌硕篆刻作品中都堪称上乘之作。
闵泳翊虽只是一位亡命异乡的退隐政客,但经济上却相当富裕。据史料记载,他曾一度垄断了当时朝鲜红参输华的特权,从中获取了大量利润,甚至还曾在上海开办有一家银行,娶了一位中国女子为妾。闵泳翊又爱好风雅,擅长交际。据《海上墨林》记载:当时他在上海的居所千寻竹斋,逢星期日「辄招书画名流,宴集寓庐,流连文翰以为乐」。这对于沪上诸多贫寒的书画家来说,真可谓一位求之不得的艺术赞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