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514 林风眠 蓝衣仕女 镜框

蓝衣仕女
拍品信息
LOT号 2514 作品名称 林风眠 蓝衣仕女 镜框
作者 林风眠 尺寸 79×79cm 创作年代 --
估价 1,000,000-1,200,000 成交价 RMB 1,150,000
材质 布面油画 形制 镜框

【题识】林风眠。
【说明】现藏家1980年代早期经罗孚介绍购自林风眠本人。罗孚(b.1921)原名罗承勋,笔名丝韦,广西桂林人,1948年春去港,任职于《大公报》等地,系香港现代著名报人,曾与金庸同事多年。罗孚与林风眠亦为故交,过从甚密。

有人说中国美术史将来一定会这样写:林风眠以前的中国画和林风眠以后的中国画……作为一个革新家的林风眠,不仅了解宋元,更要深究汉唐,以及广大的中国民间艺术,熟悉整个人类文化的演进,然后从人的根本上寻出创造的动机,表现的法则,最后才综合中西之长,而决定如何下笔。林风眠首先在绘画思想上拓开了境界与视野,把自己放进人类文化史上的大流中,超越了狭隘的中国地方性的艺术观。林风眠在中国画的新领域内,独自冲向了一个高峰,把所有的人抛得远远的。他显得奇异、分离、像一个巨人,便同道者无法与他并列,无法企及。林风眠孤独奋斗了一生,他没有受到温暖家庭的幸福,他过着孤单而简朴的生活,伴着他的唯有他的艺术,他的梦幻。他的理念之光点燃了他生命的火焰,照亮着古老的中国,把漠唐伟大的精神复活起来,以现代的风姿,以他个人人格化的笔意,展示给我们。他拓开了水墨画的领域,把古老的笔墨赋予新意,一心为国画打开一条宽广的道路。
林风眠绘画的中西结合就是以中国的韵律感为骨干,画面中“形”的变化转折服从“韵律”的指挥,一如声腔决定吐字发音的短长。
他的画幅多方形,画中内涵多圆形,圆中有锐,寓俏于拙,这是林风眠画面迷人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
他的大部分作品是紧繁咬住黑白的,为突出画面的黑白主宰,其他部分便于工作运用各种手法组织起供奉作品的中间调。林风眠也常将油画中光影的闪烁与色彩的华丽移植进宣纸中。
—《改革中国画的先驱者》,作者席德进,发表于《林风眠绘画集》。

林风眠传世作品当中,彩墨纸本占绝大多数,油画作品凤毛麟角,这也是此作品的可贵之处。油彩与水墨在表现效果上存在着差异,同样是林氏典型的方形构图,也是熟悉的布景,油彩过滤掉了彩墨的温和湿润,让线条更加古拙,颜料特有机理让整个画面更具厚重感。这种用西方手段创作的具有东方神韵的作品,在语言探索上包含更多的矛盾冲突和技巧挑战。
对于人物画法的渊源,林风眠曾在《自述》中这样写道:「我的仕女画主要是接受来自中国的陶瓷艺术,我喜欢唐宋的陶瓷,尤其是宋瓷,受官窑、龙泉窑那种透明颜色影响,我用这种东西的一种灵感、技术放在画里。」林风眠追求「用线去表现体」,他认为线条本身即包含着一种神秘美。在此作品中,作者不仅关注到丰富的色彩变幻,画中主要物象的结构仍不忘以线条作为主导,加之画面中特有的布景,如中国传统的靠椅、含蓄的纱窗和人物身上的白纱,甚至典雅的坐姿等等,所有这些组合到一起,再次强化了独有的东方神韵。
1947年12月8日,上海《申报》发表一篇名为《林风眠-中国文艺复兴的先驱者》的鸿文,提出「未来的中国画史,必将以林风眠为分水岭,分‘林风眠以前’的画和‘林风眠以后’的画。」林氏以一人之力,改写整个中国艺术的发展轨迹,如斯成就贡献,已非「大师」或者「大师之师」可以形容,应视为艺术史上罕有的「现象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