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672 董其昌 1630年作 杂书释论 册页

杂书释论
拍品信息
LOT号 0672 作品名称 董其昌 1630年作 杂书释论 册页
作者 董其昌 尺寸 28×16cm×28 创作年代 1630年作
估价 1,200,000-1,5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册页
著录:
《董其昌的世纪》,何惠鉴,美国纳尔逊博物馆,1992年,页529。
The Century of Tung Ch’i-ch’ang 1555-1636, Wai-Kam Ho, the Nelson Ackins Museum of Ar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92, Page 529
题识:
是乙酉年五月舟过武塘时也,其年秋自金陵下第归,忽现一念三世镜界,高识不行,凡两日半而复乃知大学所云: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正是悟境,不可一作建解也。庚午九月望书于姑苏保和堂,其昌。
钤印:「宗伯学士」、「董氏玄宰」
来源:
佳士得纽约1991年LOT 31,1991年5月29日。

明崇祯三年(1630),苏州,董其昌七十六岁,他到了已故座师韩世能家中,接待他的是韩世能之子韩逢禧,董其昌再一次见到了展子虔《游春图》,题写了三段跋文纪念。董其昌到苏州的时间不详,保利香港上拍的《杂书释论》册提供了线索。此册题识:“庚午九月望书于姑苏保和堂。”当年的八月十二日,董其昌在保和堂写过《黄庭内景经》:“庚午八月十二日,书于百花里之保和堂,时年七十有六。董其昌识。”(见《秘殿珠林》卷十五)可以互证。本年五月董其昌先在南通,又到金坛,八月、九月之间在苏州,十月去丹阳,他为《游春图》题跋的时间应与《杂书释论》相距不远。
董其昌在《杂书释论》册书写了数种不同的佛典,前段是唐代洞山良价《宝镜三昧歌》、唐代善导和尚法语、南宋释普度偈颂(古德偈),后段是自撰的四则禅悦文字(收录于《容台别集》卷一《禅悦》)及自作七绝《读华严合论偈》。董其昌好参禅悟道,与莲池、达馆真可、憨山德清等法师都有来往,早年科场失意时更是向佛教寻求精神慰藉,本册最后一则文字“余始参竹篦子话,久未有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正是悟境。不可作迷解也。”就是这一经历的反映。
董其昌以行书成就最高,此册《杂书释论》用笔精准,线条圆润,结体多取欹侧之势,书风秀逸,一派天真潇洒,是其行书典型风格。当七十六岁的董其昌书写心心念念的禅理时,已然心手两畅,人书俱老,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晚年代表作。1992年,何惠鉴在美国纳尔逊博物馆主持举办了“董其昌的世纪:1555—1636”,《杂书释论》册被收录于同名展览图录中。

真空妙有:佛教文物专题(Lot 668-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