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337 清乾隆 胭脂红地洋彩轧道缠枝花卉纹鼓墩式迎手

胭脂红地洋彩轧道缠枝花卉纹鼓墩式迎手
拍品信息
LOT号 1337 作品名称 清乾隆 胭脂红地洋彩轧道缠枝花卉纹鼓墩式迎手
作者 -- 尺寸 高20.5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1,600,000-2,600,000 成交价 RMB 2,415,000
材质 形制


来源
英国Lady Valerie Finnis Scott(1924-2006)旧藏
香港苏富比,2008年4月11日,LOT 2850
香港苏富比,2014年4月8日,LOT 3053

参阅:
《故宫珍藏康雍乾瓷器图录》,1989年,页361,图48;
北京保利,2018年12月8日,编号5432 ;
香港苏富比,2018年4月3日,编号3622 ;
北京保利,2021年6月7日,编号5153;
香港苏富比,2013年4月8日,编号15

拍品呈鼓墩形,瓷质,中空,弧腹中空,器型饱满。自上而下分五层纹饰装饰,墩面以黄地洋彩缠枝蕃莲纹饰,正中镂空铜钱式样,其上矾红地描金卷草梅花纹饰;腹部主体纹饰以胭脂红地轧道为地绘洋彩缠枝西番莲纹;肩、胫部饰一圈金边,其下绘三角形开光,内以粉彩或描金绘饰花卉纹,边以蓝彩卷草纹为地,其上绘粉彩折枝莲纹;近足处饰黄地洋彩折枝莲纹,起承上启下,与墩面相呼应。鼓墩形制别致,尊贵秀雅,纹饰细腻精美,布局繁而不乱,胭脂彩厚润匀净,花饰柔美舒雅,诸彩妍丽而含蓄,朵朵莲花盛情妍放,一展斑斓绚丽,繁缛奢华之美。
本品属乾隆御窑厂新颖之风格,成功结合洋彩折枝洋花纹与轧道锦地于一器。“轧道锦地”之技术乃当时是督陶官唐英和工匠借鉴瓷胎画珐琅的手法研制出的新品种。于瓷器鲜艳的彩地上,用一种状如绣针的工具拨划出细如毫芒、宛如锦纹的细致纹饰,此种工艺颇为费工,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这种新创纹饰为“锦上添花”,锦上添花之艺,乃以分层划花之法,强调饰地之间的对比,始见于宋代,尤以耀州及磁州窑为名。有清一朝,用诸瓷器之上,则乃于已施釉烧成之白瓷上,先罩彩,再剔去饰纹部分之彩料,露出白瓷,以续加彩色。洋彩器乃御窑督陶官唐英在乾隆六年后所创,在《活计档》中可见,乾隆六年之后,唐英监管的景德镇御窑厂,出现制作瓷胎洋彩器,其中便包括锦上添花及玲珑旋转器。而唐英奏折内亦见清高宗朱批上曾严厉责问唐英,为何乾隆五年以前所烧制瓷器远逊于雍正年间所制者。(见乾隆六年五月二十四日,唐英谨奏《遵旨敬谨办理陶务折》内朱批:不但去年,数年来所烧制者,远逊于雍正年间所烧者,且汝从未奏销)故,经此推断,洋彩器于乾隆六年之后逐有如脱胎换骨,焕然一新,乾隆六年后的瓷胎洋彩更加精致,风格趋近成熟,成为乾隆朝陶艺至臻之品。乾隆八年四月二十一日,唐英在《恭进奉发及新拟瓷器折》中提到烧造得新样式,则是为迎合乾隆皇帝的艺术观,煞费苦心所研发出来的新奇式样,造价昂贵。此时烧造的洋彩、珐琅彩呈色、彩绘技法高度纯熟,成为“唐窑”瓷器最高的巅峰。
相近胭脂红地轧道锦上添花工艺数例见,北京保利2021年春拍清乾隆御制洋彩胭脂红地轧道雕瓷镂空“有凤来仪 百鸟朝凤”图双螭耳大转心瓶;香港苏富比2018年春拍清乾隆紫红地洋彩轧道锦上添花胆瓶;北京保利2018年秋拍清乾隆御制洋彩胭脂红地轧道祥莲瑞蝠纹开光御题诗壁瓶。香港苏富比2013年春拍玫茵堂旧藏一件清乾隆黄地洋彩轧道锦地折枝蕃莲纹铺首活环盘口小瓶与鼓面同为黄地洋彩蕃莲纹饰,较为罕见,可资参考。
迎手是床榻上的辅助物件,又称手枕,多以锦缎作,瓷质不为多见,工匠在瓷器传统品种鼓墩的造型基础上加以变化,颇具创新之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例尺寸稍大、纹饰略异之迎手可做例比较(录于《故宫珍藏康雍乾瓷器图录》,1989年,页361,图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