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934 清道光 胭脂红地粉彩轧道开光九秋玉兔纹碗

胭脂红地粉彩轧道开光九秋玉兔纹碗
拍品信息
LOT号 0934 作品名称 清道光 胭脂红地粉彩轧道开光九秋玉兔纹碗
作者 -- 尺寸 直径14.5cm 创作年代 清道光
估价 200,000-300,000 成交价 RMB 391,000
材质 形制
著录
《慎德明道》,文物出版社,2011年,页104,图27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拍品撇口,深腹,圈足,形制优美隽秀,胎釉轻薄莹润,制作精细规整。外壁以胭脂红为地轧道剔凤尾形卷草花卉纹,纹饰精密有致,达到了似锦铺就之感。其上绘设四个圆形开光,内以粉彩画各色花卉,枝繁叶茂,露红烟绿,玉立亭亭,极为雅致。碗内壁以青花四季花卉四组,与外壁开光内花卉图案相映成趣。碗心内绘丹桂玉兔图。图中金桂自一侧横欹而出,枝干寥寥几枝,尽点桂花,树下洞石嶙峋,花木扶疏,白兔憨态可掬栖卧其间,趣意生动,气韵清雅。底书六字篆书款,方正中和,微处尽显皇家尊贵典雅之气度。
彩瓷轧道,亦称「锦上添花」,创烧于乾隆早期,它是在督陶官唐英和景德镇工匠的不懈努力下,借鉴瓷胎画珐琅制作工艺而创造的一釉上彩新品种。它在粉彩锦地的基础上用一种状如绣针的工具拔划出细如毫芒的诸如凤凰形卷草凹纹,从凹纹上可隐约看到白胎,最后配以花卉、山水纹饰或开光等图饰,做工复杂繁琐。这一工艺把粉彩和轧道的工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珠联璧合之势,工艺颇为费工,且成品率较低,传世的品种不为多见。
此碗造型为清宫制器之典范,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乾隆八年(1743)十二月初九日,「传旨,着交唐英烧造……外面俱烧五彩各色地杖,花样各按时令分别吉祥花样,碗内仍照外面花样,俱要青花白地……年节用三阳开泰、上元节用五谷丰登、端阳节用艾叶灵符、七夕用鹊桥仙渡、万寿用万寿无疆、中秋节用丹桂飘香、九月九用重阳菊花之类、寻常赏花用万花献瑞……钦此。」此件胭脂红地粉彩轧道碗绘九秋玉兔图,为道光承袭乾隆所制的中秋时令用器,尽显宫廷佳节的喜庆气氛,甚为难得。
查检公私典藏,本品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道光粉彩胭脂紫地轧道开光山水图碗(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页242,图214),釉色一致,惟纹饰稍有差异;往届拍场中见一对清道光粉彩粉红地轧道开光花卉玉兔碗为养志堂旧藏(香港佳士得,2010年12月1日,编号3207),于201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以近三百万人民币成交;另一例见2011年12月06日北京保利秋拍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工艺品专场,编号5154,以两百五十三万元人民币成交,与拍品纹饰如出一辙,可资参照。
参阅: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上海科学技术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4年,242页,图214
香港佳士得,2010年12月1日,编号3207
北京保利2011年12月06日编号5154
来源
五台山人旧藏
保利厦门,2014年11月2日,Lot. 607
《慎德明道》,文物出版社,2011年,页104,图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