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518 齐白石 1944年作 秋色秋声 立轴

秋色秋声
拍品信息
LOT号 2518 作品名称 齐白石 1944年作 秋色秋声 立轴
作者 齐白石 尺寸 68×34cm 创作年代 1944年作
估价 2,000,000-2,500,000 成交价 RMB 3,852,5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题识】秋色秋声。宝义先生清属,白石甲申。
【印文】齐大
【说明】
1.Lot2517-2520为同一藏家旧藏。
2.朵云轩旧藏。

在自由写意风格发展的同时,齐白石的工笔草虫绘画也不断进步,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草虫绘画大师。他在这些年内所画的草虫画有许多翻印成精美画册。这些画册在风格上承袭了于1920年出现的草虫册。画中的蚱蜢、螳螂、苍蝇、蜜蜂、蜻蜓、蜉蝣、飞蛾以及蝉都十分细微精准,仿佛是自然课上最精致的插图一样。当然,在一如既往追求精准完美之余,齐白石也没有压制自身的艺术特性和独到眼光。他那些出类拔萃的作品更接近于版画而不是国画。那些细微的线条稳健清晰,让人不由想起干刻或是蚀刻技法。草虫的微小身躯上巧妙地设用了温和纯净的颜色。齐白石笔下的每只草虫都随自身天性在画面空间内运动,仿佛是独立存活在那白色的画面上。它们虽体型微小,却仍是画中主角。这种绘画不是齐白石画法的回归或是后退,它和大写意风格的自由笔法也并不相斥。齐白石从未放弃过这种绘画,他一直坚持精进自己的草虫画,几乎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齐白石通常可以毫不犹豫地在这些画上添点儿写意风格的树叶、花卉。这两种大相径庭的绘画风格的共生,在齐白石的绘画中并未相互排斥,反倒是产生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对比,赋予画作生命力。
—海兹拉尔
「笔墨······讲得最好的是黄宾虹,实践最好的是齐白石。齐白石的字写得很好,力能扛鼎,齐白石在几十年来的绘画实践中,笔法成就最高。」可以看出笔墨实践的高度成熟正是齐白石绘画实践的重要成果。
—李可染

《秋色秋声》是齐白石黄金时期的草虫题材的佳作。自唐代以来“评画以禽鸟为下,而蜂蝶蝉虫又次之”,宋人董道《广川画跋》所言记述了草虫在以往中国画史上的地位。遍观中外古今美术史,写生昆虫的画者一直不乏,但草虫一直不是文人心中画的主题。
直至齐白石,才又一次颠覆了绘画史中对于草虫的地位。他把乡村最为常见的小动物看作是具有某种情感的小生命并在它们身上赋予了其生命的情感意味。他把童年的丰富生活通过它们反映出来,具有拟人化的特征。他画的草虫有声、有色、有质感、有感情。草虫的翻飞鸣跃之相,翻者折翅能见动作,飞者振羽如临风声,鸣者切股能闻音响,跃者挺身可视起状。他可以用细密有致的线条,表现透明微薄的蜻蜒、蝉的翅膀,可以用一根线条,画出蟋蟀乍直的触角,几笔皴擦途抹出飞蛾或蝴蝶似乎一碰即落的蓬松绒毛。
“凡画虫,工而不似乃荒谬匠家之作。不工而似,名乎作也。”齐白石用“工写结合”的方法,以写意的日常之物,工笔草虫,配出了疏与密、工与写、动与静。这些草虫,是他以一个在乱世中为浮萍的低姿态,画出了“草间偷活”的卑微和平常,也有“为万虫写照,为白鸟传神”的雄心。
但对于观者,看到这些草虫时,让我们好像回到小时候蝉声喳喳、花蝶翩翩的少年时光,重新感受到生灵的光辉,穿过重重雾霾和车流,所带来的天真的触动。