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017 清康熙 红釉盘 (一对)

红釉盘
拍品信息
LOT号 6017 作品名称 清康熙 红釉盘 (一对)
作者 -- 尺寸 直径16cm 创作年代 清康熙
估价 300,000-5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大清康熙年制”款
备注:宝德轩美术馆珍藏

敞口,弧壁,圈足,造型规整,盘形周正,胎体坚硬细密,形制优美。器内外壁皆施红釉,口沿留有一线“灯草口”,对比鲜明。釉色深沈匀净,釉质光亮,釉面莹润。器底施白釉,中央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对比国家博物馆藏“御赐纯一堂”款蓝釉盉碗可见,二者款识书法如出一辙,而国博藏盉碗郎廷极任江西巡抚并督理景德镇陶务期间的郎窑标准器,可知本对红釉盘正是郎窑所出隽品。
红釉瓷器始创于明永乐、宣德年间,为景德镇所创制,亦称“鲜红釉”、“霁红釉”、“宝石红釉”。古代配制红釉料时往往将黄金、珊瑚、玛瑙、玉石等珍贵之物碾成粉末掺入其中,不惜工本。由于红釉的生产气氛不易控制,成品率也相对很低,因此更为名贵,当时即有“千窑一器,万里挑一”之美誉。明中晚期红釉器曾一度失传,至清代才恢复烧造。
康熙一朝,上承晚明好古之风,于瓷业方面表现尤为显着,彼时景德镇重视临摹历代名瓷,成就斐然,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则是成功恢复了失传数百年之久的鲜红釉。对于康熙以来鲜红釉制作再度在景德镇流行的状况,干嘉时期南昌学者龚轼结合自身所见所闻在《景德镇陶歌》中如此记述:“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抟烧百不同。”诗中强调鲜红釉的烧制依然非常不易,耗费巨大,但结果绝非人力可控制,最终还由复杂又微妙的烧窑气氛来决定。本品古趣盎然,釉色妍美滋润,深具永宣红釉遗韵,诚为康熙时期一例成功的红釉器,又成对保存,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