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535 徐悲鸿 1951年作 奔马 立轴

奔马
拍品信息
LOT号 2535 作品名称 徐悲鸿 1951年作 奔马 立轴
作者 徐悲鸿 尺寸 112.5×64.5cm 创作年代 1951年作
估价 2,400,000-3,0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立轴

【题识】百载沉疴终自起,首之瞻处即光明。悲鸿辛卯,世廉先生雅教。
【印文】悲鸿之画
【鉴藏印】谭启龙收藏章
【说明】
1.上款人:「世廉先生」或为霍士廉(1909-1996),山西省忻县北堡村人。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屡任军政要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出任陕西、宁夏、山西领导职务,为西北发展殚精竭虑。在领导农业部期间,他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原则,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分类指导,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教育工作,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对确保全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顺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本幅为谭启龙先生旧藏。谭启龙(1913-2003),江西永新人,曾用名胡志萍。1928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革命工作,1933 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谭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先后担任各级要职,是党忠诚的好干部。
3.谭先生与夫人严永洁平日工作繁忙,闲暇之余均好书画,与彼时文艺界很多名人关友善,尤与徐悲鸿、黄胄、傅抱石、关山月、赖少其熟稔。往来雅集,获赠良多,本幅便为彼时政坛、艺坛名人相交过往之雪泥鸿爪。

在中国文化的视野中,马是集忠诚、勇猛、无怨与驯良于一身的动物形象。正如徐悲鸿在这件这件创作于1951年的《奔马》一样,在徐悲鸿的笔下,画面上的马身材高大、腿部修长,善于奔跑,向往自由,徐悲鸿突出了马的肩部、胸部、颈部大块肌肉的形状,使马的形象英俊、雄健。面部以鼻骨、颧骨为交界,躯干以肩部、胸部的肌肉为交界,黑白分明,为了突出这一效果,他着意强调舞动着的浓重的鬃尾以及四肢的下半部,并在马头上略加白粉,造成画面强烈的感染力。头部的特征是用强有力的棱角描绘出来,脸上有道长长的「白斑」,脖子伸长,有力的拱起来,关节、蹄子都画得结实。马的外部结构用线条勾出,明暗变化以水墨渲染处理,极具奔腾之势,这种造型设计更能凸显出马的英俊雄健的形象。
徐悲鸿笔下的马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所有的马都是没有马鞍和缰绳,它们坚韧、奔放、昂扬、但也时时流露出希望与忧愤之意,具有人格象征的特质。从艺术表现看,他笔下的马既有素描、解剖的精确严谨,又以中国书法艺术神采飞扬的笔法,大刀阔斧,画出马的精神,因此「信笔落落,自然超妙」,痛快淋漓,游刃有余。无论是他笔下的群马、奔马、立马、走马还是饮马,都有着充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象征意蕴,徐悲鸿将自身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精神融入到观察和感受到的马的形象中,在写实的形体中充满着浪漫的遐想和激情。
马这一题材寄托了他希望中国人像那一匹匹奔马一样,顽强拼搏、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强烈情感,也隐喻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华儿女的英勇奋发。因此,与其说徐悲鸿是现实主义,不如说他是浪漫主义,或者说是浪漫版的写实主义。他以诗人一般的情怀,以少小时候就拥有的「江南贫侠」、「神州少年」的英武豪气站在现实世界的黑夜此岸,向往着未来。于是他的马就是向往新世界的曙光,飒爽奔腾、一往无前。在他对待绘画所下的功夫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倾注于其中的感情,并将这种情感化作一种精神、以马为载体而表现出来。几乎历代中国画皆有画马能手,然而徐悲鸿的马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奔腾在中国画坛上,体现着一种雄壮的气魄,散发着英雄主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