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161 赵无极 1960年作 12.04.60

12.04.60
拍品信息
LOT号 0161 作品名称 赵无极 1960年作 12.04.60
作者 赵无极 尺寸 100×81cm 创作年代 1960年作
估价 45,000,000-65,000,000 成交价 RMB 50,580,000
材质 油彩 画布 形制
出版
《赵无极》La Difference;及Enrico Navarra Editions 巴黎 法国 1998年(图版,第119页)
款识:无极 ZAO(右下);ZAO WOU-Ki 12.04.60(画背)

来源
亚洲 私人收藏
佳士得 香港 2009年11月29日 编号1002
佳士得 香港 2015年5月30日 编号29
亚洲 私人收藏
现藏者购自上述来源
此作品已登记在赵无极基金会之文献库,并将收录于弗朗索瓦.马凯及扬.亨德根正筹备编纂的《赵无极作品编年集》。

赵无极
锋芒毕露 能量浑然自成
1948年,赵无极初到巴黎,对于一个家学深厚、且得中国当时最为先锋的杭州艺专「真传」的天才少年,面对世界艺术的中心—更是他的老师们求学、寻梦的国度,他脑海中的大师作品全部都变成了此刻眼前可以观赏的实景,自此艺术家将自己抛向巴黎,实验、摸索、突破成为他一生的创作轨迹。
在经历了「克利时期」与「甲骨文时期」对具象符号的摸索,赵无极进入到离形得神且极具自信的创作高峰,更于1960年搬入新的画室,宽敞的空间允许他自由挥洒全部创作热情,这股充满新鲜感的丰沛的能量在《12.04.60》(Lot 161) 得以酣畅体现,画面浓烈磅礴之气势呼之欲出,艺术家以西方抽象表现技法重构一种新的审美可能,其韵如宋代美学—妙笔神功,其势如元代美学—雄浑恢宏,这幅代表赵无极探索期与活力期创作之大成的作品,以其浓烈的色彩和势如破竹的笔触成为当之无愧、可比肩重要博物馆藏级别的巨作。
鸿鹄之志 创时代之先河
从小浸润在极为重视文化精神追求的世家中的赵无极从小跟随身为前清名士的祖父习字,这一启蒙影响非常深远,直至其大量开始创作抽象绘画也甚少使用西洋排刷,依然习惯用中式大号毛笔,因其可饱续颜料的同时,以不同运笔方式可使笔锋在浓墨重彩与尖细轻盈间灵活切换,可谓是「以一当十」的智慧。
时值杭州艺专在林风眠、吴大羽等第一代留法艺术家执教期间,这座西湖边的象牙塔开中国风气之先河,力求把最先锋的艺术潮流带入学校,在父亲的鼓励之下,赵无极顺利通过当时颇为严格的考核,成为了艺专最小的学生。无论是林风眠对其绘画直觉的保护和质疑传统的鼓励,还是吴大羽所提倡的「艺术相通,不分东西,只有时代之别,没有地区之分」的理念,艺专岁月无疑为赵无极未来在法国的艺术旅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艺术家甫到巴黎便开始了他对艺术的实验,从50年代早期受保罗.克利的启发初探抽象艺术的诗意,到50年代中期在经历挚爱离开与重新邂逅爱情等感情占据生活的阶段中,进而发现从愤懑、痛苦到平静、放下的情绪在其所创作的画面中皆有迹可循,从而开始探寻色彩与空间所构建的美学关系。直至50年代末期,完成对抽象表现形式的探索,结合自身文化背景同时强调创作直觉,以油彩潜能构建极具灵性气韵的空间,在自传《赵无极自画像》中写道:「我决定不再为画下标题。」自此中西美学形成交汇,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其师辈对调和古今中西的愿景,《12.04.60》也正是创作在这一艺术家完成摸索后、对自己深信不疑且在西方获得声誉的时期。
师诸造化 书写宇宙之无极
宋代刘道醇在《圣朝名画评》有评论:「成之为画,精通造化,笔尽意在,扫千里于咫尺,写寓趣于指下。」赵无极以自然为师,常常思考如何表现「风」、「光」和「虚空」,他凝视西方绘画,回溯中国传统,他并不推崇欧洲学院派的透视法,反而回归东方美学本源,试图在构图上制造移步换景的散点透视,同时汲取宋元美学中对「真景」的追求,以蜿蜒的笔势构建变化动势和空间深度、以笔墨浓淡表现气质和立体感的美学原则,利用油彩的质感重塑一种无限的潜能。《12.04.60》承袭宋代严谨简洁、起伏有序、景致深远的构图,画面极具表现力,体现了艺术家充满激情、如日中天的状态:浓重的赤橙色如初升之朝阳般耀眼,沿着四周向画布中蔓延堆迭直至呈现如火焰般浓烈的红色,画面底部的深红褐色仿佛熔岩蕴含无限能量,其遒劲的线条尘嚣直上,层层推进融入上方浓烈的赤色火焰中,其动势宛如龙飞九霄、凤舞三重,布满画面的轻盈墨色线条游走于书写于绘画之间,近似金文中的鸟兽书,也带有一丝「甲骨文时期」的韵律与庄严,与下方蜿蜒跌宕的笔触共同营造出平衡和谐的空间意象。
《12.04.60》在技巧层面展现了赵无极娴熟的运笔和浓淡虚实的构建上所展示出的对油彩的掌控力,究其核心则展现艺术家对自然、力量与空间的深度思考,也许正是在这一刻他得以将自己对艺术的全部构想宣泄,从而得到超越和解脱之后发现初登法兰西时急于丢掉的「传统」早已内化,中华文明的「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的哲学观其实从未远离。
有感于心 无需再问西东
法国艺术史学者达尼埃尔.马歇索曾如此评论赵无极:「赵无极在创作中表现出以大自然为核心的思索,使古老传统面对古代西方大师和当代艺术家们的创作。他同时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觉真实性影响,却幸运的能够将中国式的画面布局和西方式的丰富色彩和谐的结合。」中国传统山水丰富的精神意涵一直根植于赵无极的内心,他经历了为其所束缚,也经历了被异域文化启发后的归根溯源,而将这份哲学观内化为生命体验后,从而生成一种独属于自己的直觉,因此在他的创作中可上溯宋元山水之气魄,下承西方现代艺术之精华,将浪漫的东方韵味、磅礴有力的笔势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变幻万千的色彩和充满诗意的创作语汇融会贯通,从而超越东西文化藩篱,达到世界性的高度。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