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507 元至明初 钧窑天蓝釉棱口花盆

钧窑天蓝釉棱口花盆
拍品信息
LOT号 3507 作品名称 元至明初 钧窑天蓝釉棱口花盆
作者 -- 尺寸 高20.2cm;直径28cm 创作年代 元至明初
估价 6,000,000-9,000,000 成交价 RMB 8,071,200
材质 形制
出版
Giuseppe Eskenazi 及 Hajni Elias,《埃斯肯纳齐中国艺术品经眼录》,伦敦,2012年,页286,图版279
「一」款
来源
1.英国私人收藏
2.伦敦苏富比,2003年6月12日,编号109
3.十面灵璧山居旧藏,购自Eskenazi,编号EK173

本品诚为钧瓷之佳美者,形制为六瓣葵花形,侈口出沿,沿边由口沿至底凸起一道细棱,器身、圈足皆随形而生,婉转而不失刚健。釉色厚润,色泽依器型的转折而丰富多变,内外釉色皆为官钧之典型天蓝,远观则静穆湉谧,近看则晕融烂漫,既如暴雨淋墙,斑驳相连,又如雨后青山,云烟氤氲,予人无限之美学遐想,所生之意境任由观者自悟。平底挖五孔,为盆植泄水之用,今已用白泥填塞,敷涂褐色护胎釉,斑驳古拙,与莹润釉光对比鲜明。

「书斋宜明静…花时则插花盈瓶以集香气:闲时置蒲石于上,收朝露以清目。…盆用白定、官、哥、青东磁、均州窑为上,而时窑次之。」
《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高子书斋说》明 高

「均州窑......方盒、菱花、葵花制佳,惟可种蒲。」
《起居安乐笺•高子盆景》高濂
「交钧釉六方入角花盆二件…于本月二十六日,…将钧釉盆连一件盆底贴得地名字名样持进」
清乾隆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日《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

似本品之出筋菱口者,于钧窑花盆中不为多见。参考故宫旧藏一例为较常见之六瓣葵口者,被录于《钧瓷雅集:故宫博物院珍藏及出土钧窑瓷器荟萃》出版物之封面,遍阅此书,可见此类六瓣者居多,类本品之六瓣出筋花口者仅见一例。故此盆修胎更为繁复。另参考一近似钧窑天蓝釉瓷葵花式盆,载于陈玉秀,《瓶盆风华:明清花器特展》,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2014年,编号I-11。
本拍品底部之排水孔以白泥填塞,对于此用途,清宫档案有着清晰记载,可作参考。根据清雍正五年七月二十一日《活计档.嵌作》的记载:「均窑盆一件……青绿瓶内珊瑚取下,安在均窑盆内配假宝石地景。又如清乾隆元年二月初三日《活计档》记载:「葵花瓣钧窑盆……甚好……配做得象牙水仙花盆景」。由上述记载可见,清雍正时期的钧窑花盆景的花器。此时盆底的渗水孔已无必要,于是或选择把孔填补,拟作为此用途。
此花盆属于钧瓷中一类底部刻或印有数字的盆景器。其数量稀少,多为清宫旧藏,为钧瓷中最为珍贵的一类。数位钧瓷的底部数位从一至十,分析博物馆藏品及禹县钧台窑址发掘可发现这些数字应与器物大小成反比关系,「十」为最小,「一」为最大。明、清宫廷绘画中时常见有数位钧瓷的身影,其受重视的程度,可见一斑,如明人《十八学士图.棋》中前景右区的仰钟式花盆,及清《美人图.对镜》中窗台上的葵式花盆。
此件花盆是目前所知唯一的一件,落「一」号,六瓣、花口出筋花盆。其他葵口花盆均多见六瓣葵口造型,并无出筋装饰,可参考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葵口花盆两件,分为「五」号、「七」号、录于《钧窑瓷器》,故宫博物院,2016年,编号68、70。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三件,分为「二」号、「八」号、「九」号,分载于《故宫藏瓷大系:钧窑之部》,台北,1999年,编号17、18、19;三藩市亚洲艺术博物馆Avery Brundage珍藏「二」号一件,见《Chinese Ceramics:A New Comprehensive Survey》,纽约,1996年,编号237;以及戴润斋、乐善堂先后递藏「二」一件,最近于香港苏富比2008年4月11日拍卖,拍品2508号。相较之下,存世的六瓣花式花盆数量虽极少,但可见一例 「一」号盆托,亦施天蓝釉,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录于《瓶盆风华》,页48-49,图版I-09,可与本品配为一套。

此类独特的官钧花盆彰显宫廷艺术独有的气息,自然深得清宫珍视,作为前朝珍玩的它们获得雍干二帝之钟情。雍正皇帝对官钧花器的喜爱体现在摹古方面,雍正七年(西元1729年)曾谕旨唐英摹制,无论是窑变釉器皿或是仿均釉器皿皆以官钧花器之釉色造型为范。是年三月唐英为求此釉复烧成功,不惜派厂署幕友吴尧圃亲赴河南禹县探求古配方,谓之「此行陶冶赖成功,钟鼎尊罍关国宝。」(见唐英《陶人心语》卷一《春暮送吴尧圃之钧州》)七月,钧釉终于复烧成功。雍正十三年,唐英在其所写《陶成纪事》碑文中,记述了仿清宫所发宋钧窑器而烧得窑变釉之事:「钧釉,仿内发旧器梅桂紫(玫瑰紫)、海棠红、茄花紫、梅粉青、骡肝马肺五种,新得新紫、米色、天蓝、窑变四种」。成功烧造的仿钧釉花器被送至清宫,融入帝皇后妃的日常生活当中,妆点和提升生活情趣,例如雍正朝内府所绘《十二美人图之对镜》当中,菱形仿钧釉盆奁一套安放在窗台,发色瑰丽,应为玫瑰紫,其上水仙绽放飘香,极得幽静之趣。此情景为后宫真实生活的写照。
此钧窑花盆于乾隆时期伊始,正式列为御赏花器,并镌刻字于器底。基于乾隆皇帝喜欢铭刻堂名款的习惯,凡是带有清宫诸处堂名款的官钧花器必定为内府旧藏,并深得乾隆皇帝喜爱而被选用,检视目前公私典藏,此类官钧花器底部铭刻堂名款者不足20例,综合考察其品质皆属同类之精华者,可鉴乾隆皇帝当时对此曾经严格挑选过。其铭刻内府堂名款遵循严格的格式,皆呈「T」字形布局:先横刻大的宫殿名称,后竖刻具体的安放厅堂,例如横刻「建福宫」,竖刻「竹石假山用」;横刻「养心殿」,竖刻「随安室用」。
此类钧窑花盆之断代,尚无定论。史上有两学说,一指其为北宋十二世纪,另一认为属元或明初。曾有一批钧窑带编号花器残片,与北宋「宣和元宝」钱模伴随出土,且有指其陶土成份相同,支持北宋之说。对照年代较明确之品,如龙泉及景德镇窑之青瓷或青花盆、瓶或花器,亦有部分学者将此类钧器断代明初。承清宫旧藏,两岸故宫存不少刻有数字之钧瓷,且常附镌宫中殿堂名称,相信乃明朝宫廷御用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