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480 元 粉青釉双摩羯耳瓶

粉青釉双摩羯耳瓶
拍品信息
LOT号 5480 作品名称 元 粉青釉双摩羯耳瓶
作者 -- 尺寸 高27cm 创作年代
估价 3,500,000-4,500,000 成交价 RMB 5,750,000
材质 形制


备注:
· 日本重要私人收藏,购于20世纪初

本品瓶盘口,长颈,折肩,直筒腹,浅圈足。内外施粉釉,胎骨稍厚,颈部两侧置摩羯耳。足沿呈赭色。此器形制因似造纸打浆所用槌具,亦称纸槌瓶,为宋代极为高级之瓶形一类,而于瓶颈两侧附贴双耳,则为南宋龙泉窑所特有,普见凤耳及鱼耳两种,摩羯耳较少。除了清宫旧藏数例,此造型亦深受日本藏家所青睐。东京根津美术馆2010年举办《南宋の青磁》展览中,曾展出多件日本知名收藏的龙泉凤耳或鱼耳瓶,见展览图录17-25号。其中一件藏于京都阳明文库,被列为日本「重要文化财」的例子与此器甚为相似,高度亦同,惟釉表片纹较为明显,见图版17号。
此瓶通体施粉青釉,其塑摩羯耳造型于同类中极为罕有,品相完好。其耳部以摩羯装饰,其摩羯原又称为鱼龙。摩羯为佛教中的一种神鱼,龙首鱼身,亦为印度神话中的河水之精,生命之本,可创造一切,也可融化万物。大藏经《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云:「摩羯者,梵语也。海中大鱼,吞噬一切。」有吉祥、辟邪之寓;由此可见,印度的摩羯与中国的龙、凤、麒麟一样均属凭想象集中数种动物为一体的纹饰。这种纹饰大约出现于公元三世纪中叶,公元四世纪传入中国。《洛阳迦蓝记》记载有如来作摩羯大鱼,从河而出,十二年以肉济人处,起塔为记,故以摩羯为饰表达了人们希望借此得到佛祖的恩惠和保护。南宋时期,龙泉窑的制瓷匠师创烧出精美绝伦的粉青釉与梅子青釉瓷器,而被南宋政府关注,其产品大量进入皇宫,成为宫廷御用之物。
本品青釉无开片,釉质醇厚莹润,古韵悠然。此式摩羯鱼双耳瓶较之其它鱼耳、凤耳瓶少见,可资参考的同类实例不多,英国维多利亚及阿尔波特博物馆藏一例,亦为摩羯耳,但尺寸较本品略小,耳部装饰精细程度亦存在差异。传「摩羯」传入中国的时间,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古时「摩羯」有两种形象,一种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羊身鱼尾」的神兽形象(Capricornus),相传是古希腊神话中牧神潘恩的化身。另一种是印度神话中的河神,传说是长着长鼻、利齿、鱼身的动物(Makara)。「摩羯」随着佛教进入中国,南北朝的《洛阳伽蓝记》已有关于「摩羯」的记载:「河西岸有如来作摩竭大鱼,从河而出,十二年中以肉济人处,起塔为记,石上犹有鱼鳞纹。」而中国人描绘的摩羯宫图案,就是一只生有双翼的龙首鱼身神兽,跟西方的羊身鱼尾「摩羯「图案有存在差异。
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就绘有摩羯形象。不过《洛神赋图卷》原作已失传,传世的《洛神赋图卷》多为宋人摹本。从辽宁博物馆藏的宋摹本《洛神赋图卷》来看,摩羯的长相是较狰狞的。到了唐宋时期,摩羯造型已经完全中国化,跟中国传统吉祥动物鱼、龙的形象相融合,常被描绘成龙鱼状,并且作为装饰性图纹广泛画到瓷器、铜器、漆器上,许多瓷器、玉器、金银饰品还制成摩羯的形状,自此,摩羯便早已被唐宋人赋予了吉祥的涵义。
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点。通过海上贸易,日本较早接触到浙江越窑的青瓷,而对龙泉青瓷的进口至迟能够寻溯到13世纪。除北海道外,日本其他三大岛都有龙泉青瓷出土。1323年,一艘从浙江宁波到日本博德的贸易船在高丽新安沉没,打捞出的近两万件中国瓷器中,有60%为龙泉青瓷。「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龙泉青瓷在日本非常受欢迎,并被皇室、寺院、世家收藏。此式龙泉双耳瓶于日本文化中称为「鯱耳瓶」,极受日本藏家推崇。多藏于日本重要寺庙、及茶道家族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