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保利春拍重磅推介】我写我法——清初“四僧”的绘画

发布时间:2018-06-07 新闻



3027
弘 仁(1610-1664) 墨笔山水卷
手卷 水墨纸本
1659年作
题识:己亥嘉平月,为岐山居士写,渐江弘仁。
钤印:渐江僧
鉴藏印:江德量鉴藏印、德量审定、丁丑劫後馀存、稺臣收藏金石书画记
说明:
1.江德量、朱稺旧藏。
2.江德量(1752-1793),字成嘉,一字秋水,号秋史,又号量殊,江苏仪徵人。乾隆四十五年榜眼,官监察御史。亦能画。祖江世栋,号岱瞻,歙县人,移扬州,系石涛(1642-1707)挚友;父江恂(?-1786),字於九,乾隆十八年(1753)拔贡;伯父江昱(1706-1775),字宾谷;江氏一门,皆以好书画鉴藏著称於画史。现藏北京故宫的宋欧阳修《灼艾帖》、傅尧俞《蒸燠帖》、魏了翁《草书提刑提举帖》等均曾为江德量旧藏。
3.朱稺臣为民国间侨寓苏城的书画收藏家,近年来亦有藏品散见於拍场。
HONG REN landscape
Hand scroll; ink on paper
24×171 cm. 9 1/2×67 3/8 in. 约3.7 平尺
RMB: 4,800,000-6,000,000

敢言天地是吾师
万壑千崖独杖藜

——清初四僧之 弘仁《墨笔山水卷》赏读


弘仁像(图1)

    弘仁(1610-1663年),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出生於徽州歙县鼎族,少时在歙县社学读书,后随父、祖父迁至杭州,并成为杭州的诸生。然而,随着其祖父、父亲的相继去世,他与寡母相依为命,生活日渐贫苦,遂迁回歙县老家。一边拜当地名儒汪天涯为师,刻苦学习;一边赡养老母,本希望科举中第以报效国家,然功名无望。清军入关时,曾与一些仁人志士一起参加抗清复明的战斗,均以失败告终。他意识到复明无望,抵抗亦无益。因而心灰意冷,皈依佛门,拜古航道舟为师。禅师为其取法名弘仁,潜心作画,既师法传统,又师法造化,纵迹名山大川,从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素材,领悟万劫不灭的宇宙精神,从而使他的画具有独特的魅力。成为新安画派的开创大师,和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为“海阳四家”。

    在清初四画僧和新安四大家中,弘仁皆居其首。清代收藏家周亮工《读画录》云:“(弘仁)喜仿云林,遂臻极境。江南人以有无定雅俗,如昔人之重云林,然咸谓得渐江足当云林。”其受追捧若此。陈传席在《弘仁》一书中,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认为渐江的独特,是因为在纵向上,他不但跳脱出荆、关、李、范北方山水,董、巨南方山水以及马夏南宋画风这笼罩中国画坛多年的大三系,创出有北宋风骨、元人气晕的笔墨,而且用独到的笔法画出了黄山独特的韵味,营造出前无古人的形式美。在横向上,他与清初的“四王”的仿古派、石涛的自我派以及其它遗民派的画风也迥然有别,以期禅心与静美在清初画坛独树一帜,使得文人画继元代倪云林之后,在弘仁这里又创出一个高峰。
  


    此幅墨笔山水卷,宽24厘米,长171厘米,写绘江边水景,山巖陡峭,水平如镜,空阔处不着一笔,江天一色,了无纤尘。岸上林木萧疏,垂柳一丛,茅屋两座。一翁江边孤舟独坐,一翁坡岸徐行。其画树木仿佛云林家法,逸笔草草,而坡石山峦则用淡淡枯笔扫出轮廓,再施淡墨,峰峦山脊之间则偶有浓墨点苔,细密轻重对比强烈。用笔简古凝练,画境高旷幽寂。辽阔天地山水自然之间,给人一种清寒寂静之感,其“不与世争,甘於平淡”的品格跃然纸上。



    本卷款署:“己亥嘉平月为岐山居士写,渐江弘仁。”钤印:“渐江僧”。“岐山居士”其人待考。据查,己亥为1659年,弘仁时年五十岁,这一年,其往来宣城、歙县、黄山等地,遍览好山佳水,开始进入人生中创作的黄金时期,多有佳作留存。若将此卷落款与现藏上海博物馆弘仁《梅花茅屋图》图3、故宫博物院藏《山水图册》图4《竹树虚亭图》图5、《为子翁作陶菴图》图6等落款书法比对,用笔结字均较为一致,部分习惯特点明显, 如“弘”字右半部写作口,“渐”字右半部的“斤”第一二笔连为一笔写成,“江”字右半部的“工”的写法。


  


画法比对

图7本卷局部


图8仿倪山水 故宫博物院藏

    此处并非描绘黄山风貌,故其山石也非常见的几何块面结构瘦硬面貌,而是增加了些许江南水乡的圆转秀润,体现了弘仁早期取法宋元,学习倪黄笔法的痕迹。笔下的树木,全法云林,用笔简练,墨色枯润相间,造型自然生动,给人以傲然挺立,劲节挺拔之感。远山山脊相交之处则饰以苔点,松树则删繁去简,浓墨勾出,独具特色。


左\ 图9 本卷局部
右\ 图10 山水图册 局部 北京故宫藏

    弘仁《晓江风便图卷》现藏安徽省博物馆,作於1661年,乃是为馈赠好友吴伯炎赴扬州而作,为国家一级文物。与本文所《墨笔山水卷》,无论从构图立意,还是笔墨技巧上,都较为接近,均可视为风格成熟稳定期的代表作。


左\ 图11本卷局部
右\ 图12 山水图册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画幅前后有“德量审定” 、“江德量鉴藏印”、“丁丑劫后余存”、“ 稺臣收藏金石书画记”、“晴窗一日几回看”等藏印。按江德量(1752-1793),字成嘉,一字秋水,号秋史,又号量殊,江苏仪征人。乾隆四十五年榜眼,官监察御史。亦能画。祖江世栋,号岱瞻,歙县人,移扬州,系石涛(1642-1707)挚友;父江恂(?-1786),字於九,乾隆十八年(1753)拔贡;伯父江昱(1706-1775),字宾谷;江氏一门,皆以好书画鉴藏著称於画史。现藏北京故宫魏了翁《草书提刑提举帖》,前有“江德量鉴藏印”,经核对,正与本卷相同。同为北京故宫的宋欧阳修《灼艾帖》、傅尧俞《蒸燠帖》亦曾为江德量旧藏,二帖所钤“江德量鉴藏印”篆法与本卷不同,为另一方。两印分别收录在上海博物馆所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和《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中。朱稺臣为民国间侨寓苏城的书画收藏家,近年来亦有藏品散见於拍场。此作曾经二位收藏家旧藏,自然绝非凡品。


左\ 图13 本卷局部
右\ 图14 秋阁读书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图15 清 弘仁 晓江风便图卷 安徽省博物馆藏



1706
朱 耷 1626-1705 枝上鸜鹆图
立轴 水墨纸本
题识:八大山人画。
钤印:八还(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朱耷》22印,268页)
鉴藏印:劫灰外物、熙载平生真赏
出版:
1.《泰山残石楼藏画》(第二集),西泠印社,1926年出版。
2.《支那南画大成》第六卷《花卉·翎毛·虫鱼》113页,日本,兴文社,1936年出版。
3.《八大山人全集》137页,周士新、杨扬编著,艺术图书公司,1975年出版。
4.《八大山人画集》第1册3页,汪子豆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出版。
5.《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上册)268页,文物出版社,1987年出版。
6.《八大山人书画集》(下册)《八大山人存世书画目》,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出版。
7.《历代名画大观·花鸟人物册页卷》,88页,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出版。
著录:《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268页22印,即采自此作。
说明:
(一)《泰山残石楼藏画》中单册影印的八大花鸟册共有八幅,均钤盖“劫灰外物”“熙载平生珍赏”印。其中现存并见於著录的列目如下:
1.《荷花翠鸟图》,现藏中国美术学院,出版於江西美术出版社《水木清华图册》及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八大山人全集》(壹)190页;
2.《梅花图》,现藏南京博物院,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四僧画集》102页、1997年版《八大山人书画集》(下卷)图版170;
3.《石榴图》,现藏上海博物馆,刊载於单国霖先生编著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八大山人精品集》、《艺苑掇英》十九期及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八大山人全集》(壹)196页;
4.《荷花图》,已故画家唐云先生藏品,《艺苑掇英》二十四期出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八大山人书画集· 八大山人存世书画目》著录,并见於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八大山人全集》(壹)183页;
5.《玉兰花》,已故画家唐云先生藏品,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八大山人全集》(壹)182页。
(二)吴熙载(1799-1870),名廷飏,字熙载,五十後以字行,字让之,江苏仪征人。其篆隶从邓石如出,行、楷取法包世臣,是晚清著名篆刻家、书画家。
Zhu Da Mynah on a Branch
Hanging scroll; ink on paper
32.5×26 cm. 12 3/4×10 1/4 in. 约0.8平尺
RMB: 10,000,000-15,000,000

    八大山人擅山水、花鸟,工书法、篆刻,尤以笔简形赅的水墨写意花鸟画著称於世。其友邵长蘅撰《八大山人传》曰:“八大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俯然无画家町畦。人得之,争藏以为重。”清中期扬州画家郑燮评论八大山人和石涛:“八大山人名满天下,石涛名不出吾扬州,何哉?八大山人纯用减笔,而石涛微茸耳!”所指“名满天下”的“减笔”,就是水墨写意花鸟画;清代画家谢坤在《书画所见录》中更具体指出:“以余所观,隶及行草,深入汉唐之室。至写生花鸟,点染数笔,神情毕具,超出凡境,堪称神品。”有八大自题诗云:“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依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夫子自道,言简意赅的说出了他的绘画艺术特色和寄寓的思想感情。

    图绘鸜鹆一只,单足站立,似落非落,其头扭向身后,若有所思 ,“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其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柳条疏疏着枝,寥寥几笔,更显荒寒景象。其上空着所有,有地老天荒、远离人境的感觉。

    吴熙载在晚清时期是八大山人及石涛的重要藏家,钤有其藏印的作品屡现於各大出版及博物馆馆藏。民国年间高邕在得到吴氏所藏八大山人及石涛作品后,集其多年购藏著有《泰山残石楼藏画》。可以说吴熙载与高邕奠定了近代学者对八大山人、石涛艺术研究的基础。此《枝上鸜鹆》即为吴、高二人先后递藏。

    本幅作品旧为八开册页。可知其中六页:一为南京博物院藏的《梅花》,一为上海博物馆藏的《石榴》,一为中国美术学院藏的《荷花翠鸟》。另二开《玉兰》、《荷花》为唐云旧藏,一开即为此《枝上鸜鹆》。


左\ 本季拍品《枝上鸜鹆图》
右\ 《荷花翠鸟》现藏于中国美术学院


左\ 《石榴》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右\ 《荷花》唐云藏品


左\ 《玉兰》唐云藏品
右\ 《梅花》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此页尺幅虽小,却是八大山人中晚年间代表之作。近百年来屡次出版,其画中钤印“八还”更为上海博物馆所编辑《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取为范本,足见公、私藏者对是作的重视。八大山人真迹留存於民间绝少,识者珍视之。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书影



1707
石 涛 1642-1708 蕉竹图
立轴 水墨纸本
题识:悠然有殊色,貌古神亦骄。宁不在兹乎,雨响风一飘。清湘陈人大涤子。
钤印:赞之十世孙阿长
题跋:何处起秋声,绿蕉滴微雨。静听寂无言,所思隔南浦。东皋怀玉子问亭题。钤印:博尔都印、问亭、辅国将军、白燕栖、问亭
鉴藏印:雪艇图书、张爰私印、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可以居
出版:
1.《艺苑遗珍·名画》第四辑,图版二十五,香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1967年。
2.《石涛的世界》,雄狮美术出版社,1973年出版。
3.《中国绘画总和图录》卷1,A18-007,后田祯佑、小川裕充编,东京大学出版会,1982年出版。
4.《石涛书画集》一册,第62页,余毅主编,中华书画出版社,中华民国八十二年(1991)初版。
说明:“雪艇图书”当为王世杰(1891-1981)藏印。王氏湖北崇阳人,字雪艇。法学家。武汉大学首任校长。历任民国教育、宣传、外交部长。20年代曾任教北京大学。去台后曾任总统府秘书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与胡适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自由中国》等杂志。临终前曾立遗嘱,愿将平生珍藏书画捐赠武汉大学。
Shi Tao Plantain and Bamboo
hanging scroll; ink on paper
103×38 cm. 40 1/2×15 in. 约3.5平尺
RMB: 10,000,000-15,000,000


签条


    芭蕉,叶大而宽,色泽翠绿,造型优美,枯而复生,更以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意义得到文人们的喜爱。以芭蕉入诗入画,早已有之。从存世画作来看,唐孙位《高逸图》,宋人《十八学士图》,其中就有芭蕉出现,南宋赵伯驹及苏汉臣、刘松年、李嵩等,在画人物、山水图的时候,亦曾用芭蕉作为配景,《蕉荫击球图》最为著名。后来元代画家钱选、赵孟頫、王蒙,明代画家沈周、杜堇、周臣、唐寅、文征明、仇英等也都曾用芭蕉作为人物、山水的配景。其中王蒙、沈周的《蕉石图》,沈周的《蕉鹤图》,文征明的《蕉阴仕女图》,仇英的《蕉阴结夏图》等,则是把芭蕉作为画面的主题或者主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到了明代中叶,芭蕉入画已经成为气候。自徐渭出现,开创出泼墨大写意芭蕉画法,给后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清初四僧中的八大山人、石涛,清中期扬州八怪中国的高凤翰,清末海上画派的任伯年、吴昌硕等,所画芭蕉,亦承其一脉。


    此件石涛《蕉竹图》,以书入画,一气呵成,淋漓酣畅,气势撼人。博尔都,姓爱新觉罗氏,字问亭,号东皋渔父,辅国悫厚公培拜孙,袭辅国将军,为清初著名的宗室诗人,与石涛、王原祁等画家往来交好,可以说是石涛人生中的贵人。石涛初来北京,就是由其热情接待,住在他家三年。在博尔都的介绍下,他认识了不少王公贵戚官宦闻人,饱览了他们的藏品,包括著名鉴赏家耿信公的遗藏。石涛离京,博尔都作有《送苦瓜和尚南还》相赠:“凉云日夕生,寒风逗秋雨。况此摇落时,复送故人去。飞锡竟何之,遥指广陵树。天际来孤鸿,哀鸣如有诉。败叶声萧萧,离思分无数。登高欲望君,前津满烟雾”。石涛和尚曾与诗人王煐联袂打捞《瘗鹤铭》,为轰动士林的一件大事,并绘有《焦麓剔铭图》,数十位诗文名家题诗,其中也有博尔都。诗见博尔都《问亭诗钞》(国家图书馆《问亭诗钞》钞本)卷三“七古”《题焦麓剔铭图为王南村观察赋》。


    石涛曾为博尔都写墨竹二副,一为王原祁补坡石,藏于台北故宫。另一幅与王石谷合作,为香港至乐楼旧物。此作则是二人交谊的又一明证。又经张大千、王世杰旧藏,著录出版于《中国绘画总和图录》、《石涛的世界》、《石涛书画集》著录出版累累,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是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