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北京保利秋拍 | 闲居受用:翦淞阁精选文房名品

发布时间:2019-10-24 新闻

翦淞阁今秋再度和北京保利携手合作,隆重推出:「闲居受用:翦淞阁精选文房名品」专场。专场雅称「闲居受用」采自南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序:「吾辈自有乐地,悦目初不在色;盈耳初不在声。尝见前辈诸老先生多蓄法书、名画、古琴、旧砚,良以是也。明窗净几罗列,布置篆香居中,佳客玉立相映。时取古人妙迹,以观鸟篆蜗书,奇峯远水。摩娑钟鼎,亲见商周。端砚涌岩泉,焦桐鸣玉佩,不知身居人世,所谓受用清福,孰有踰此者乎?」是次即以文人闲居生活受用之香具、茶具、文具为题,精选文房清供如砚台、笔尊、笔屏、书灯、画具、砚山、鸟笼、暖炉、花盆、印章、臂搁、竹刻扇骨乃至明代香具之炉瓶盒与香筒及黄花梨制器等,其中包括江千里、邵文右、周尚均、杨季初、蔡时敏等工艺美术名家,乃至清末民初画家任伯年、竹刻大师金西厓、画家唐云等,俱为其流传有序且珍罕难得的文房清供与艺术精品。

清 邵文右制 叶小鸾闲居图竹笔筒

清 康熙四十七年(1708)

尺寸:长12.2cm、宽12.2cm、高16.3cm、重524g

出自嘉定竹刻名家邵文右之手,制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以通景式构图刻晚明吴江才媛叶小鸾(1616~1632)闲居临案之景及其诗作《又题美人遗照》小诗:「微点秋波溜浅春,粉香憔悴近天真,玉容最是难摸处,似喜还愁却是嗔。」此首七绝为叶小鸾读《西厢记》、《牡丹亭》,因见前有莺莺、杜丽娘像,心有所感,因而题诗于书上者。叶小鸾,字琼章,晚明吴江人。父叶绍袁、母沈宜修,姐叶纨纨、叶小纨皆为著名诗人、文学家。小鸾貌艺双全,诗书画兼能,有「德才色三不朽」之誉,年仅十六,未嫁而逝,家人咸以为仙去,有《返生香集》。笔筒采用减地高浮雕,辅以阴刻等技法镌成。雕工精湛,刀法变化多端,种种文图浮雕隐起,运刃出之。刻石顿挫有力,人物衣着行云流水,花卉叶脉则深镂之,层次分明,纹理装饰细如发丝,煦煦清雅。邵文右,(此前文献误作朱文右,今从传世署款作品实例更正。)或作文友,号筠斋,师从清初竹刻第一高手吴之璠,尽得其指授,嫡传绝艺,为其女婿及高足第一。是件作品构图纤秾雅致,刀法洗练精绝,堪能媲美上海博物馆所藏吴之璠二乔并读书图竹笔筒。清金元钰《竹人录·吴之璠 朱文友》:「婿文友得父翁指授,能传其艺。」

明 中书斋铭 黄花梨葵形笔尊

尺寸:长18cm、宽18cm、高18cm、重1228g

精选黄花梨良木美材镌制,葵形笔尊。敞口,斜壁,底有三矮足。底座略弧突,浅浮雕起六棱葵花花瓣,又与笔筒底部阴刻变形葵花纹线条相连,并呼应筒身形式,其构思设计,精绝巧妙,为其显著特色。筒身呈葵花形六瓣花式,每一面均微微凹进,又于筒身内部起棱,相较于圆形笔筒可运用辘轳协制,此葵形笔尊之雕造难度极高。

明 追遵秦汉媲美商周冲耳式铜香炉

尺寸:长13cm、宽13cm、高7.3cm、重1107g

冲耳乳足式,藏经纸色。其色皮润厚,隐亮含光;其体雄骨坚,入手沉甸。唇边外敞,鼓腹圜收,炉底隆起三乳足,宛若自然生成;口沿耸立冲天耳,圆健有力,适与炉身浑然一体。炉底錾镌长方框二行八字「追遵秦汉媲美商周」篆书款识,字体横直方折,刀笔遒劲雄强,颇具汉印神韵。

冲耳乳足炉乃宣炉系统中的经典样式,多脱胎于古代青铜鼎彝,或取法宋代瓷器双耳三足炉的造型,以遗貌取神,追求线条简洁流畅,备受崇古、好古的历代赏鉴家所钟爱。

清 杨季初制 秋林晚翠图紫砂笔筒

尺寸:长12cm、宽12cm、高13.8cm、重960g

为杨季初制紫砂名品,以宜兴本山粗绿泥为体,敷以嫩黄泥为表,泥绘并浮雕色泥于外壁。构图采通景平远法,远山起伏,施以披麻皴,近景坡岸以小斧皴兼苔点,呈现出山石嶙峋质感;前有疏林屋宇,参差错落,深浅浮雕、浓淡墨色以突显其层次感。当代宗师顾景舟尝言:「杨季初的作品将文人画的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构图、意境极具书卷气,是紫砂陶在昌盛时期曾作为文人高雅文玩的明证。」杨季初,活跃于清雍正至乾隆年间,江苏宜兴人,创始紫砂色泥堆绘艺术,为陶艺美术增添一类专门技法。杨季初文化涵养深厚,深谙绘事六法,为兼擅雕塑之能手,取法高古意韵,继陈鸣远之后,有一代大师的雅誉。

此次再推出多件近代竹刻大师金西厓与书画名家合作,见载《金西厓竹刻作品目录》之竹刻扇骨、臂搁精品。值得一提的是,数件为金西厓所自藏,其中包含两件傅式诏先生旧藏。傅式诏为海上著名篆刻家、碑帖鉴赏家、书法家白蕉(1907~1969)弟子,富收藏,尤好印谱,精竹刻,早年曾拜金西厓为师,其刻竹之功,金西厓多赏识。两件旧藏为傅先生晚年因病托人售出,经王世襄先生介绍,入藏于翦淞阁者,因缘殊胜,意义非凡。

近 金西厓刻 金拱北画钟馗 罗振玉篆书 褚松窗题字扇骨

1928年

来源:金西厓旧藏

出版

《金西厓竹刻作品目录》手稿本,无页码,扇骨第111号。

《竹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王世襄编著,1991),页47。

《刻竹小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金西厓著,王世襄编,2003),页270-271。

《湖社月刊》上册(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据原刊重排编印,2005),总456页。

尺寸:长33.5cm、宽2.3cm、高2.6cm、重59g


由金拱北画钟馗,金石学者罗振玉、篆刻名家褚德彝题字,为金西厓之铭心绝品。缘此钟馗像为其兄金拱北于1926年辞世前数日所绘成,西厓抚其手迹之犹存,痛鸰原之永隔,因手自镌刻,并嘱友人褚德彝题字以纪念之,拓片刊载于《湖社月刊》,西厓自藏而传世,为其竹刻作品中独一无二、深具纪念意义者。

近 金西厓刻 郑孝胥行书竹秘阁

1923年

来源:金西厓旧藏

出版

《金西厓竹刻作品目录》手稿本,无页码,臂搁第15号。

《竹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王世襄编著,1991),页59。

《刻竹小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金西厓著,王世襄编,2003),页296。

尺寸:长32cm、宽8cm、高2.3cm、重158g

为近代书法名家、溥仪帝师、满洲国国务总理郑孝胥于癸亥年(1923)所书自作诗、金西厓铁笔精篆。癸亥年七月,郑孝胥由福州同乡陈宝琛引荐入宫,任「懋勤殿行走」,为清室复辟出谋划策,此自作诗:「九渊正有骊龙睡,酝酿风云暗八区,帝子元珠谁索得,可知象罔是吾徒。」写于此年孟夏,正反映郑孝胥此际踌躇满志、蓄势待发之心境;其行书笔势苍劲,瘦硬飞舞,金西厓以深刻法镌之,意完神足,极为难得罕见。另一件集近代名家诗、书、画与竹刻四绝于一扇者〈近 金西厓刻 陈宝琛行书扇骨 庞虚斋画 褚松窗隶书扇面〉,此作由同光诗人、溥仪帝师陈宝琛自书诗,收录于陈宝琛《沧趣楼诗集》,由金西厓铁笔精镌之,扇面分由褚德彝书法,近代收藏大家、画家庞虚斋书画,皆为不可错过之绝品。

清 周义制 葡萄藤蔓黄杨扇柄

尺寸:长24cm、宽5.5cm、高1.8cm、重45g


取黄杨佳木精刻扇柄,扇柄两面满雕葡萄藤蔓,葡萄硕果累累,珠圆玉润,各具妍姿;果叶舒张或翻卷起伏,隐起圆滑,生动自然;藤蔓虬曲牵缠,惟妙惟肖,须梗纠蟠,如扭铁丝,蜿蜒缠绕,或由下而上,以自叶面蛀洞穿而出之者,有画龙点睛之妙,尤见艺匠鬼斧神工、般尔之能。此作无名款,由雕刻主题、风格与材质观之,当出于晚清雕刻名家周义之手。周义(1861~1911),又名周三,湖南长沙宁乡县人。晚清著名雕刻家,与画家杨世焯(1842~1911)、湘绣家萧咏霞(1887~1954)同为宁乡县麻山人,三人被誉为「宁乡三绝」,也被誉为「麻山三杰」。所刻多檀栴黄杨,或以象齿,然不恒见也。所作诸器皆善,而扇骨为最工。所作多不镌名款,虽花叶层迭,枝柯磥砢,而圆润如珠玉,拊之滑不溜手。其涩而拒手者,伪作也。周义尝云:「刻工十之四,磨工十之六」,盖磨尤难于刻也。

明 黄花梨卷云纹琴桌

尺寸:长138.8cm、宽42.8cm、高77cm


黄花梨木制,案面攒框镶板心,面下牙条与锼出的云纹牙头为一木连作,牙条两端衔接牙堵成环匝。案腿上端打槽,夹牙条、牙头与案面相交,此为夹头榫结构,前后腿间装双横枨。全案光素无华,无过多修饰,体现明式家具简洁明快之特色,细节做工考究,稳重大方,反映明式家具典型的造型美感。

明 螭龙灵芝图竹香筒

尺寸:长3.5cm、宽3.5cm、高20cm、重80g


竹刻香筒,色泽沉穆,葆光莹润。两端以回纹为边,筒身周匝透雕双螭,俯仰相对,双螭昂首瞠目,张吻吐舌,口衔灵芝。螭龙须发戟张,肢爪有力,灵芝回旋蜿蜒,满布器身。整体构图全以弧线、曲线组合搭配而成,以螭脊一线作主旋律,其它则为伴奏与和声,形成强弱激荡、深浅抑扬、回转流畅等各种变化及动感效果,犹如绕梁乐曲,饶富韵律之美。螭龙纹饰多见于明代织锦、家具等工艺精品,为明人精心之制,堪与王世襄先生俪松居旧藏「明双螭纹透雕香筒」比肩齐声。

明末清初 江千里制 黑漆螺钿山水人物香盘一对

水松石山房旧藏

尺寸:长12.5cm、宽12.5cm、高1.2cm、重35g


为英国水松石山房旧藏,两件香盘均表现园林庭院一角及山水人物的闲居活动,取材自《孟浩然踏雪寻梅》与《焚香观画》之故事情节。人物、花木、奇石等皆细心选配不同色彩的螺钿,加以镶嵌,异彩纷呈。细如人物五官、衣纹与姿态俱栩栩如生。底部有「千里」款识。螺钿光泽堪比翡翠,赏心悦目,诗人刘应宾(1588~1660)有诗赞赏云:「螺钿妆成翡翠光,紫霞秋澈婺州香,形态俱美真通太,假寐仍期到醉乡。」江千里为明末清初著名漆器工艺家,扬州人,一说浙江嘉兴人。他善制嵌镶螺钿漆器,工艺精湛,所制漆器多有「千里」款。入清以后,「千里」二字已成精致螺钿漆器代名词,嘉庆《重修扬州府志》载时人流传:「杯盘处处江秋水,卷轴家家查二瞻。」

清 任伯年画 钟佩贤铭 纫斋小像砚

尺寸:长14.6cm、宽9cm、高2.6cm、重754g

老坑端砚,石色紫赭泛红,石质坚润如玉,呵气成泽。砚作长方,砚面开砚堂,四周起唇,深雕斜通式砚池,砚侧两面镌有钟佩贤篆书题铭。旧配楠木盒,里髹黑漆,盖面为黄福懋隶书刻铭。砚背覆手,坳入宽平,镌刻任伯年所绘陈允升小像,衣褶线条遒劲流畅,人物容貌以极浅阴刻为之,形神毕肖,精妙绝伦。画像右上行书题刻:「纫斋先生五十八岁小象,光绪三年(1877)十月之望,山阴任颐写」,左侧阳文「壶翁」印款。由其修洁明快之刀法、肖像面容所采的浅刻风格推测,很可能出自晚清雕版、篆刻名家、竹人蔡照之手。上海博物馆藏〈蔡照 竹刻人物臂搁〉为其浅刻人物风格之代表作,可为参照。

砚背此帧小像为画家任伯年为友人陈允升所绘肖像。任、陈二人交谊深厚,任伯年初至上海发展时,多受陈允升之提携与帮助。当时陈允升与胡公寿等人经常为任伯年作品宣扬、推荐,因使其画名大噪,终成画坛巨匠,可见纫斋在任伯年心目中的地位。光绪四年(1878)陈允升集历年所绘山水百余幅,由其子陈光豫摹缩成图付梓,刊刻为《纫斋画剩》一书,卷首所附〈纫斋先生五十八岁小象〉与此帧小像相同,两者俱摹缩自任伯年所绘肖像,任伯年作品摹于金石其上者甚为少见,识者可珍也。

清初 文殊尊者寿山石艁像

水松石山房旧藏

尺寸:长6cm、宽3.2cm、高6.5cm、重82g

寿山石雕刻而成,石质温润细腻。采圆雕与浮雕精镌之,刻画细致,尊者衣纹鲜明而有质感,手持净瓶,眉宇低垂,俯视芸芸众生,神情庄严慈祥,青狮回首凝望,似在谛听说法,神态生动自然。文殊菩萨为「华严三圣」之一,利显智、慧、证,象征智德、正德,与普贤菩萨相对应,为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右左胁侍,其座骑是青狮。此作为英国水松石山房旧藏。

清 东方朔献寿竹艁像

出版:《尚像成形:中国传统竹雕艺术》(台北:历史博物馆,高玉珍主编,1996)

尺寸:长14.6cm、宽11.5cm、高17cm、重216g

传为嘉定竹人蔡时敏所制,以整料竹根圆雕镌成,色呈枣红,莹润古朴。东方朔倚坐于湖石之上,束发岸帻,隆额高颧,脸庞圆润,眉开眼笑。身穿广袖宽袍,腰系帛带,于腹前缀结;袍裙蔽膝,足蹬布履。右手执药锄,左手捧寿桃,脚边置有药篮。东方朔神态自若,笑容可掬,带有诙谐幽默之神情,流露神仙之气。刻者攫捉人物瞬间开怀灿笑之神态,于五官细节处雕琢细腻;善用竹根之形质,存于意想,随类赋形,更见功力,人物、衣纹线条流畅自然,修饰光磨之工,而与湖石坡坨之处处层迭、洼隆与崎岖方折,游刃于狭隙之间,恰成对比。此作无款,以雕刻风格论,推为蔡时敏之作,曾著录在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编《尚像成形:中国传统竹雕艺术》(1996)一书。

明 铜鎏金行龙笔格

尺寸:长14.8cm、宽8.2cm、高8.5cm、重465g

铜铸鎏金行龙笔格,拨蜡法精铸,铜质精纯,入手沉重,鎏金纯美匀亮。行龙造型古朴,目光炯炯有神,昂首阔步,姿态威猛,神气十足。其右足前探,左足后弓,肢爪有力,其蓄势而发之姿,张力十足,腾挪矫健之态,极富动感。螭龙背上镌有凹凸起伏的背鳍,双足有突起的锥形火焰披毛,形成可倚搁之处,正可搁笔,以供文房受用。笔格即笔搁,古有其制,是书案上置笔或搁笔的用具,为文人书斋必备、文房用品与长物清翫中不可或缺之物。其形制与材质,于历代演变各具特色,大凡以具山峦起伏之形或蟠屈之状,可供卧笔者为佳妙。

明-清 祈连石小砚山/近 莫士撝画砚山图

日本云草堂旧藏

水松石山房旧藏

尺寸:长15.7cm、宽7cm、高20cm(连座) 、重1185g

为祈连石砚山,形如数座奇峰耸峙,峦头亦似蟠螭,石势奇崛显怪,如种种奇形异状,石柱、深岫或凹穴纵横歧出,石面纹理嶙峋遍布,若鬼斧神工。迭经日本云草堂、英国水松石山房旧藏,流传有序,并附水松石山房主人莫士撝先生所绘《砚山图》一帧,传神取意,颇得奇峰异石之逸趣,相得益彰。

清 黄士陵刻 老潜长寿鸡血石印

张充和旧藏

尺寸:长2cm、宽2cm、高6.3cm 、重57g

鸡血石印,近代篆印名家黄士陵(1849~1908)铁笔所镌,印文:「老潜长寿」;作家、书法家张充和(1914~2015)旧藏,并为印盒亲署题签。黄士陵,字牧甫,亦作穆父、穆甫,号倦叟,安徽黟县人,为晚清时期书画篆刻家、「黟山派」开宗大师。早年法邓石如、吴熙载,后宗秦汉玺印,以汉砖文字和鼎、镜、铭、诏版、泉币文字入印,参以商周金文体势笔意。篆法方圆相参,静中有动,巧中有拙。侧款用北魏书体,爽朗豪沉,能在皖、浙二派外自成一家。

近 金三畏制 紫檀嵌金鸟笼 附金三畏制铜嵌金笼钩

尺寸:长20cm、宽20cm、高22cm、重253g

出自近代苏州制笼大家金三畏之手,紫檀嵌金丝打造,方形鸟笼,底部稍大而顶部略缩小,为典型苏式「官印笼」。纵向笼丝为手工弯制,弧度统一,单边均为17根笼丝,骨架梳条各光滑细腻,整齐划一,粗细、间距均匀。横档穿孔打眼,梳条穿嵌,榫榫紧扣,精准到位,穿插后严丝合缝,密不透风。四角以丝线扎紧收束,不露线头,充满张力,制作难度极高;整体造型美观,设计精准,俱见匠心。

清 竹雕葫芦盒及端石笔觇

尺寸

砚 长6.6cm、宽5cm、高0.8cm、重45g

盒 长8.3cm、宽6.8cm、高5.8cm、重61g

精择厚实竹根为美材,对剖为二,刳腹膛为中空,造子母口,合而为一,是为葫芦盒;端石镌为笔觇,随形雕作葫芦之形,其首巧雕枝叶藤蔓,以为呼应;堂面光滑,周匝琢有拦水线。葫芦盒长仅8.3cm,宽仅6.8cm,恰可于掌间盈握,尚有余隙。竹人刀法精湛,于方寸之间尽其能事,游刃有余。其上枝叶纷披、藤蔓牵缠,以竹刻高难度之镂雕与高浮雕技法表现。观其细节,如交互层迭之叶片,叶面凹凸起伏,舒卷翻飞,宛若天成;叶脉与藤蔓等细节处,俱加精雕细琢,筋脉分明纤毫毕现;枝叶、藤蔓与葫芦间多施镂空,连属之处巧加掩蔽,状其悬空摇曳之态,栩栩如生。葫芦谐音「福禄」,枝繁叶茂,又有「多子多福」之吉祥寓意,因其装饰性强且吉祥意味浓厚,多见于清宫各式工艺品中。北京故宫藏〈清竹雕葫芦式盒〉亦运用相同镂雕与高浮雕技法刻藤叶与小葫芦以为饰,题材相似,器型与雕刻风格亦相近,可资为别例比较。

明 紫檀葵瓣式双层香盒

尺寸:长7.8cm、宽7.8cm、高7.3cm、重240g


取上等紫檀木整料制成,质地坚致温润,色泽深沉静穆,包浆醇厚。外形仿葵花为式,呈五瓣葵花状,口沿五出。纹饰以陷地浮雕镌之,起棱分瓣,权衡比例,有棱有廓,凹凸分明。其弯曲回绕,观之似有旋转流动之幻象。盒内掏堂工整匀净,盒盖作子母口,亦随形以相合,盒身阴刻弧线纹饰,与棱瓣上下呼应。整器古朴清雅,精巧简约,作盛放香料或贵重物品使用,亦颇具掌玩之趣。

明 飞来峰 英石

尺寸:长29.2cm、宽22.8cm、高32cm(连座) 、重6861g


天然英石,石色湛黑,透出青韵,间杂白、黄色石纹理,色泽莹润。兀立孤峦,峰顶巨硕,状如突出危岩,其势险峻,奇崛多皱折,石面满布皴皱嶙峋,间有深岰洞壑巉岩,其山势侧偏斜欹,如自昻霄而降,形如飞来之峰,故名。

明 黄花梨壸门座式药箱

尺寸:长48.7cm、宽28cm、高49.3cm、重18250g

选材为黄花梨,纹理华美清晰,对开门式,双门与侧面两板皆为独板,叶边廓锁插门方框拉手,箱侧有弧形把手,箱体沿边与底座亦包镶铜片,与黄花梨温润色调适所相宜,亦起画龙点睛之妙。下承壸(kǔn)门底座。《鲁班经匠家镜》名之为「药箱」,实则此类箱子多抽屉之设计,除药品、珍贵香料外,更适宜分屉储藏书册、信札或笔墨纸砚等文玩器物,多用于文人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