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318 清乾隆 紫檀雕西番莲博古图挂屏 (一对)

紫檀雕西番莲博古图挂屏
拍品信息
LOT号 3318 作品名称 清乾隆 紫檀雕西番莲博古图挂屏 (一对)
作者 -- 尺寸 高163cm;宽84.5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3,800,000-5,0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来源
1. 传由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收藏,后由家族继承
2. P先生私人收藏,法国尼斯,1997年
3. 杜尚家族收藏,法国巴黎
4. 香港邦瀚斯,2015年12月3日,编号50

屏心为紫檀木制,后配鸡翅木框,尺寸硕大。每屏屏心分别雕上、下一圆及一方形开光,开光外满工西番莲卷草纹,纹饰带有西洋式巴洛克风格,圆形开光由夔龙组成,屏心下部为长方形开光,四面开光内均雕博古图,琴棋书画、笔墨宝砚、文房四宝、金石古玉、香炉花器,一应俱有。雕工精湛,细致惊人,叹为观止。
紫檀木料极其珍贵,虽然明代开始为宫廷所用,但后因宫中木料匮乏,便遣使于东南亚寻找紫檀原料存于宫中以供后日使用。至清朝时,宫中所使用紫檀原料皆为前朝所取。清代宫廷家具的设计和生产一般都需要按照皇帝的要求制作,整个过程都有内务府及造办处协调完成。从《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文件》中的记录也可知,清廷对犹如紫檀这样珍贵木料的控制也非常严格。即使内务府顺应旨意不断向民间征收上等紫檀木料,但宫中紫檀木料至十八世纪已经开始匮乏,见郭福祥,《The Art of Furniture-Making in Imperial China,2nd Century BC - 18th Century》,巴塞罗那,2006年,页111及113。
此对屏上的所雕西番莲卷草纹以及贝壳纹饰带有浓厚的西洋风格,这种风格在雍正至乾隆年间清宫家具中已经十分流行。自十七世纪开始至道光时期,清代统治者逐渐对西洋文化产生兴趣,并在清宫建筑及艺术装饰上得以体现,其中以圆明园最为闻名,而当时园内所陈设的家具及艺术品,亦有明显的西洋风格。当时宫廷的木匠大多来自广东和苏州,他们进入造办处后不断将各地家具工艺融会贯通,形成了「京作」。此对屏之雕工融合不同风格,而当时制作所耗之工、之时、之料不可估量。
此类纹饰多见于法国洛可可风格装饰艺术之上,清朝统治者亦将其借用于皇家宫殿之上。如在圆明园海晏堂的建筑上即可见到很多贝类装饰,见一幅1786年印海晏楼铜版画,著录于《圆明园:大清皇帝最美的梦》,台北,2013年,页258-259,图V-10;另见故宫博物院藏一件清乾隆紫檀西洋花纹扶手椅,其靠背上亦雕有贝类纹饰,参看《故宫博物院文物珍品全集:明清家具(下)》,香港,2002年,图39。
清式家具的工艺和风格可算是在雍正、乾隆两朝奠定。社会整体的审美观从崇尚简洁演变为追求华丽繁缛,加上当时西洋工艺传入中国,所生产出的家具都有明显的时代风格。本拍品有着承先启后、仿古创新及具备东西文化的特色,就像在官窑瓷器和玉雕上看到的风格一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重华宫紫檀屏风八扇,所饰的博古纹与本对屏风可作对比,见《故宫建筑内檐装修》,北京,2013年,页148-151,编号129。另外,本对屏风上所饰之开光龙纹也具有明代遗风,可对比伦敦维多利亚及阿伯特博物馆藏一桌,定为1550-1600年,见C.Clunus,《Chinese Furniture》,香港,1988年,页57-59,编号47。
紫禁城重华宫西次间家具陈设里北墙靠墙有一紫檀雕花顶竖柜,其纹饰与本拍品可资对比,唯重华宫之例雕刻较为浅,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明清家具(下)》,香港,2002年,图版260;也参考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件清中期紫檀嵌桦木柜格,下部对开两门的门心正中所雕的折枝牡丹纹与本拍品相似,同样也是在周围雕西洋巴洛克花纹,见《永乐文渊 – 清代宫廷典籍文化艺术特展》,澳门,2007年,页463,编号149。另参考一对清乾隆紫檀椅子,也饰有西洋巴洛克风格卷草纹,售于香港佳士得,2008年12月3日,编号2503。
马塞尔•普鲁斯特是法国著名的意识流作家,其代表作《追忆逝水年华》全文共计七卷,是全世界最长的小说。作品结合作家亲身经历,细腻刻画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法国上流社会和文人雅士的心理活动,开创「意识流」小说之先河。马塞尔的父亲阿希尔是知名的传染病学家,专研对霍乱疾病的治疗。在他服役期间曾多次造访亚洲,并对控制及治疗霍乱做出重大贡献,并荣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