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566 清乾隆 御制墨彩「雪事八咏」御题诗小笔筒

御制墨彩「雪事八咏」御题诗小笔筒
拍品信息
LOT号 5566 作品名称 清乾隆 御制墨彩「雪事八咏」御题诗小笔筒
作者 -- 尺寸 高9.4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5,000,000-7,000,000 成交价 RMB 8,050,000
材质 形制

「乾隆宸翰」、「惟精惟一」印
备注
晚清重臣胡湘林家族旧藏

本品造型精巧,呈直筒形,通体施白釉,釉水白晰明润,其胎体较厚,口沿宽平,上施金彩;口底相若,足沿内挖成圈足,打磨圆润,呈“泥鳅背”式,上再敷以金彩,熠熠生辉,为清代高级御窑之典型修足方式。足底及内壁通施松石绿釉,色泽雅致匀净。外壁以墨彩隶体书“雪事八咏”诗八首,布局饱满,风格简约而装饰效果雅致,诗文后落“乾隆御制”款,下钤“乾隆宸翰”白文、“惟精惟一”朱文印两枚,字体结字工整,骨肉匀称,华美庄重,极具书法功力。所录八首诗均出自乾隆帝登基前居藩期间的作品,收录于《御制乐善堂全集》,八首诗分别东郭履雪、苏卿啮雪、袁安卧雪、谢庭咏雪、王恭渉雪、孙康映雪、陶榖烹雪、程门立雪,描写的都是历史上的名臣才女、大学雅士之典故,也可窥得年轻皇子的抱负、生活情趣以及闲适恬淡的心境。
笔筒虽小,却是古代文人案头必备之物。自晚明以后,瓷质文房用品逐渐进入文人视野,它与纸、笔、墨、砚等一起成为他们珍赏的文房雅具。以长篇诗文装饰瓷器首见于康熙康熙官窑,所见有书《圣主得贤臣》之笔筒,可为一代名品。乾隆帝一生所作诗文近四万首,为古今作诗最多的诗人,御窑书于瓷器之诗文也多出自其本人作品,其中选自《乐善堂全集》的登基前诗文多见于乾隆早期作品。一例与本品极似者,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曾展于《华丽彩瓷:乾隆洋彩》,台北,2008年,编号58。此式作品档案可见乾隆七年《活计档》所载之:“洋彩诗意圆笔筒二件、洋彩诗意方笔筒二件”,十七年时,乾隆皆曾诏命使用在位后所作之御制诗词,而非亲王时期《乐善堂全集》所录之篇章(见嵇若昕,〈从文物看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的文化大业》,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2002年,页233。)故此式笔筒可能造于乾隆七年,但定不晚于乾隆十七年,并应为出自唐英之手。

东郭履雪,典源出处于《史记·滑稽列传》:「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贫困饥寒,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东郭先生应之曰:‘谁能履行雪中,令人视之,其上履也,其履下处乃似人足者乎?’」
苏卿啮雪,亦有「啮雪吞毡」,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十一:「啮雪吞毡,苏卿犹健;餐松食柏,到做得神仙侣。这糠呵!纵然吃些何虑?」汉朝苏武被匈奴单于囚禁于大窖中,不供应饮食,苏武乃嚼雪混同毡毛而吞食。见《汉书·卷五十四·苏建传》,后用以比喻困境中艰难的生活。
袁安卧雪,典源出处于《后汉书》卷四十五《袁安传》注引《汝南先贤传》:「袁安未达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按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谢庭咏雪,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东晋时,谢安召集众子侄论文义,俄而雪骤,安问:「何所似也?」谢朗答: 「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答:「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为称赏。后世因称女子的文学才能为「咏絮才」。之姿、之态,是说她们当时表现出的才华横溢的风度。
王恭涉雪,典源出于《晋书》卷八十四《王恭传》:「恭美姿仪,人多爱悦,或目之云:‘濯濯如春月柳。’尝被鹤氅裘,涉雪而行。孟昶窥见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也!’」
孙康映雪,出自《艺文类聚》卷二:「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陶谷烹雪,《通鉴长编》载:宋陶谷得党太尉家姬,遇雪,谷取雪水烹茶,谓姬曰:「党家有此风味否?」对曰:「彼粗人,安有此?但能于销金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儿酒耳。」
程门立雪,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本品同本公司18秋季拍卖之「清雍正粉彩过枝八桃五蝠福寿双全盘成对」同为上海晚清重臣胡湘林先生及其家族旧藏。本品白瓷笔筒,造型筒圆,器上均以墨彩写御题诗,口沿描金,内外壁与底皆罩松石绿釉,仅以墨彩御题诗「雪事八咏」为饰。素雅之中最见大气端庄,文人雅士望之定是爱不惜手。而当日在清宫,亦是帝王案头良伴。
胡湘林(1857~1925年),又名湘霖,字揆甫,号竹泉,江西南昌新建县联圩乡治坪洲人。为道光时期都察院左都御史,胡家玉第四子。胡湘林幼承庭训,精通经史,为光绪元年(1875年)乙亥科举人,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会试中二甲六十一名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胡湘林乃中国近代海军创始人之一、北洋水师推动者。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向西逃往西安,曾向慈禧太后应答西安城详情,使胡湘林得到重用。
档案记载,同年十月,胡湘林升授延榆绥道,留办供直,之后又升为陕西布政使、藩台,兼任凤邠法道。之后胡湘林仕途顺畅,一路走到了两广总督的职位。据《新建县历史名人》记载,1907年4月,清廷两次任命胡湘林为署理(代理)两广总督兼海关税务。1909年,胡湘林奏请扩充广东制造军械厂告成,后又奏请为广东制造军械厂购买制快炮机器,积极为增强国力而奋斗。晚清时期,洋务运动、变法图强几乎席卷了整个中国,然而终究因种种原因不得善终。胡湘林曾经被邀请出任中华民国副总理等职务,因他的政治主张和当局有一定的差异,便拒绝出任民国政府的任何职务。晚期,定客居上海。1925年,胡湘林先生在上海去世,葬于上海法华乡,享年六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