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558 张大千 1938年作 水月观音 镜心

水月观音
拍品信息
LOT号 2558 作品名称 张大千 1938年作 水月观音 镜心
作者 张大千 尺寸 91.5×31.5cm 创作年代 1938年作
估价 1,000,000-1,2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出版】《大千归来—张大千书画作品集》第43页,四川美术出版社,2021年6月。
【题识】戊寅闰七月二十六日,敬为梁老伯母、韦太夫人造大士像。张爰。
【印文】蜀客、张大千、大风堂
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法华经·普门品》)。据说供奉水月观音像可消灾去祸。

我家里信奉天主教,但我对佛学很有兴趣。我当初决心要做和尚,是在松江的禅定寺,主持是逸琳法师,「大千」就是逸琳老方丈为我取的法名。起初,我完全根据佛经,崇奉释迦牟尼的方式:「日中一食,树下一宿。」 由松江禅定寺开始,到上海北站月台我被二家兄抓住为止,前后刚巧又是一百天。
— 张大千
1929年3月,叶恭绰对张大千先生说:「人物画一脉自吴道玄、李公麟后已成绝响,仇实父失之软媚,陈老莲失之诡橘,自清三百年,更无一人焉。」力劝大千先生攻研人物画。受叶所启发,张大千「厥后西去流沙,寝馈于莫高、榆林二石室者,近三年,临抚魏、隋、唐、宋壁画几三百帧。」在人物画上融汇古今,取得了「五百年来一大千」的成就。
张大千的人物画在20世纪40年代至敦煌临摹壁画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在30年代已现端倪。此图作于1936年,题跋中称:「仿唐人壁画运笔」,当时已发掘的唐代壁画并不多,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发掘了一些晋唐壁画,但大千是否取自唐人壁画笔法,并未得知。或为得自吴道子刻石,吴道子的观音像在唐代时被作为蓝本被许多寺院翻刻,他还曾在四川一座寺院的石壁上留下一幅观音像。
张大千画观音像跟别的画家不同,一是他有宗教的感情在内。青年时的张大千曾在松江禅林寺出家,后虽还俗,但法名「大千」一直沿用。所以他画观音像,决不将观音画成俗世的美人,而是着重从「庄严」二字上去下功夫,始终是一丝不苟。二是张大千画观音像重于考证,不但画普通俗世所认同的观音像,还画各种观音的正身及变相。三是张大千的观音人物随着他的艺术阅历丰富而出现鲜明的风格变化,早期的临摹古画和后期的敦煌之行,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观音于大千人物画中观音是贯穿其整个创作历程的题材,其中又最喜表现水月观音,多为绘赠好友,或乞福之用。水月观音之由来,并无经文出处,唐《历代名画记》记载中唐画家周昉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所记布呾洛迦山中的观自在菩萨而「妙创水月之体」,并在各地很快流传开来。应该说,水月观音是佛教在中国世俗化、本土化的产物,将观音表现得娇美而清雅,一改佛堂庄严肃穆的气氛。傅申在研究张大千水月观音题材时亦指出,大千绘水月观音,一是出于宗教原因,二则是出于对优美女性的喜爱,从所存大千诸幅水月观音画作观之,确非妄语。
张大千一生画观音极多,敦煌之行前尤其1939年前后所作的观音像,与后来受石窟影响所作的此类题材作品有极大不同。早期的作品中,一般采用如吴道子莼菜条般的线条,虽柔而富有弹性,极为生动传神。画面只着一观音,其仪态、神情自然高妙。画中的观音像先以淡墨勾出轮廓,其上复以稍浓墨勾勒,随后在上面敷色;同时,观音多取唐人一般的丰肉微骨画法,与同期所作仕女形成明显区别。构图上,则一般取坐式,或笼袖而坐,或箕踞而坐,其下或为巨浪岩石,或四周布满修竹,在人物的左右大都置有净瓶一个,上插柳枝。这种表现形式是他早期观音像作品的经典图式,此幅为祝寿特制的《水月观音》可以说是张大千这一时期观音像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