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556 齐白石 1951年作 花实各三千年 镜心

花实各三千年
拍品信息
LOT号 2556 作品名称 齐白石 1951年作 花实各三千年 镜心
作者 齐白石 尺寸 69×35cm 创作年代 1951年作
估价 5,000,000-6,0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出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三),第93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题识】花实各三千年。秀仪女弟子属,九十一岁白石。
【印文】齐白石、人长寿
【展览】
1.「第二届海外回流精品汇报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9月。
2.「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三)」,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说明】
1.上款人「秀仪」为齐白石女弟子郭秀仪女士。
2.藏家购自齐白石女弟子郭秀仪亲属旧藏拍卖专场。

觉来落笔不经意 神妙独到秋毫巅
─ 母亲生平以及拜师白石之轶事 黄 向明
父亲和作家老舍是莫逆之交,二人志同道合,过从甚密。一日,父母前往舒宅作客,恰好老舍与夫人胡絜青正在欣赏白石老人的一幅妙笔丹青。条幅上画的是一群虾,款识:「水趣」。然而,母亲看到的不是白纸上一只只僵硬死板的虾干,而是一群活虾,一群在山溪中戏水、充满了生命力的青虾。她依稀看到它们柔软、劲挺的触须,在水流中不断张合;灵活、细长的躯体也随着水势节节蠕动。屈伸多姿,美不胜收。她完全被吸引住了,仿佛自己也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坐到了「水满清江花满山」的溪流之畔,赏玩那「小溪清水平如镜,‘群虾游’(原文:‘一叶飞’)来细浪生」的曼妙美景。渐渐地,她竟感到那群虾在她心里游,在她心里跳。这时,潜藏在她灵府深处、连她自己也从未察觉的艺术精灵突然被唤醒了。她仿佛听到了几声呼唤——遥远、清亮、柔美、悠扬。那是从玉宇苍穹传来的天音,她循声而去,不觉日月之清辉,不知自身之所为。最后终于和挚友胡絜青一起,来到了国画泰斗齐白石的身旁……大师听完母亲不胜钦仰,慕名而来的表白,并不言语,却欣欣然即兴挥毫,在绵软的宣纸上错落点染。转瞬之间,寥寥数笔,几只栩栩如生、浓淡有致的河虾已跃然纸上。「来,你也画一只。」老人把画笔递给母亲,含笑说道。
母亲乍闻,不觉一惊,但马上意识到这是入门的测试。
她阅历广博,处变不惊,所以很快就静下心来,提笔勾勒。初时还稍感忐忑,不久便放开手脚,随意涂抹。十几分钟之后,居然也画出了几只怪模怪样的草虾。
老人看毕,轻捋长髯,点头笑道:「初次捉笔,自难人流,能够如此,倒也不易。孺子可教。」
母亲一听,心领神会,马上双手合十,欣然郑重说道:「感谢恩师教诲,请受弟子一拜。」言毕,即行拜师大礼。「果然是性情中人,深解吾意。哈哈哈哈……」老人开怀大笑道,「你我大概前世已有师生之缘罢。今日相逢,可喜可贺……」
多少人匍匐在北京跨车胡同13号院内、大师亲手镌刻的「白石画屋」(因屋前装有铁栅栏,又称「铁栅屋」)横匾之前,也难获一诺。如今母亲却能一语动人,就马到成功,这大抵也是天意难违,不经意中的神妙独到了吧……
从此,母亲和胡絜青便成为不离恩师左右的两位关门弟子。老师对她说:「秀仪,你可千万别小看这些草虾,我下了几十年的苦功,才抓住了它们的神韵。我十几岁就开始画虾,到了六十岁还未如理想。我于是在画案上的玻璃缸里长期养着几只长臂虾。朝夕揣摩,凝眸谛视。研究它们的体态;注视它们的泳姿;还不时用笔杆挑逗它们,观察它们跳跃的架势。然后再挥毫作画,孜孜不倦,废寝忘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虾儿们便活跃在我的心中,畅游于我的笔下了。你看我像是一时兴起,信手点染,其实这一笔下去,凝聚了我五六十年的功力啊。这就是苏东坡所谓:‘觉来落笔不经意,神妙独到秋毫巅’的境界。」
老人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从作画的基础开始,教授母亲如何巧妙地把粗、细,浓、淡,软、硬不同的笔墨线条配合起来;如何充分利用纸、笔、墨的性能,掌握水墨在宣纸上的自然渗化作用,使虾充分表现出阴、阳,向、背,轻、重,厚、薄的质感等等,才能画出跟在水里一样透明、游动的活虾。尔后,大师又将一生所学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并谆谆教导说:「作画的诀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更郑重告戒她:「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母亲得其道,记于心,笔耕不怠,砚牛不歇,将她全部潜在的绘画天赋都充分发挥了出来,逐渐达到了老师所说「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要求。母亲笔下的鱼虾、走兽、禽鸟、花卉、人物、山水、无不活龙活现,栩栩如生,既有灵气,又富创意,极具动感,充满生机。一代宗师老怀大慰,欣然在自己得意门生的画幅上频添妙笔,并作题记:「秀仪女弟子画水鸡七只,老人多事,再添五只。」;「秀仪弟子画猫之墨色为白石所添。」云云。大师晚年极少为他人的画作题词,惟独对母亲另眼相待,短短几年之中竟为她题辞近百幅之多,委实令人惊羡。
白石诗云:轻描淡写各劳神,受得师承见本真。八十老翁先论定,半如儿女半风云。「半如儿女半风云」一句道出了他自己绘画的风格与特色:赤忱儿女的情致与风采,九霄风云的灵动与气概。
正是这种水乳交融,合而为一的惊人造诣,方才成就了这位世界大师万古千秋的艺术天地。
(黄向明为郭秀仪之子)

此幅作于1951年,乃白石为女弟子郭秀仪所写。1951年初,郭秀仪女士在老舍夫人胡絜青的引荐下,向齐白石拜师学画,成为齐白石的入室弟子,齐白石对郭秀仪的绘画天赋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拜师后,郭秀仪每周至少去老师家一次,学习绘画。齐白石不仅在郭秀仪作品上题词,还经常赠送给她自己的作品。另外,齐白石还不时委托郭秀仪帮忙卖画。郭秀仪夫妇借此机缘收藏了大量齐白石晚年的作品,多达三百幅,这些画作在「文革」中遭遇查抄,后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落实政策时被退回。
此幅作品便是郭秀仪与齐白石一段诚挚交往的见证。寿桃是齐白石一向喜欢的吉祥题材。画中一提篮内放有两个桃子,画家用饱满的浓墨来描绘提篮,用笔苍劲老辣,提手的转折处更显出用笔的坚实与准确,一气呵成,犹如铁锥一般,充满了一股霸悍之气。篮中桃子,白石老人则用暖色调的饱满热烈的红色来表现,并点缀以嫩黄色,突显出桃子的新鲜之气。同时红桃与墨篮之间也产生了强烈的色彩对比,使画面更显得明快、响亮而又具有活力。画中题句所用的篆书则是此作品的另一亮点,白石老人一生都在勤勉自励和追求真善美的艺术探索之中,其对书法的兴趣也是从未间断,晚年更是善作行、篆二体的书法,其篆书彪悍、矫健,阳刚,让人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一种率真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