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126 赵刚 2013年作 宋徽宗

宋徽宗
拍品信息
LOT号 1126 作品名称 赵刚 2013年作 宋徽宗
作者 赵刚 尺寸 260×180cm;108×54×54cm 创作年代 2013年作
估价 350,000-550,000 成交价 RMB 483,000
材质 布面油彩/铸铜雕塑 形制
出版
《契丹人:赵刚个展》,封面、P18、P19、P21、P23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2015年版

展览
2013年,契丹人:赵刚个展,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
2022年,ART021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上海

关于赵刚,有许多瞩目的标签,如 “前卫艺术”、“满族后裔”、“移民”、“身份冲突”......这一切来自于他跨越时空、错综复杂的经历。18岁时,作为最年轻的参与者,赵刚加入在中国掀起现代艺术运动的“星星画会”;之后近三十年浪迹欧美,从不同的人与不同的事中摸索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当回归故土,虽然再次重拾画家的宿命,那种自由、叛逆且游离的生存状态始终在他的艺术作品中从未远去。赵刚的艺术展示中存在一种不可忽视的元素——对于不稳定的个体身份的质疑与思考。
2013年,从个展“契丹人”开始,到个展“皇帝和他的……”,赵刚对于“身份”这一命题的探究与诠释通过可视化的艺术被系统地、批量地、故事性地一步步呈现与叙述。在“契丹人”中,回顾契丹人入侵中原后,经历的汉化、战争和民族融合、乃至最终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赵刚将自己的满族身份与游牧的契丹人相联系,以此对接自己的个体政治以及反思全球化过程中种族与文化的融合。随后,更进一步地从种族到具体身份,赵刚尝试理解与呈现个体与系统制度之间的历史宿命。北宋文人皇帝宋徽宗被赵刚视作一个悲惨的个体,可能一生都在恐惧权力旁落,因为皇帝这一身份更像是权力体系的临时代理人。
《宋徽宗》(Lot1126) 是赵刚创作于2013年的油画及装置作品。画中,虽然人物的姿态穿着与博物院中我们所熟悉的宋代皇帝肖像大致相似,但赵刚的“宋徽宗”被剥夺了肖像画中最重要的因素-面容,取而代之的是以较深的颜料平涂而抹去的个体身份。同样突兀的,还有画中颠覆性的色彩应用-青铜色的长翅帽与白底红纹的长袍、不符合帝皇身份的率性的笔触、及坐姿全身像中被移出画面且物化为铸铜材质的座椅,均与常见史料画像中红色长袍、墨色长翅帽、细致的运笔、木质座椅完全不同。也许,如此反常的色彩与粗放的笔触,有助于赵刚解构图像并用否定的姿态与破坏的方式去证明个体身份的存在。在历史“原境”与西式品位之间不停跳转,在文化归属感与排斥感之间反复游移;创作的过程也如赵刚所说“模仿中国古画,然后消解,捕捉着自我毁灭与追求并存的冲动。这样一套“古代题材”绘画与装置之所以对通常意义上的审美观念和习惯提出了挑战,概因它完全架空了图像原本的内涵所指,剥离了现实主义的叙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