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190 林寿宇 1958年作 15-7-58

15-7-58
拍品信息
LOT号 0190 作品名称 林寿宇 1958年作 15-7-58
作者 林寿宇 尺寸 122×215cm 创作年代 1958年作
估价 5,000,000-8,000,000 成交价 RMB 6,053,400
材质 油彩 画布 形制

款识:84 x 48 15-7-58 LIN SHOW YU(画背)
来源
现藏者直接得自于艺术家

林寿宇
大道至简
1966年胡安.米罗拜访林寿宇工作室后说:「在白色的世界中,无人能比的上你。」对白色炉火纯青的发挥,使「白色」系列成为林寿宇享负盛名的代表作。今次我们从他创作生涯的萌芽处,1958年首次正式举行个人展览之罕见抽象表现巨作,至饶富禅意的早期纸本,衔接60年代至70年代于国际美术史留下重要份量的「白色」系列,一路梳理到1984年后艺术家宣称绘画已死,以复合媒材为元素的拼贴作品,一系列完整作品创作年代跨越半世纪的时间,囊括林寿宇艺术生涯各个重要阶段,清晰的架构此位时代巨匠,不同时期对艺术理念不断更迭的主张。
赵无极将中国山水意念转化为抽象绘画,朱德群以色彩的律动传递传统诗曲的视觉旋律,而林寿宇提炼中国文化的哲学思想,在作品体现老庄思想中「无为」的价值核心,运用西方冷抽象的绘画语言将中国哲学形象化,并成为首位入选德国卡塞尔文件展的华人,其对二十世纪华人战后美术史篇章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
林寿宇不同于其他艺术家从具象逐渐迈入抽象绘画脉络,他初始的风格即以抽象抒情开始。创作于1957年「日月」系列中的《纸上作品》(Lot 189) 演绎日、月宇宙运行的轨迹,一挥而就的速度笔触源于长年来书法的学习,以厚薄的油彩交迭,说明林寿宇对东方观点中宇宙永恒的求索。 而1964年的《示意素描》(Lot 187) 饶富禅意的简笔画,肆意将油彩赤裸的挤压于平面,未经抹平的油彩,膏状的质地附着纸面造成立体的肌理效果,展现林寿宇开始对立体浮雕感的关注,他将雕塑的视觉效果体现于平面绘画的语言,于二维平面上讨论立体的空间维度,建构新的艺术体验。
1950年代末期,时值抽象表现主义巅峰,林寿宇深受罗斯科的绘画感召,他说:「罗斯科画面里大块的色彩,仿佛来自很远很远,悠扬不断的大鼓声沉、浑厚,在心里来回不停激荡着。」罗斯科着重精神内涵表现,力图运用有限的色彩与形状,无焦点的绘画构图,使观者浸淫其中,与创作融为一体的大色域绘画,带领林寿宇从饱含情感的笔触中,进入对简单形与色构成的追求,《15-7-58》(Lot 190) 将情绪笔触抽离,仅使用大色块为创作的基本单位元素,巨大的画幅、无中心焦点的结构,将观者的视线环绕于画面之中,使观看的临场经验成为视觉体验的一环,如同罗斯科所言:「我画大幅画,因为我要创造一种亲切的气氛。一幅大画是一种直接的交流,它把你带进画中。」
《15-7-58》以赭红背景铺垫,林寿宇缜密控制涂色力道,隐藏笔刷的运行轨迹,画布上的色彩层次节奏来自不同次数迭加所产生的不同透光性所导致,相近色调细微差异的色面使画面营造安宁神圣的冥想空间。
「从1958年起他就开始发展一系列黑、白色调混搭的大块面重迭创作,在画布有限的框架中,应用着色调接近但表面肌理与质感有着维妙差异的色面搭迭,进行画布上层深、浅对比的排列,极工整的线条与边框,成为画面中引导心灵平和的地平线。」
— 罗洁尹〈一即一切:林寿宇50年创作展〉
《15-7-58》在单色背景之上,迭加瘦长黑色长方形,墨黑的块状仿佛是自然发光体,上下两侧透出微光,打亮赭红的画布中间段,由左到右横跨完整画面,清晰俐落的边界线,有别于罗斯科色块间运用油彩稀释互相渗透的流动性,使颜色之间微妙的过渡,产生朦胧柔和的边界。笔直明确的边际线,将画面稳定工整的平分为水平区块,源于其建筑系背景的学习,简约利索的几何图形,与完美的比例切割原则,不仅是对大师罗斯科的致意,同时预示林寿宇朝低限主义风格发展的重要线索。
1960 年代林寿宇开始「白色」系列,前期焦点关注正方形大块面积组合之间的结构关系,而随着时间的推演,大面积的区域逐渐区分为多重的几何方形,1960年代末期「白色」系列进入成熟期,他开始以画刀作画,将白色层层迭迭达到「白分五色」,如同中国文人水墨画中墨分五彩境界。在整体的白色布局中,只见「白中白」的无限延伸,验证他于1968年一次欧洲展览访谈中提及,其艺术理具有浓厚的老庄思想, 「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白色」系列建构多重空间的无限延伸,述说宇宙太虚的本体,表现东方哲学中宇宙空间的内涵性。
1964年,林寿宇以方形块状迭堆的浮雕绘画,入选德国卡塞尔第三届文件展,成为此国际重要展览的首位华人艺术家。而 1966年创作的《春;夏;秋;及冬》(Lot 186) 更以数量不等的方形色块描绘季节的属性,几何多重并列的方块呈现林寿宇脱离抽象抒情的开端。而《五月一日;五月二日;五月三日;及五月四日》(Lot 185) 这套版画每件作品皆由两部分组成,除了底层的白色丝网版画,上层透明片上的压克力色条是手工一件件粘贴,展现了丰富的层次变化与艺术家细腻、严谨的思维。同时,这两套版画的另一版次皆是英国泰特美术馆中的典藏,见证了西方的重要美术馆机构对于林寿宇在艺坛地位的认可 。
艺评家王秀雄曾说:「林寿宇简直把自己限定于长方形和白色的最简要素内,谱出最大的律动和最丰富的白色层次。这一种丰富的白色层次和长方形的反复,所构成的内涵是如此的紧凑和多样。」《三三》(Lot 192) 经过精密的理性切割,层层渐进的白色越往上迭加面积越缩小,最后在带有黑色、黄色的线段上结束,尽管画面隐藏了空间的深度,但却在递进的过程中创造了无限的空间。拥有厚度的浅灰色压克力版,做为两个乳白方形色阶间的衔接,使光源的介入立体物件呈现阴影的效果,实体物质的存在加强画面空间意识,超越平面的限制,立体浮雕感摆弄观众的真实视觉于幻觉、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微妙切换,林寿宇让二维平面的绘画与具有三维空间的现成品之间建立起有机的协调关系,在形体转化之下建立崭新的空间秩序。
1970年代立体现成物逐渐消失于林寿宇的画面之中,取而代之除了较为复杂的色阶,也因为前一年一家人搬迁至伦敦郊区,与大自然生活使为其作品添加不同色彩。大自然的色彩如红、黄甚至绿,清新点缀于极简的画布之上。《致Katya》(Lot 191) 在白色块下端未勾勒完全的黄色线段,刻意留白的比例是林寿宇经过精确计算的架构,呈现具有理性的结构性与空间构成,为稳定的节奏感增添韵律的变化。
据目前可查阅的公开文献,林寿宇曾以女儿Katya为题创作过三件作品,其中包含一件现存于英国米德尔斯堡现代美术馆藏品,「我的每件作品具有纪念性的,每件作品都描绘一个故事和描写一个人。」《致Katya》是艺术家对女儿绵密情感的释放,纪念着他们一起拥有的生活记忆,而本件创作于1970年《致Katya》为其他同名系列作品中,年代最早且尺寸最大的一件,作为此系列的开端,更想必对于林寿宇而言包含着更加原始与纯粹的情感。

「一旦色彩超出颜料的可能性,它就会展现一个人的行为世界,涉及特定的时间、特定的事件,以及他是如何审视时间和事件的。我的色彩是一种经验性的色彩,它和某天的光线有关,和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有关。」
—马克·罗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