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246 清乾隆 碧玉雕「竹溪六逸」图笔筒

碧玉雕「竹溪六逸」图笔筒
拍品信息
LOT号 1246 作品名称 清乾隆 碧玉雕「竹溪六逸」图笔筒
作者 -- 尺寸 高16.3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600,000-800,000 成交价 RMB 1,150,000
材质 形制


来源
北京保利,2014年12月3日,编号 5715
五台山人旧藏

参阅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6年9月,p237,Lot 198
《宫廷之雅•清代仿古及画意玉器特展图录》第172—175,图55、56;国立故宫博物院,1997年1月

本品由整块碧玉雕制,材形硕大,呈菠菜绿色,质地细腻莹润。给人以厚重之感,宝蕴光华。筒身雕“竹溪六逸”图,回转视之,若一轴院画。上有祥云缭绕,山间茂林修竹,草木葱茏,清溪石桥上两位仙翁谈笑前行,意境清幽出尘。雕工极精,峻利深刻,章法有度,应出自宫中高手玉匠之手。据文献载:唐开元末,李白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泰字府徂徕山下之竹溪,日纵酒酣歌,时号竹溪六逸。后来李白《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中曾有“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之句,便是对这段隐居生活的深情回忆。后世文人仰慕他们狂放不羁、悠然自得、不被俗世束缚的生活方式,常以其自况,渴望追寻这种自由浪漫的生活状态。
碧玉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奇珍,张岱《夜航船•宝玩部》记录当时碧玉来源:“碧玉有云碧、西碧二种,其色枯涩者曰云碧,产于云南;其色娇润,有虼蚤斑者曰西碧,产于西洋。” 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平定了回疆叛乱,玉路通达,新疆玛纳斯碧玉大批进入中原,并有大块优质玉料,故能制作大型笔筒、山子等物。并带动了清朝玉器最发达的时期。清代玉雕用玉广泛、作工精巧、题材造形高雅简朴,加上“造办处•玉作”工匠全是精挑细选自各地的琢玉高手,使宫廷玉器的发展进入了鼎盛辉煌时期,玉器品种也因而激增,凡举器皿、摆件、文房等……宫廷所制玉器无一不精,加上乾隆皇帝是我国有史以来对玩玉、赏玉与拥有玉器最有兴趣的一位皇帝,在他的推动下,从乾隆中期开始一时之间,无论宫廷与民间对玉的需求及制作水平都达到空前绝后的盛况。
清高宗乾隆皇帝在其诸多诗文当中,屡屡流露出他对于王羲之、陶渊明、苏东坡等文士的追慕与敬仰,正因如此文人思想之熏受,他在对于玉器的品味方面也以传袭古典、表现画意为雅。本品通景图案的设计布局、刀法之刻划表现均是融以画意,正是乾隆帝所欣赏的画意玉器。其内容亦为文人逸事,且人物为唐代装束,具唐韵,更有文人平淡蕴藉、精炼内涵、崇尚古雅之隽永的意境。而笔筒选材精致,制作谨严,气韵恢弘,有富贵艶丽之皇家气息,又因碧玉色沉,故体度庄沉,具典型宫廷风格。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中即有西园雅集、竹溪六逸、竹林七贤、石室藏书等故事的碧玉笔筒,与本品虽纹饰内容不同,但于做工、风格等几无二致,可资比较。

天莹晶润微 雪知剔透霜
光过通天日 碧波雨珏翠
—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