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119 王光乐 约2002年作 光·影·手

光·影·手
拍品信息
LOT号 0119 作品名称 王光乐 约2002年作 光·影·手
作者 王光乐 尺寸 88.5×124cm 创作年代 约2002年作
估价 650,000-85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油彩 画布 形制

款识:《光.影.手》布上油画 88.5 x 124 cm 2003 王光乐(画背)
来源
亚洲 私人收藏
保利 香港 2015年4月6日 编号248
现藏者购自上述拍卖

王光乐
光之赞颂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
—王光乐
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的王光乐,是青年艺术团体N12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70后年轻艺术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时间年轮的光之赞颂
「光」是贯穿王光乐早期创作的核心元素,他通过描绘照入工作室地面与墙壁的光线,将难以触碰的无形与质地坚实的结构有机结合,原本凝固的静态室内空间在午后阳光的加入下被赋予了时间的维度。
《光.影.手》(Lot 119) 从上部俯视的第一角度描绘了光透过窗栏而形成的规律斑点,均匀的铺洒在站在藤椅上的艺术家的双脚与一只手上。这个瞬间的原型来自于王光乐在工作室时无心拍下的一张照片,半年后,他用颜料将这个意外却又浪漫的一刻再现于画布之上。画面中,手与脚的对话充满仪式感,时间、空间与光都在瞬间被定格。叙事性和抒情性,空间与时间,光与物(艺术家的手脚)一同成为主角,但藤椅已被光斑几近消解,背景单纯得几乎只剩下光,艺术家的手和脚也被光斑模糊了边界。物的隐退,「无」的境界,更彰显神秘性,强烈的精神内核,及王光乐对精神性一以贯之的追求。《光.影.手》是王光乐创作风格上承上启下的转折之作,同年他已开始「水磨石」系列的创作,作为一个阶段的结束,《光.影.手》有着极为重要的代表意义。
维度的创作方法论
如果说早期「午后」系列中的形式化表达还留有一些传统学院派的具象踪迹,那么从「水磨石」开始,王光乐的作品就走向了观念。他的创作渐渐摒弃了一切可被具象化的描绘对象—「光线」、「工作室」,用更抽象的主题与纯粹的创作手法取而代之;而后的「寿漆」系列则是艺术家从过去的生活体验中汲取灵感,借由观念化的形式凸显创作过程的时间意识。在一步一步趋向纯粹的过程中,王光乐的创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王光乐不断强调创作过程本身以一以贯之的禅宗为脉络,着重将形而下的「修禅」与形而上的「悟道」糅合以达到作品的内在统一。在最终作品的呈现上,并未落入过去西方抽象艺术中「有意味的形式」,他的画面剔除了叙事性与感情色彩,简单而纯粹。2006年,王光乐从「寿漆」系列衍生出更极简、更冷峻的「无题」系列。艺术家以一种仪式感的自律以一天两次的频率,遵从外轮廓逐渐缩小的规律,在画布上施加颜料,最终呈现矩形结构由外到内缩减,色调却逐渐变深的形态。画面既有因颜料越来越厚带来的结构上雕塑般的由下自上的立体感,同时兼具色彩过渡带来的由外而内的空间纵深感。他以完成时的年月日直接命名每件画作,仿佛是对最终成果的一种宣言式的总结,这也是艺术家秉承自己观念性创作核心思想的最佳佐证。《090906》(Lot 120) 中,画布之内的空间由外缘的白渐渐过渡到红,直至最中心深不见底的暗红,远远看去,好似一团向外发散、没有边界的光晕,走近时,大到仿佛要将人吞噬的画面似乎具有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如同正在迈入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师罗斯科所打造的教堂与场域,正在邀请观者一同深入探索这个未知的无尽空间。
虽然难以看到任何直接的「光」的痕迹,时间却是王光乐创作不变的主线,他用越来越纯粹具体的图像语汇暗示时间缓缓的流逝。在这毫无杂质的美中,人们仿佛能感受到时间延绵不绝的力量。

「…也就是说,内容变得不重要了,所有的这些空间、内容、时间都会过去的,只有这个过程最有意思也最重要… 」
—王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