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039 傅抱石 1963年作 观瀑图 镜心

观瀑图
拍品信息
LOT号 0039 作品名称 傅抱石 1963年作 观瀑图 镜心
作者 傅抱石 尺寸 37×58cm 创作年代 1963年作
估价 1,600,000-2,2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题识:1.一九六三年二月,抱石纪游之作。
2.晓泉同志教正,傅抱石杭州记。
印文:1.傅抱石印、癸卯
2.傅
说明:2014年8月20日经傅二石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附合影。
傅抱石在20世纪60年代曾画过多幅《镜泊飞泉》,这一题材相同,格式类似,风格鲜明,带有强烈个人印记的系列画作是基于傅抱石在60年代初的东北之行。1961年,傅抱石历时近四个月游遍东北各地,行程四千多里,期间作画课稿近百余幅。这是继1960年的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后,傅抱石的又一次写生探索,在其山水画的发展中意义不可忽视,他将时代风景与地域风光融入作品中,以崭新的个人视角在山水中表现出一种古老又新颖的景象,他的山水画又迎来一个高峰期。关于镜泊湖,傅抱石在旅行归来后曾对黄苗子陈述:“这次到了长白山、天池和镜泊湖等东北名胜,亲自感觉到东北山水和中原或南方山水的风格面貌都不同,尤其是镜泊湖,我感觉到需要一种新的表现方法来表达这种感受。”(黄苗子《良工独苦心—读傅抱石画<镜泊飞泉>札记》)
此幅作于1963年2月,傅抱石在1962年10月因臂痛赴杭州疗养,在疗养的半年期间,虽然疾病缠身,依然笔耕不辍,此幅为当时的作品之一,是为书法家孙晓泉所作。傅抱石的《镜泊飞泉》系列多取横幅构图,这种格式出自于东北的写生稿,基于写实,但也进行了重新演绎。以此图观之,画家以俯瞰的视角摄取了镜泊湖的全景,右侧壁立千仞,左侧瀑布流泻,高大峻峭的岩石与奔腾不息的瀑布构成静默与动荡的对比,仿佛大自然的永恒声音。近景山坡上,树木苍郁,树下的几个行人正在向下观望,虽然只是几个简单的背影,却从远景渲染的壮阔气势中可以联想到绝壁下的深谷,瀑布下的湖泊。画中景物不甚多,却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合理的景物设置,以及大与小、粗与细、动与静的对比,表现出北方山水之开阔壮美的特质,这种特质与傅抱石以前所描绘的蜀地山水相迥异,因此他运用了“一种新的表现方法”。笔墨上,画家先以淡赭石敷染,再以散锋乱笔勾之,以笔根擦染出山坡,表现出山石的结构、质感,以及山体在飞泉喷溅下的湿润效果;瀑布以重墨和大片空白的映衬表现出,再以大笔扫出几笔似有若无的淡墨,营造出一种速度感;树木均以大块浓墨画出,愈发衬托出瀑布的明亮;几个行人虽小,却不失精致,衣着色彩鲜艳,具有点睛效果。整幅层次分明,在方寸之间表现出了磅礴多姿的北方山河,予人以气象浑穆之感,显示出独特的构造意识。
上款人孙晓泉,1919年生于临沂,著名书法家,黄宾虹艺术研究专家。曾任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杭州市文化局长、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并曾担任《西湖》主编、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