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168 胡善余 1982年作 雁荡山秋景

雁荡山秋景
拍品信息
LOT号 0168 作品名称 胡善余 1982年作 雁荡山秋景
作者 胡善余 尺寸 176.1×253.5cm 创作年代 1982年作
估价 800,000-1,500,000 成交价 RMB 708,120
材质 油彩 画布 形制

款识:善余(右下)
附台湾 台北 传承艺术中心开立之艺术家亲签原作保证书

胡善余
《雁荡山秋景》(Lot 168) 是市场上迄今出现最大尺幅的胡善余作品,可谓艺术家创作颠峰大成之作,近2米5的横幅尺寸,将雁荡山群里最著名的灵峰景区收纳其中,宛如巨手双合的合掌峰,营造为画面中央的焦点。此作是胡善余当年应杭州棉织二厂之邀,特地为其建厂三十周年所绘的作品,当时取得大尺幅画布仍属不易,唯有在此特殊的机缘下才有《雁荡山秋景》的创作,更反映了作品所传达出的时代意义与珍贵的史料价值。
民国初年西湖畔,杭州艺专一系毕业的艺术家,群星灿烂,胡善余是其中一颗低调朴实的星星,光华内敛。他师从林风眠,再负笈法国巴黎,归国数十载醉心创作与教学,始终追寻学贯东西,以西方的油画技法,展现东方文化内蕴的代表艺术家之一,《雁荡山秋景》正是胡善余毕生心血的积累之作。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与胡善余《雁荡山秋景》,各自以水墨与油彩,表现艺术家对山峦胜景的想象。《雁荡山秋景》中,合掌峰矗立在中央偏左,以画面三分之一的面积,雄奇之势,成为目光所及的第一焦点。直立长轴的范宽《溪山行旅图》,千百年来的这座山,占据画面逾半,气势雄强,以顶天立地、壁立千仞之姿,雄踞中国水墨山水之巅。而胡善余描绘的东南名山合掌峰,在今季春拍第一次公开迎向世人。
北宋沈括这样形容:「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胡善余以油彩表现的《雁荡山秋景》,以长方型的横幅画布,展示北雁荡山的名山胜景。《溪山行旅图》的山石,范宽以「雨点皴」,密如雨点的墨痕拚接而成苍劲浑厚的山石;而胡善余的《雁荡山秋景》,则以油彩的张力展现山峰的力量,透过色彩描绘远景的山群与天空,黄与绿的树林与黄土,蓝与红的天空溪河与秋叶,对比极美,让雁荡山的秋景,洋溢出天凉好个秋的沁心凉,一点儿也不萧索。胡善余内心的感受,都转化成画布上的秋景意象。
胡善余一生的创作,从静物、人像到风景皆有所长,风景是他采风无数名山胜景,他内心里有着无数的名山大泽,再透过他的画面转译而出。雁荡山秋景,实则乃是艺术家一生的心象。创作时的1982年,胡善余七十四岁,已经看过山,画过山,到了山或许不再是山,山又是山的境界。《雁荡山秋景》的前景,小桥流水,五六游人,衣着从蓝色、黄色到红色,到合掌峰观音洞里若隐若现的庙宇,再到山脚下的屋舍与巴士,仿佛是艺术家一路看着时代前进到80年代的写照。山巅之上,在天际飞翔的大雁,是雁荡山之名的由来,也是终其一生贡献中国现代艺术教育良多的胡善余,对莘莘学子的期许。
本次春拍,亦呈现有「桃王」美誉的胡善余桃子静物画《千岁之寿》(Lot 170) 极富吉祥寓意;另亦有《春到西湖》(Lot 169) 风景之作,皆为80年代中期,胡善余技法最为精熟的创作年代。《雁荡山秋景》、《春到西湖》与《千岁之寿》,是胡善余从走访的山水,从生活里寻常不过的事物,融汇西方与东方艺术之妙,荟萃而成的时代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