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016 1922年作 高存道画 双松图扇骨 近 金西厓刻

高存道画 双松图扇骨 近 金西厓刻
拍品信息
LOT号 5016 作品名称 1922年作 高存道画 双松图扇骨 近 金西厓刻
作者 -- 尺寸 长31cm;宽3cm;高2.4cm;重61g 创作年代 1922年作
估价 300,000-500,000 成交价 RMB 598,000
材质 形制
出版
《金西厓竹刻作品目录》手稿本,无页码,扇骨第33号。
《竹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王世襄编着,1991),页43。
《刻竹小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金西厓,王世襄编,2003),
页264。

释文
「听松」
「壬戌(1922)九秋写松双树,回摹少温篆势。孟冬。西崕刻画。」刻铭并款识
「季言四兄正之。存道。」刻款

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客散初晴后,僧来不语时。
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
―唐‧李商隐〈高松〉
「高存道画 双松图扇骨」着录于手稿本《金西厓竹刻作品目录》扇骨第33号:「白竹。高鱼占画双松又书篆字。壬戌九月(1922)。阴文(又)。壬戌十月下旬刻成。」(注释1)扇骨一面为西厓刻画家高存道(1876〜1960)所画双松,另一面刻篆书「听松」二字。西厓刀笔利落,于扇骨狭长尺幅,写凌空双松,雄健遒劲,松针挺拔,更见坚韧弹性;双松纠结盘错之间,枝干出入于画外,其姿偃俯,若风涛卷尽,欲成蟠龙之状。刻画细腻传神,但使观者如聆听松风、如闻见李义山所写:「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之高松也。
金西厓于另面以铁笔精篆李少温篆书「听松」二字,可称一绝。少温为唐代书法家李阳冰(唐玄宗开元年间)。李阳冰以篆学名世,精工小篆,为秦篆后一大变革。少温承李斯《峄山碑》玉筋笔法,然在体势上变其法,以圆淳瘦劲取胜,结体纵势且修长,线条遒劲,笔画粗细一致,婉曲翩然,称「铁线描」。清初收藏家孙承泽(1592~1676)《庚子消夏记》:「篆书自秦汉而后,推李阳冰为第一手。」(注释2)。金西厓款识「回摹少温篆势」中的「篆势」系指篆书的形体气势而言,清代恽敬(1757~1817)《张皋文墓志铭》载,张皋文(1761~1802)善书,初学李阳冰,后学汉碑额及石鼓文。尝曰:「少温言篆书如铁石陷入屋壁,此最精。晋书篆势,是晋人语,非蔡中郎语也。」此说原出自唐人舒元舆《玉筋篆志》形容李阳冰篆书:「虫蚀鸟步,铁石陷壁,龙蛇骇解,鳞甲活动」,尤为恰切精妙。
注释1:金西厓,《金西厓竹刻作品目录》手稿本,无页码,扇骨第33号。
注释2:(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古代书画著作选刊本,2011),页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