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053 元 剔红高浮雕葡萄纹海棠式盘

剔红高浮雕葡萄纹海棠式盘
拍品信息
LOT号 3053 作品名称 元 剔红高浮雕葡萄纹海棠式盘
作者 -- 尺寸 长29.2cm 创作年代
估价 12,000,000-18,000,000 成交价 RMB 10,457,220
材质 形制
出版
《Chinese Works of Art》,A&J Speelman, 伦敦,2008年,页40

来源
A&J Speelman收藏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便已经出现木胎朱漆实物。随着时间推移,漆器的制作技法和艺术表现不断发展。战国至汉代是漆器的鼎盛时期,而从宋元时期开始,漆器工艺则进入了另一个发展高峰期。明代中期,漆工黄成撰写《髹饰录》,记述了我国漆器工艺的悠久传统,文字精炼却面面俱到,是一本至为经典的传世漆艺专著。
雕漆,即用木或其他材料作为器胎,将红漆一层层髹涂其上,需要数十层甚至上百层,直到积累相当的厚度后,在漆层半干的状态下描绘画稿,再进行雕刻花纹的一种工艺。剔红是雕漆的其中一个品种。据《髹饰录》记载,「剔红即雕漆也。髹层之厚薄,朱色之明暗,雕镂之精粗,亦甚有巧拙。唐制多印板刻平锦朱色,雕法古拙可赏,复有陷地黄锦者。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微……」
此剔红葡萄纹盘,倭角折沿,圈足,足内髹黑漆,胎厚重。外壁饰唐草纹,盘面雕刻叠砌丰茂、疏密有致的枝叶藤蔓,局部凸起晶莹圆润的四串葡萄。既具有强烈的层次感,又与漆面其他部分自然衔接,生动自然。凸起的葡萄采用了分步分层的竖式髹漆工艺,即用漆灰推起比漆面高的花纹,然后进行雕漆幷加饰色漆。
「葡萄,《汉书》作蒲桃,可以造酒,人酺饮之,则醄然而醉,顾是有名。」 出自李时珍《本草纲目》。酺则醄然而醉,葡萄因此而得名,而葡萄酒的酿造也开始流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可谓脍炙人口,荡气回肠。而北宋辛弃疾作《赋葡萄》则轻松诙谐,风趣横生:「高架金茎照水寒,累累小摘便堆盘。喜君不酿凉州酒,来救衰翁舌本干。」
葡萄最早来自西域,葡萄纹早在秦汉时期便已出现,到了唐朝,葡萄纹饰变得普遍流行,最典型的便是唐代铜镜上葡萄与瑞兽的组合纹饰。到了元代和明初,葡萄纹迎来了又一个高峰期,于瓷器、玉器、漆器、掐丝珐琅等媒介上均有应用。葡萄枝蔓婉转缠绕,有连绵不断,生生不息之意,其果实丰盈饱满,象征着丰硕圆满,多子多福。
此盘髹漆稠厚,色泽纯正,包浆润朗,雕艺纯熟,藏锋隐楞,圆滑流畅,栩栩如生,技臻艺绝,相似例甚罕。台北故宫藏有两件相似葡萄纹盘,盘形椭圆,底有「大明宣德年制」款。故宫博物院藏亦藏有一相似宣德款葡萄纹椭圆盘,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隐约可见宣德款下方的针书细款「大明永乐年制」。东京国立博物馆馆藏之宣德款剔红葡萄纹盏台,盘呈圆形,盏槽内三簇颗粒较小的葡萄高高隆起,可资比对。

累累紫金——剔红双层葡萄纹海棠式盘
故宫博物院 张荣
中国古代漆器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发掘表明,距今八千年前先民利用天然大漆发明了漆器1,从此揭开了漆器发展史的篇章。在近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诸多漆器品种和不同的制作工艺,如盛行于战国的彩绘漆器、汉代的金银扣漆器、唐代的金银平脱漆器、宋代的素髹漆器、元代的雕漆等。雕漆是漆器家族中的后起之秀,却以后来者居上之势得到迅猛发展,成为漆器中最重要的品种之一。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出土和传世的唐代漆器主要有素髹漆器、金银平脱漆器、螺钿漆器和大型夹纻胎漆器等。明代隆庆时期(1567-1572)漆工黄成著录的《髹饰录》记载:「剔红,即雕红漆也。髹层之厚薄,朱色之明暗,雕镂之粗精,亦甚有巧拙。唐制多印板刻平锦朱色,雕法古拙可赏;复有陷地黄锦者。2」不少研究者根据这条著录将唐代作为雕漆的肇始时期,开创了宋元明清雕漆艺术盛行的先河。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剔犀云纹盒3,将雕漆的历史推到了更早的汉到三国。国内考古发掘出土的雕漆最早是宋代,有剔红4和剔犀5两个品种。元代雕漆在宋代发展的基础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幷形成名家辈出的局面。浙江嘉兴的张成、杨茂是元代著名的雕漆大师,他们的传世真品已成为瑰宝。元代雕漆既有出土物,亦有传世品,国内收藏的元代雕漆数量不多,其他地方收藏的所谓元代雕漆需要谨慎甄别。
雕漆是髹漆工艺技法之一,先在漆器胎体上层层涂漆积累,达到一定厚度,然后雕刻出花纹,是髹漆、绘画、雕刻相结合的工艺品种。漆因画而显,画赖漆而存,是雕漆工艺的特点。在品种繁多的髹漆工艺中,雕漆在制作上工序复杂,周期相对较长,它使漆工艺由平面艺术发展成为浮雕艺术,产生出立体的装饰效果,艺术表现力最佳,是漆工艺的一次重大革新。根据漆色的不同,雕漆分为红雕漆、黄雕漆、绿雕漆、雕彩漆等,也可对应地称为剔红、剔黄、剔绿、剔彩等。此外,有规律的、抽象的几何形花纹或如意形云纹的装饰称之为剔犀。剔红是雕漆工艺中制作数量最多、工艺成就最为卓越的品种。
元代雕漆有剔红、剔黑、剔犀三个品种,其中以剔红最多。器形有圆盒、圆盘、八方盘、葵瓣式盘、尊、案等。装饰纹样有花卉、山水人物、花鸟等。以花卉为主题的作品,一般不刻锦纹地,而是以黄色素漆为地,其上直接雕刻红漆或黑漆花卉。基本构图是在盘内正中雕刻一朵硕大的花,四周点缀小朵花及含苞待放的花蕾,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写实花卉居多。元代雕漆中喜用的花卉有牡丹、山茶、芙蓉、秋葵、梅花、桃花、栀子花、菊花、水仙花等,几种花卉中既有单独表现的,如张成款剔红栀子花圆盘;也有几种花卉施于一器之上的,如杨茂款剔红花卉纹尊。以山水人物为主题的作品,一般雕刻三种不同形式的锦纹,以表现自然界中天、地、水三种空间,这三种锦纹可简称为天锦、地锦、水锦。在不同的空间背景下,雕刻出楼阁庭院,花草树木,人物活动其间,如东篱采菊、曳杖观瀑、闲情赏花、莲塘观景等,以表现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场景为主,如杨茂款剔红观瀑图八方盘。以花鸟题材为主的作品,一般以黄色素漆为地,不刻锦纹,在盘内或盒面雕刻各种花卉,花丛之中双鸟或振翅欲飞,或对舞嬉戏,如绶带牡丹、绶带山茶、鹭鸶芙蓉、双鹤菊花等。上海市青浦县任氏墓中出土的剔红东篱采菊图圆盒6和甘肃省漳县汪世显家族墓出土的剔红云龙纹长方形条案7,是元代出土雕漆的代表作。
元代的剔犀作品极少,国内只有数件,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张成造剔犀云纹圆盒及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剔犀云纹圆盘8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元代剔犀漆器具有髹漆肥厚,纹饰简练,圆润刚劲,粗犷豪放的特点。
江南一带是元代漆器的制作中心,浙江嘉兴、江西庐陵,涌现出张成、杨茂、张敏德、彭君宝等一批髹漆能手,他们成为元代制漆业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张成、杨茂,嘉兴府西塘杨汇人,剔红最得名。张成的作品以髹漆肥厚,雕刻精细,磨工圆润著称,其作品国内仅存三件,即安徽省博物馆的剔犀云纹圆盒;国家博物馆的剔红曳杖观瀑图圆盒,故宫博物院的剔红栀子花圆盘。杨茂的漆器作品国内亦仅有三件,即故宫博物院的剔红花卉纹尊和剔红观瀑图八方盘,北京艺术博物馆的剔红梅花纹圆盘。张敏德唯一的传世之作是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剔红赏花图圆盒9。
本文重点介绍的剔红双层葡萄纹海棠式盘10,高3.5厘米,口径29.2x18.5厘米。盘为四瓣海棠花式,随形圈足,口沿凸起三道楞线。盘内及外壁髹朱漆,盘内黄漆素地,雕刻朱漆上下两层葡萄纹,枝蔓缠绕,盘内上下左右四串葡萄凸起,由漆灰堆出,最高处从黄漆素地测量达2.4厘米,葡萄颗粒饱满,叶脉清晰,翻卷自如,叶,藤,蔓,丝互相缠绕,表现了独特的设计美感。盘外壁雕刻卷草纹,如行云流水。外底髹黑漆,光亮如镜,与清代乾隆朝推光黑漆如出一辙,应为乾隆朝后髹,此种情况在漆器中比较常见。仔细观察,盘内上下朱漆的颜色有深浅之别,应是工匠特意为之,以区别两层纹样。盘内上层朱漆中有一道黑漆线,估计是工匠在雕刻过程中使用的标记,元代及明早期雕漆中常能看到,盘外壁则无黑漆线。无独有偶,除了这件海棠式葡萄纹盘外,传世的还有四件高浮雕葡萄纹漆盘,分别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剔红葡萄纹椭圆盘最为精美(插图1-2)。盘高3.1厘米,口径27×18.5厘米,足径21.9×13.9厘米。椭圆形,随形圈足。口沿凸起五道棱线。盘内黄漆素地上雕朱漆双层葡萄纹,葡萄颗粒饱满浑圆,串串错落摆放,上层三串更是高高凸起,似高浮雕而有立体感。外壁雕卷草纹。外底髹赭色漆。左侧近足处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款下隐约有针划「大明永乐年制」行书款。永乐时期装饰花卉的雕漆作品极为丰富,但葡萄纹仅见此例。从口沿的做法和外壁的装饰纹样看,该盘还保留有元代雕漆遗风。这件葡萄纹盘出版过四次11。
台北故宫收藏两件葡萄纹椭圆形盘,尺寸比故宫博物院的盘略小一点,均定为十六-十七世纪12。这两件椭圆盘在纹样设计上采用了高浮雕葡萄纹,其中一件盘外壁雕刻花卉纹,另一件雕刻卷草纹。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剔红葡萄纹盘13,圆形,高4厘米,口径20.8厘米。该盘黄漆素地上雕刻朱漆葡萄纹,漆色红润,打磨光亮。盘底内侧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插图3)。
葡萄的原产地在西亚地区,而在中国,葡萄的栽培和传播始于汉代,葡萄累累,硕果喜人,藤蔓绵长,寓意多子多福、家丁兴旺,除了品尝葡萄的鲜美之外,葡萄亦成为喜闻乐见的吉祥题材。唐代铜镜、元代及明代永宣瓷器中常见葡萄纹样,如香港天民楼收藏一件元青花花果纹菱花式盘14,口径42厘米,盘内装饰着各种瓜果,荔枝、石榴、桃、杏、葡萄等(插图4)。此外上海博物馆收藏一件青花葡萄纹盘15,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及艾尔伯特博物馆收藏一件元青花葡萄纹盘16。象征着硕果累累、多子多福的葡萄纹对明清工艺美术品影响至深,明代最著名的是成化时期的斗彩葡萄纹杯;清代书画、漆器、瓷器、玉器、竹雕、牙雕、金星玻璃、布料、衣服、花盆底鞋、印章、扁方、佩饰、盆景、砚、如意等皆有葡萄纹样和立体的葡萄雕刻。
传世的五件雕漆葡萄纹盘,两件为双层雕刻,上下纹样相同,错落有致。双层纹样雕漆,所见元代最早,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剔红海棠花茶花纹圆盘17(插图5),下层为深红色茶花纹,上层为朱红色海棠花纹,俨然将元代擅长使用的黄漆素地换成了茶花纹样,一盘之上装饰两层花卉,互不干扰,互为映衬,体现了元代工匠大胆创新的思路与实践。元代之后,双层雕刻漆器除故宫博物院藏葡萄纹盘外,仅见明永乐四件漆盘,故宫博物院收藏两件,一件牡丹花,一件茶花18;香港艺术馆收藏一件牡丹花19;台北私人藏家收藏一件剔红双层菊花纹盘,件件是精品。
元代漆器传世量相对较少,故宫博物院发表的有16件20。除了两件螺钿漆外,14件雕漆,其中剔红10件,剔犀4件。张成造款剔红栀子花圆盘、剔红水仙花纹盘21、剔红茶花绶带纹盘、剔红楼阁人物图圆盘、剔红花鸟纹葵瓣式盘、剔红双层花卉纹盘、剔犀云纹盘等七件盘的外壁皆雕刻卷草纹,纹样流畅,雕刻圆润,至少说明,卷草纹是元代雕漆喜用的装饰纹样。而明代永乐开始,盘外壁少见卷草纹,多见花卉纹,形成了永乐雕漆新的装饰风格。
本文介绍的剔红双层葡萄纹海棠式盘的纹样、雕刻风格到盘的边楞、外壁的卷草纹,以及大漆的断纹及老化程度,虽无款识都可判定为具有明显的十四世纪元代雕漆风格。这种高浮雕葡萄的表现形式成为明永乐、宣德及十六、七世纪葡萄纹雕刻之典范。
元代著名诗人卢琦(1306-1362年)有一首咏《蒲萄》诗句,
夏半蒲萄正熟时,累累满架紫金垂。甘酸亦自能消渴,可惜相如早不知。
张荣
2024年3月3日

1 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出土两件木器上的黑色涂层为天然大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考古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期刊《Archaeometry》。
2 王世襄:《髹饰录解说》,页118,文物出版社1983年3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3 上海博物馆:《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图44,页82,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11月。
4 温州博物馆有南宋出土剔红残片。
5 《中国漆器全集-第四卷》三国-元,福建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
6 上海博物馆:《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图63,页106,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11月。
7 《中国漆器全集—第四卷》三国--元,图163,页180 福建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
8 后刻乾隆年制款,笔者著。
9 《中国漆器全集—第四卷》三国--元,图164、155、159、157、153、156,154。福建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
10《Chinese Works of Art 》第40页,2018年。
《故宫博物院藏雕漆》,图19、20、21,文物出版社1985年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元明漆器卷》图23,页37,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6年第1版第1次印刷,2011年4月第1版第2次印刷。
故宫博物院编:《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图98,页204。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9月。
《故宫经典》图15,页30。故宫出版社2012年。
12《和光剔彩--故宫藏漆》图70和图71,页82-83,2008年出版。
13《东洋的漆工艺》图512,定名为葡萄堆朱盏台,1977年。
14《天民楼藏瓷》,图版2,香港1987年。
15《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编号27,上海博物,2012年。
16《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编号24,上海博物,2012年
17《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元明漆器卷》图15,页24,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6年第1版第1次印刷。仔细端详,感觉上层花纹更接近梨花,暂时先用该书注释的海棠花。
18 后刻乾隆年制款,笔者著。
19 笔者听李经泽先生口述。至今未见过实物。
20《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元明漆器卷》图1-16,页2-26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6年第1版第1次印刷。
21 后刻乾隆年制款。笔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